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贾母说出两个字,暴露她的文化水平,尚书令
TUhjnbcbe - 2024/10/31 16:50:00

贾母作为贾家的老祖宗,与贾宝玉林黛玉等隔了两代人。老年人的保守思想与年轻人必然不同。虽然很多人“变老后,我就成了你”。但当年的代沟一直存在。比方贾母从来不见展示她的文学水平,她对作诗也持反对意见,反倒对谜语等小巧娱乐玩意儿感兴趣……那么,贾母的学识到底怎么样呢?其实曹雪芹只用了两个字,就写出贾母非同一般的文学素养,不可小觑!

(第七十五回)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鸳鸯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罢了。”

阅读《红楼梦》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会作诗的文化才高。其实并不是!作诗需要天分,有些人博览群书也未必开窍。贾母这段话用了“辐辏”两个字。现在用的不多了。即便当年如果出于士大夫之口还好,出自贾母之口,足以证明贾母从小也是个爱读书的。盖因“辐辏”二字确实比较生僻,不太见于口语。

据百科释义:辐辏(fú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最早出自《管子·任法》:羣臣修通辐凑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

《文子·微明》: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

班固《东都赋》: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韩愈《南山诗》: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

辐辏二字说白了就是指兴盛,门庭若市或者人丁繁盛,聚集热闹。贾母能用“辐辏”二字,凸显出保龄侯尚书令的女儿不凡的学识素养。

贾母出身尚书令史家,父亲是保龄侯史公。看似比四王八公低一等,实则四王八公都是武功晋升,史公却是文官领袖。能做到尚书令,还被封侯,打个比喻就清楚,不让与萧何张良,可见其能。

贾母出身这样大家,从小教育必然不差。虽说贾母回忆她小时候顽劣淘气,房子里关不住。天天在外面疯玩,还差点掉水里淹死,但不影响她相门侯女的身份。尤其史公是文官领袖学富五车,自家子女怎么可能不读书?看史湘云也能窥知贾母当年。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贾母宴请,那个宴会的陈列布置,尤其是“慧纹”的出现,无不透露出贾母的高雅和超人的品味。这是需要学识素养为基本的。换成王熙凤,哪怕富贵一辈子,她也未必有这样的高雅。

贾母展示学识的机会并不多,像软烟罗、雀金裘这般的物件只能代表贾母的品味,但第四十回贾母与刘姥姥等人行酒令,明显就比薛姨妈王夫人等高出一筹。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

这段酒令是贾母唯一一次出口成章,严格来说不算好,与史湘云和薛宝钗的比较起来一般。但林黛玉引用《西厢记》的内容说起来也不算特别好。

“头上有青天”出自元曲《十二月》,作者未知,其中有几句特别好:

白发故人稀,恰便似黄叶落东流逝水。日月双飞箭,光阴一掷梭,尘事暗消磨。

“六桥梅花香彻骨”这句找不到出处,当是贾母自己所作。这就有点意思了。皆因“六桥”的典很少,稍不注意就错过了。

苏轼在《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写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王世贞的《泛湖度六桥堤》写到“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其他关于“六桥”的说法少之又少。这对贾母来说,反倒影射她曾博览群书。

“一轮红日出云霄”同样不是古人诗文,而是修改的签词,“一轮红日出扶桑,凤舞龙飞降吉祥,不久再升三五丈,乾坤万里尽辉光”乃上吉之签!

“这鬼抱住钟馗腿”同样没有出处,很俗,却很有气势。贾母说完众人都叫好,捧贾母是当然,但也有贾母自诩钟馗伏魔之气概。

从贾母的酒令看,她对作诗真不高明,不怪她不喜欢众人作诗。但她的内容旁征博引,各不相关,反倒显得渊博有趣。不比史湘云、宝钗、林黛玉等只用诗词曲差。又比薛姨妈的酒令内容丰富有趣。

贾母就像贾元春说“四春”姐妹在诗词上确实有限一样,不善于作诗,却专门喜欢看杂书,贾宝玉这一点就有点类似贾母。兼杂旁收,诗词上虽不差,却也不能超过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四人出类拔萃。贾宝玉这还是下过功夫,贾母志不在此,当然就体现不出来诗词厉害。

从她能说出“辐辏”二字,言简意赅形容贾家今时不同往日,就能知道贾母尚书令的女儿绝不是庸碌之辈。有文化的人未必诗词上都好!您说呢?

以上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母说出两个字,暴露她的文化水平,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