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如此优美的诗句,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出自谁之手?然而,大多数不知道的是,写下这千古名句的卢照邻,竟然无法行走?
这是为何?
史书上的记载是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无法走路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估计有很多人也不知道。那就是卢照邻和“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只不过,后来卢照邻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现在看来,这件事的真假有些难辨,但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轨迹来看,至少能推断卢照邻和孙思邈的关系不一般。
如果你认为卢照邻只是写了那一句好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历史书记载,卢照邻(约-约),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排在第二的杨炯曾经说过,“愧在卢前,耻在王后”。何意?他以排在王勃后面为耻(也许他认为他比王勃牛),但却为排在卢照邻前面感到惭愧,可见他对卢的敬重。
按照文人相轻的论调,杨炯能如何高看卢照邻一眼,自然有所道理,那就是卢照邻应该也很牛。
我们来看他这首《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懂的人自然能体会个中的意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史书上对于他逝世的具体日期也不清楚。
如今能够推测的是,卢照邻的生年应该是公元年左右,逝世的年份在公元-年之间。
不管怎样,这都无损他的光辉。在他写出《长安古意》这首不朽的诗作时,在他写出“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那天,他的名字将注定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