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与伎荷遥相看,百遍千回两不厌
TUhjnbcbe - 2024/9/8 11:31:00

《南乡子~相看伎荷千百遍》

碧水青山。一曲瑶琴续续弹。

相看伎荷千百遍,娟娟。

借得红尘半日闲。

绿叶朱颜。旖旎风光不忍还。

枝上雀儿鸣婉转,翩翩。

舟过桥头月将悬。

(词林正韵,第七部,欧阳修体,双调五十四字,上片、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注:

碧水:绿水。南朝·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檝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瑶琴:用玉装饰的琴。或指音色优美的琴。唐·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续续弹:意思是连续地弹个不停。唐·白居易《琵笆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相看:本文中是指相互观看的意思。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伎荷:是指出水面的荷花。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

娟娟:本文中是指美好、柔美的意思。唐·杜甫《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借得:借来的意思。清·曹雪芹《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红尘:本文中是指繁华之地。清·孙枝蔚《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朱颜:朱颜在古代指各种容颜、脸色、面容等,古诗中经常出现。本文中借指粉红色的荷花。南朝·宋·鲍照《芙蓉赋》:“陋荆姬之朱颜,笑夏女之光发。”

旖旎:本义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清赵翼《酬钱璵沙》诗:“老树着花逾旖旎,晓星如月渐稀疏。”

桥头:桥的两头;桥的近岸部分。宋·陆游《独立思故山》:“溪水初生与岸平,桥头新柳已藏莺。诗缘遇兴玲珑和,酒为逢知烂熳倾”

解析:

碧绿的水里,倒映着青青的山。坐在岸边调好琴弦,一支又一支心怡的曲子慢慢地弹。与刚出水面的荷花相互观看,看了百遍千遍也看不厌,花儿人儿两娟娟。远离繁华喧嚣的城市,借来半日的清闲。

喜欢这碧水,喜欢这青山,喜欢这绿绿的荷叶,喜欢这粉红色的花瓣。如此柔和美丽的风光,让人不忍归还。柳枝上那两只雀儿唱的婉转动听,倏尔,展开双翅,飞舞翩翩,煞是好看。小船悠悠游过小桥头,弯弯的月亮啊就要悬在天上边。

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原玉:

《南乡子~翠密红繁》

翠密红繁。水国凉生未是寒。

雨打荷花珠不定,轻翻。

冷泼鸳鸯锦翅斑。

尽日凭栏。弄蕊拈花仔细看。

偷得褭蹄新铸样,无端。

藏在红房粉艳间。

(1)

上联:雨打荷花珠缀叶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文友请对下联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上联:文友请对上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借得红尘半日闲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玲珑非常喜欢,盛情邀请文友们各展风采!

本文系落字玲珑原创,百家号首发,若有转载,须注明作者落字玲珑及出处。文中部分文字与图片来自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请速联系。

#文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与伎荷遥相看,百遍千回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