“生平不读金庸书,读遍武侠也枉然”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著作,上至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喜爱者可谓多矣。由此造就了一个武侠传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金庸之后,再无武侠”了。金庸武侠小说大气魄,大手笔,长篇武侠小说历史架构宏大,历史事件、背景完美的结合到小说中;加之金庸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品融入儒道佛,阴阳五行,琴棋书画等等,使小说即具传统武侠小说“武”的特点,又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由此奠定了金庸先生在“新武侠”时代一代宗师的地位。相较于长篇武侠小说而言,中短篇略为逊一筹。金庸自己曾言:“长篇胜于短篇,后期作品优于前期”。在此不揣冒昧就中篇小说《鸳鸯刀》一书来解读和探讨。
鸳鸯刀《鸳鸯刀》相比其他作品或许是最没存在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等不管是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更是一版再版、一拍再拍。《鸳鸯刀》创作于年,最初连载于金庸自己创办的《明报》,原是一部电影小说,可惜没有被拍成电影。
鸳鸯刀风格
金庸小说开头一般略显平淡,要做大量的铺垫,侧写,如《笑傲江湖》以福威镖局少镖主林平之一家被灭门开头,让我们误以为主角是林平之了,殊不知林平之只是带我们入局的一个引子。继而又用仪琳的口述来讲述令狐冲,足足用了四个回合几万字的侧面描写来做铺垫,就如同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直到了第五章主角令狐冲才正式粉墨登场,可以看到《红楼梦》架构特点。《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俱是从正主的父辈写起,《倚天屠龙记》中正主张无忌更是到了第七回合,才呱呱坠地。而《鸳鸯刀》更似一部电影风格开篇:
鸳鸯刀原文文字开头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一场恶斗即将上演?极具画面感。又埋下了伏笔,这四人是谁?是劫道的强人?然后又会是怎么样了?与金庸以往的小说可以说是风格大相径庭,开门见山。当然也或者是中短篇小说所局限,架构无法达到长篇的恢弘气势。
谐趣调侃
文学评论家、作家曹正文:“《鸳鸯刀》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但通篇皆有喜剧的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实属罕见。” 写作《鸳鸯刀》时金庸之名正如日中天,他的小说创作处于第一个高峰期,各种不同的风格也在试验中。作家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在《鸳鸯刀》中,出色的是四个喜剧人物:太岳四侠——四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这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喜剧性质的人物,虽然在《鸳鸯刀》中,一样未得到发挥,但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在以后的作品中,这类人物不断出现。
其中从“太岳四杰”和林玉龙、任飞燕夫妇中我们隐约看到“桃谷六仙”的影子,“太岳四杰”武功草草,憨憨傻傻,自吹自擂。林玉龙夫妇夹缠不清,斗嘴不休,偶尔却有妙伦。“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不动刀子不拌嘴的夫妻,肯定有问题。”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语言风格也可自此管窥一豹。
反转
金庸先生家学渊源,不仅对传统古典文化信手拈来,而且对西方文学研究颇深,英国小说作家欧亨利式结尾,先生也是深得个中三昧:
鸳鸯刀原文纵览《鸳鸯刀》一书,也许是局限于篇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其中漏洞和缺陷也不少,如萧半和仅见袁冠南一面,就将女儿许配与他,是不是太草率了?作为“大内七大高手”之首的卓天雄,轻易就被刚学了十二招的“夫妻刀法”击败,是“大内七大高手”太脓包?还是“夫妻刀法”太高明?作为主要人物的萧中慧和袁冠南、卓天雄刻画浅尝辄止、略显浮于表面,给读者的印象还不如负责搞笑的“太岳四杰”和大镖头“周威信”深刻;最后揭示鸳鸯刀无敌于天下的秘密“仁者无敌”,稍显生硬,表现的思想深度略浅。总体而言小说语言、人物,情节幽默谐趣,小说的情节结构颇具有电影剧本特点,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是一部中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