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属于突然袭击,她经常去宝黛的屋子里,却从没来过薛宝钗的屋子。薛宝钗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雪洞一般,主要有三层意义:
其一、“雪洞”一般素淡的极简风格体现了宝钗冷静理智,内敛务实、成熟稳重的性格特点。
其二、宝钗屋里缺乏富丽贵重的装饰品,暗示薛家已经败落,早已经不是那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金陵薛氏,需要省俭示弱,攀附贾府。
其三、宝钗闺房过于简朴素净的布置不像千金小姐的卧室,反而像守寡之人的房间,预示了结局宝玉出家后,宝钗独自生活的凄清。
不爱花儿粉儿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寡淡的犯了贾母的忌讳
话说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了宝钗的蘅芜苑房间,一进门就惊呆了: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样像雪洞一样简朴的布置完全不像待字闺中的妙龄闺秀,竟然像在山中苦修的隐士风格,清素淡泊,无欲无求。
看这情形,贾母这也是第一次来宝钗的房间,而且宝钗大概也没想到贾母会来突然袭击。否则以她往日里连戏曲点心都挑贾母喜欢的那个圆滑乖觉的奉承劲儿,怎么也得投其所好,把房间收拾的符合贾母的审美才行。
可惜贾母没有给她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就一起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宝钗。她隐藏平日里的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另一面是素淡务实。
其实宝钗房间的布置素淡,达到了贾母认为犯忌讳的地步,只不过与她妙龄闺秀的身份不符而已。
贾母之所以生气,也不是为了这个。贾母生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雪洞般的风格也让贾母有了不详的预感,这与自己喜欢的奢华喜庆相去甚远,也犯了老年人的忌讳,更印证了宝钗平日的伪装。
其次,薛宝钗作为贾府亲戚,房间布置的这样简单,让贾母在刘姥姥面前有点丢面子。
然后,贾母也有些气恼薛家吝啬至此,客居贾府不走也罢了,还不舍得自己把屋子收拾的好一些。
所以贾母才给当即责问凤姐王夫人等,又做主给宝钗几件好物件摆设,命鸳鸯帮着布置,也不过是做戏给刘姥姥看罢了。
此处也可见贾母是真的不喜欢宝钗的,她之前夸赞众姊妹都没有宝钗好可见也是虚礼客套的话,她既没有被宝钗的奉承打动过,也没有真正了解宝钗这个人的脾气秉性。
作者给宝钗的判词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的性格成熟稳重,务实不务虚,不仅房间布置的和“雪洞”一般,平时也不喜欢“花儿粉儿”“富丽闲装”,就连衣服也“怕熏香”,又有莺儿说过大观园里姑娘们的份例簪花更是“究竟没要过一回”。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青春妙龄的女子行为,真是做出了一个高山苦修的高洁隐士模样,但是宝钗真的不慕红尘,不羡名利吗?
并不是的,古代很多想当官的人以隐居为手段博得名望,比如李白、孔巢父等都曾仿效隐居徂徕山想走这一条“终南捷径”,出仕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宝钗的父亲早逝,母亲庸懦,哥哥不学无术。宝钗作为薛家唯一靠谱的人,她不得不过早的成长起来,担负起家族的重担,成为薛家幕后真正的掌事者。
宝钗精明聪慧,冷静理智,早已看透世事,当林黛玉在弹琴吟诗的时候,宝钗要考虑让哥哥请远行出差回来的伙计们吃饭,笼络人心。
所以她对那些华而不实、虚头巴脑等的东西早已经不在乎,她只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想要保住薛氏家族的前途,那就必须要争取和权力和地位,可她只是一个女孩子,选秀无望,除了荣国府的“金玉良缘”她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
那沉甸甸的黄金锁虽然俗气,她也每天带着在贾府里晃来晃去,昭示“金玉良缘”;
那端午节元春所赐的红麝串,她就“可巧”笼在了手腕上,彰显贤德妃的支持;
咏柳絮一首夺魁的《临江仙》更是写尽了宝钗胸中丘壑抱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三,宝钗房间似“雪洞”省俭示弱,暗示薛家败落攀附贾府
其实在大观园的闺秀们个个不是庸脂俗粉,只有隆重场合才会打扮穿戴的整齐,首饰衣服妆点一番,比如元春省亲、家中的重要节日等;
姐妹们平日里都是比较随意家常的打扮,否则迎春的累丝金凤也不会被奶妈当了好久她也不知道。
宝钗更是其中一位特别重视极简风格的姑娘,“淡极始知花更艳”就是她真实的写照。她随分从时、稳重平和,素日里用的穿的都是些“半旧的”“半新不旧的”的素淡衣物。
宝钗不仅自己平日里不喜欢脂粉花朵和过分华丽的装饰,连未过门的弟媳妇也要一并要求,比如她看见邢岫烟戴上了探春给的碧玉佩,对邢岫烟说: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的话说的很明白,她七八年前也是有很多富丽闲妆,华丽的首饰,只是如今不比从前了,指的正是薛家产业日渐败落了,这些华丽富贵的装饰都还有不少,但因为家族没落,自己再也不是“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所以“该省的就省了”。
这样就很好理解蘅芜苑中,宝钗的房间为何布置的“雪洞”一般。
因为薛家自薛姨父去世后,家中没有能支撑主事的人,家族日渐衰微,薛姨妈拖儿带女投奔贾府,攀附侯门势力,本质上和刘姥姥打秋风没什么区别。
如果宝钗打张扬奢华,把蘅芜苑屋子里收拾的富丽堂皇,奇珍异宝,岂不是相当于端着金碗讨饭吗?
闺房寡淡清冷不详,预示了宝钗婚后独居的不幸结局
宝钗的判词还有一句是“金簪雪里埋”,我理解的是指:宝钗一生的才华抱负都被家族(薛同“雪”)重担压制埋没,抑郁凄凉而终。
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她美貌富丽,,举止娴雅,知识广博,堪称大观园活百科。她的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懂画懂戏懂禅道,女工刺绣也是一流的,而且她又洞明世事,八面玲珑,简直是封建社会女子的范本,可是她依然得不到幸福,这才是宝钗的悲剧。
当黛玉还在为了宝玉说错一句话耍小女孩心性闹别扭的时候,宝钗已经在讨好贾母王夫人,笼络金钏袭人,她虽然年龄上比黛玉只大了三岁,但心理上却成熟太多了,如果说黛玉是为了爱情而煎熬,那么宝钗就是为了宝玉嫡妻位置在努力。
或许她一开始也是想要和宝玉培养感情的,所以才会每每去怡红院闲逛,甚至坐到三更半夜才走;
或许她也是对宝玉有过真心和动心的,所以才会在宝玉挨打后送药还心疼,又忘情到坐在床前绣肚兜;
但是当宝钗发现宝黛的心灵契合坚不可摧的时候,她虽然没有放弃但也比较生气:
你看她做的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说的不是“腹内草莽”的宝玉是哪个?
她对黛玉说:“男人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难道不正是“无事忙”的怡红公子吗?
宝玉这个新新人类,性情怪诞,既不想走经济仕途,也不听劝,宝钗碰了好几次钉子之后已经很明白他不是自己理想型夫君,只是她的家族需要荣国府的扶持,宝钗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结局“金玉良缘”成婚后,宝玉看破出家,宝钗一个人过着和守寡差不多的生活,正如她在灯谜中所写“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综上所述,宝钗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雪洞一般是她务实理性的性格使然,也暗示薛家败落的现实和宝钗结局的悲剧命运。
可惜薛宝钗这样美好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早早消磨了妙龄之年的热情活泼,变得冷静淡泊、成熟克制,还要背负家族的重担,去争取一个明知道不幸的婚姻,最终牺牲自己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