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小说看真正的武侠精神——义字当头,勇无敌
金庸先生是现当代武侠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先生在他的武侠世界中为我们塑造了无数形形色色的大侠:《雪山飞狐》中,忍辱负重抚育恩人之子成为一代豪侠的小人物平四;《倚天屠龙记》中,手足情深的武当七侠,光明顶上舍生相救的明教遗孤;《笑傲江湖》中,不为正邪所困,多次救朋友于危难,不惜以身犯险的令狐冲;《射雕英雄传》中为保国家大义凛然牺牲的杨郭二公等等。
先生的武侠小说使读者对“侠义”精神的追求成为时代潮流,那么真正的武侠精神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义字当头,勇者无敌是最好的解释。
墨子曾说:“万事莫贵于义。”儒家也将“仁义”作为其思想内容的核心。那么何谓“义”呢?“义”的繁体字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我字。羊是食草动物,生性善良,性格温顺,无私地为人贡献毛、皮、奶、肉。因此,墨子认为“义”就是正义,正当,“义”就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人类。
在先生的武侠小说中这一点体现的很明显:先生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义”是主导思想,“武”是武力维护,“侠”是义之践行;“情”是侠义之推动。
郭靖黄蓉夫妇本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原则,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人生目标,誓死保卫襄阳城,他们无疑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真正的侠之大者。
张智霖版郭靖成长于汉人家庭的辽人萧峰,为消除辽汉数十年的战乱,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亦是不折不扣的侠者。
黄日华版萧峰襄阳大战中,面对千军万马的蒙古大军,杨过毅然在爱情与侠义中选择了侠义,这正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先的侠之大者。
古天乐版杨过这不禁让我想到,不单单在虚构的武侠小说中有这样的侠之大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亦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挟着一身义气行遍天下路,他们有的为了朋友舍生忘死,浴血厮杀;有的为了民族奔走呼号,慷慨就义;有的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殊死拼搏,血洒疆场。在他们心里,“义”是值得让他们奋不顾身,让他们用生命去奋斗的;在他们的心里,即使血洒大义,也要留一道“义”的亮丽风景线在人间。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以忠义为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这是便是朋友之间的义。及时雨宋江,为了救托塔天王晁盖,而冒死通风报信;花和尚鲁智深,为了兄弟林冲嘱托,火烧高衙内,为帮金家妇女,拳打镇关西;九纹龙史进,为了救朱武三人,而火烧自家庄园,以致流落江湖;行者武松,为了报恩,为了帮金眼彪夺回被霸占的快活林酒店,而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义字当头,勇者无敌,他们为了朋友,为了兄弟,义无反顾,赴汤蹈火。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号角一声惊四海,群雄奋起挽沉沦”,在民族遭受苦难之际,无数的英雄烈士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一腔正义光耀后世。林则徐大义凛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的是民族大义;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义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为的是民族大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置生死于度外,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为的是民族大义。义字当头,勇者无敌,他们为了民族,以飞蛾扑火般的坚定与决绝,为中华民族寻找着光明、希望与重生。
戊戌六君子历史无声,英灵不朽!八年抗战,三年抗美援朝,我们中华儿女体现大义,为了全人类的正义与和平,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甘洒热血,视死如归,将一股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义字当头,勇者无敌,在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英勇的中华儿女们为了国家大义,全人类大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字当头,勇者无敌,为了义,他们抛却了儿女情长;为了义,他们舍弃家庭;为了义,他们牺牲生命;为了义,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铸于铁镣之中、迸发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