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松一生未婚。开始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朝不保夕,谈不到婚配。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又和哥哥团聚,按理说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考虑终生大事了,却有嫂嫂在旁虎视眈眈,也顾不上娶妻。后来上了二龙山、梁山,以至被招安,也一直是处在战斗环境之中,更谈不到结婚。战斗还没完,武松自己已经心灰意冷,选择了出家,当然也不会结婚了。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次,武松有可能结婚,就是在张都监家里。
张都监刻意笼络武松,让他参加中秋家宴。开始时武松恪守礼节:“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但是在张都监的热情挽留之下,武松只好“唱个无礼喏,远远地斜着身坐下”,喝了几杯酒后,武松也放松了戒备:“吃得半醉,却都忘了礼数,只顾痛饮”。
这时,张都监又叫出一个“心爱的养娘”——就是比较看重的丫鬟,相当于贾母身边的鸳鸯,王夫人的彩云金钏儿之类。她的名字叫玉兰。
张都监命玉兰唱曲斟酒。武松虽然已经半醉,但仍旧不失礼数:“那里敢抬头,起身远远地接过酒来,唱了相公夫人两个大喏,拿起酒来一饮而尽,便还了盏子”,是向张都监与夫人行礼,与玉兰没有交流。
接下来张都监说要把玉兰嫁给武松为妻,武松并没有坚决拒绝。
作为读者,我们知道,张都监并不是真心欣赏武松,而是麻痹、陷害他。玉兰奉命行事,只是张都监的一件工具。那么从这个过程来看,武松是不是喜欢玉兰呢?肯定是的。以武松的鲁直,如果没有好感,即使是“恩相”张都监,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严辞拒绝。
但是,整个过程,武松与玉兰并没有交流。如果说喜欢,武松喜欢的是张都监对自己的重视,是“知遇之恩”,进而喜欢张都监为显示欣赏而使用的工具玉兰。他不像《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因为丫头娇杏偶然回头看了他两眼,就一厢情愿地认定“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这些酸文人的自作多情,武松是不屑为之的。
当然,如果张都监真的把玉兰嫁给武松,武松大概也不会讨厌她。年长日久,也许也会有几分真情。可是情节的发展,没给武松与玉兰留下培养感情的时间。
就在当天晚上,武松听到“後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自以为受到“知遇之恩”,武松当然不肯袖手旁观:“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後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後花园里去了!’”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后堂并没有闹贼。就像林冲在白虎堂一样,武松不过是被人设局陷害。问题是既然闹贼是假,玉兰所指的“一个贼人”会是真的吗?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谁都能看得出,在这个局里,玉兰,刚刚在口头上与武松订婚的未婚妻,也充当了帮凶。
武松因此被发配,飞云浦打死解差,返回来血溅鸳鸯楼。
虽然不像李逵那样嗜血,武松也快意恩仇,而不会选择以德报怨。同时,留下活口就可能引来官军,对武松自己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所以在血溅鸳鸯楼的时候,武松是不留活口、见人就杀的。
玉兰也死于武松刀下,因为武松并没有不杀她的理由。如果说,玉兰和其他的丫鬟、仆役有所区别的话,就是其他人也许无辜,玉兰却是陷害武松的帮凶。
对于陷害自己的帮凶,再考虑喜欢或者不喜欢,武松就是“色令智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