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水浒中,武松是为数不多的主角之一,作者整整用了十回合的篇幅来写他。所以,关于武松的故事非常多,从景阳冈打虎到斗杀西门庆,从杀嫂报仇到刺配孟州城,从威震平安寨到醉打蒋门神,从大闹飞云浦到血溅鸳鸯楼,从夜走蜈蚣岭到醉打孔亮等。以前提起打虎英雄,人们会说有卞庄、子路、李存孝等,但水浒之后,提到打虎英雄,基本上都是指武松了。
也正是因此,所以民间对武松非常崇拜,还因此有了“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之说,以及“单臂擒方腊”“学艺少林寺”等故事,当然原著中并没有这些。但不管怎么说,武松武艺高强,是大家都认可的。
关于武松的武艺,书中多次说过。醉打蒋门神时,武松还显露过平生绝学“玉环步,鸳鸯脚”。
我们看水浒影视剧,无论是山东版水浒、央视水浒,新版水浒,还是电视剧《武松》,邵氏电影《快活林》等,这段戏都十分精彩。武松从一开始进店喝酒,到与蒋门神厮打,再到结束,足有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多。实际上,原著中根本没这么复杂,书中仅用多字,就结束了这段打斗。
那么,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脚”究竟是什么样的招数?为何有这样的名字?又是怎么打败蒋门神的呢?
先来看看原著是怎么说的。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水浒传》
接下来我们用图文,来具体分析这段打斗过程。
首先,是玉环步
蒋门神看见武松后,欺负武松醉酒,所以直接跑过来,要打武松。武松看见后,待蒋门神赶到,先是把两个拳头在蒋门神跟前虚晃一下,然后转身就走。这就给了蒋门神一种错觉,他以为武松看到他后,瞎比划两下就吓跑了。等到武松转身后,此刻他已经是背对着蒋门神了,背后要害都暴露了,蒋门神就会坚信武松不会武艺,就更不怕了。
武松先是上前,而后转身走开,因为他是装醉,不可能走直线,所以来去是两个弧线,恰似脚下转了一圈,所以叫“玉环步”。
其次,是鸳鸯脚
当武松背对着蒋门神时,蒋门神就冲了过来,要打武松。但是,武松因为背对蒋门神,不便用手,所以就用了“鸳鸯脚”。
当蒋门神靠近时,武松因为已经转了圈,左足扎实地,右腿成虚腿,所以可以自前贴地向后上攻击,形成度的弧形攻击路线。这样,武松右腿是自下而上攻击蒋门神的裆部、小腹再到下巴。若蒋门神没倒地,当武松右腿落下时,可以脚尖前勾,进一步攻击蒋门神。
此时,武松左手扬起,右手与右腿相连,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像鸳鸯,所以这一招叫“鸳鸯脚”。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书中武松踢中的是蒋门神小腹,而不是裆部?
答案是,可能因为蒋门神比较胖,肚子很大,相较于裆部更为突出,所以武松踢中了蒋门神的腹部。也可能是蒋门神高大(书中说过蒋门神长大),追上武松时弯腰进攻武松,这个时候他胯部离武松最远,肚子稍近一些。
最后,彻底击倒蒋门神
武松这一踢,蒋门神直接蹲下来抱着肚子。当他蹲下来后,武松没停,他转了一下,正面面对蒋门神,然后身姿放低,左足立地,右脚飞起,再次踢中蒋门神的额头。蒋门神向后而倒,肚皮朝上,所以武松就能上前踏住他的胸口,提着拳头照着他的脸打。到这一步,蒋门神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看这个过程就会发现,武松踢中蒋门神的小腹和额头,再踩住蒋门神的胸口,打几下脸部,蒋门神就爬不起来了。说起来很复杂,其实打斗的话,肯定不到一分钟,可能30秒就结束了。
武松的生平绝学“玉环步,鸳鸯脚”至今犹存,在武术中,戳脚就包括这一招,而且出招与水浒中描述一致。
不过,这种武术起源何时,仍有待于考证。有说在宋朝,有说是明朝;有人说这招源自少林,后来传承下来,成为武术招式;也有人说是后人根据施耐庵所描述,传至今天。从水浒描述来看,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明朝时,就已经有“玉环步,鸳鸯脚”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