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在孟州境内;快活林,是金眼彪施恩开的一个酒肉店的名字,“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后被蒋门神霸占;快活林,还是一个符号,武松在此醉打蒋门神,是武松的“狭义”精神体现得最彻底的一次,也是其放弃对封建王朝幻想的导火索。武松讲恩重义、恩怨分明,是一个义士好汉。他快意恩仇、行侠仗义,是一个智慧与狭义并存的英雄。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抱打不平、伸张正义,反映出武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豪强,与恶霸强人势不两立的那股劲儿。那么,武松为何要醉打蒋门神的呢?下面请欣赏周东申先生的这件有血有肉、畅快淋漓的版画作品。
《快活林》年周东申
一
行侠仗义:武松智勇除恶霸
武松是《水浒传》里表现江湖义气最彻底的代表人物之一,施恩免去武松的杀威棒,奉武松为上宾,在生活上对武松照顾有加。武松讲义气,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当他得知蒋门神抢了施恩的酒店,而施恩无能为力夺回时,他立即出头,醉打蒋门神,替施恩报仇雪恨。一个豪侠刚烈、见义勇为、除暴安良、嫉恶如仇的人性化英雄,跃然纸上。武松不仅神勇,而且处事谨慎、周全、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在他身上还体现出“智”的一面。武松勇猛中有“心计”,机敏而乖觉。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时,武松粗中有细,在开打前,先对周围的环境及对手的实力进行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后故意假装酒醉,寻衅闹事,见到柜内女子,不转眼地看那妇人,还调戏这位女店主——蒋门神的小妾,说:“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用此法激将蒋门神,逼令他前来打斗,达到复仇的目的。——云沙西河
局部一
二
快意恩仇:武松醉打蒋门神
该作品题材取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截取了武松用“玉环步、鸳鸯脚”踢中蒋门神的故事情节,并细致刻画了武松的动作招式和蒋门神如烂泥一样倒地的瞬间。原文对此情节的记载如下:“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周东申先生用图像叙事的方式实现了对文本语言所构成语象的转换,用具象的刻画再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场景。
局部二
作品采用V字形构图,利用概括集中变化的方法,将武松的形象巧妙地突出出来,引起观众对主体形象的视觉注意。使人看到画面便被武松的帅气一脚和英雄气概所吸引,竟有想要学着比划一下的冲动。画面四周向外无限延展,表现了武松挑选的打斗场地之宽敞,为施展拳脚提供了充足的场地。飞起一脚踢中蒋门神的武松形象位于画面中心,只见他身轻如燕,在举重若轻之间,脚下如有千斤地几将蒋门神踢出画面;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黄髯斜卷、怪眼圆睁、一副神荼郁垒象的蒋门神位于画面左侧,整个身体被武松一记鸳鸯脚踢得前仰后合,已毫无招架之力,马上就要前扑倒地;画面右侧是蒋门神的酒肆和大阔路上聚集着的看客,周老用焦点透视法刻画这些形象,既交待了故事情节、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又平衡了左右的比重,加大了武松获胜的砝码。周老的签名和画面题字都集中在画面右侧,其目的亦在平衡和支撑武松倾斜的上半身,使其更加稳固。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武松代表了正义的一方,所以无论是画面形式还是细节内容都为烘托武松的大无畏形象而服务。
对于细节的巧妙处理是该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周老颇为尊重原著地交待刻画了武松的穿戴细节:头上裹了一顶万字头巾,身上穿了一领土色布衫,腰里系条红绢搭膊,下面腿届护膝,八搭麻鞋。而蒋门神身上的横铺紫肉、暴起的几道青筋也被一一刻画而出。在具体刻画和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周老通过黑白对比重点突出了武松和蒋门神的面部表情,通过严谨的线条表现了武松强壮的身形和结实有力的肌肉。在一强一弱的对比中,展现出武松正气凛然、气势如虹的英雄形象,反衬出蒋门神不堪一击的颓然之势。在点线面的交融之中,塑造了形象,表现了体积,区分了光影、明暗,增加了画面气氛。尤其是细排线组合出的人物服饰,在具象中有着抽象的神韵,在立体中有着平面装饰的美感。总之,这些细节展现了周老精巧的构思、过硬的造型功底、娴熟的雕刻技巧,以及对画面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味的追求。
局部三
这是周老中国文学题材作品中的精品力作,在构思安排、构图布局、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处理、画面雕刻等语言探索中,有了新的发现和突破。周东申先生非常喜爱《水浒传》,崇拜其中的侠义之士,他深入研读《水浒传》之后,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地手法,以木刻版画语言释读呈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光辉壮举。——云沙西河
三
锄强扶弱:绝不向黑恶势力低头
在快活林打倒蒋门神后,武松对众人讲:“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武松虽识字不多,但仁义孝悌自觉奉行。以拳头和刀枪来维护人伦天理,铲除人间邪恶势力。”“凭着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硬汉,不明道德的人。”这是武松的人生信条。武松便是这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他打的不只是朋友的仇敌,更是仗势欺人、蛮横霸道的地头蛇、恶人;武松帮助的,也不单单是朋友施恩,而是受人欺辱又无力抗争的势弱之人。一个“义”字成了施耐庵的试金石,也是《水浒传》极力张扬的旋律主调之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仇不报非君子”,在中国人的心中,恩怨分明是侠客的必备条件,有仇不报、有恩不还,是为懦夫。
局部四
武松一生奉行报恩思想,因为施恩有恩于武松,所以武松知恩图报,义无反顾地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不惜为知己两肋插刀。施恩对武松也是待之以礼、待之以诚、待之以义。在武松中了张都监奸计身陷囹圄之时,施恩不惜散尽家财舍命营救武松,也不失狭义之风;后因武松“血溅鸳鸯楼”,施恩一家被迫逃亡,在父母双亡后,施恩投奔武松上了梁山;在征方腊时攻打常熟一役中,施恩因不识水性落水而亡,武松念起旧日恩义,也大哭了一场。(《水浒传》第一百十三回)李贽是明代颇为进步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水浒传》容与堂刻本的第廿七回评语中说:“士为知己者死。设令今日有施恩者,如待武二待卓吾老子,卓吾老子即手无缚鸡之力,亦当为之夺快活林。”卓吾是李贽的号,卓吾老子指的是他自己,可见这是他对“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真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