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春节年画习俗如今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经历
TUhjnbcbe - 2024/9/2 18:06:00
随着春节的临近,现在街道上的各种装饰物已经多了起来,带来了新年的气息。而提起最具有代表性的春节饰物,年画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种,这种画面美丽,内容喜庆的贴画承载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上图——制作传统年画的工具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雏形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的春节和现在存在较大的差距。直到宋代的时候,随着城镇文化的发展,年画的题材和艺术性才得到了完美的释放,而明清时代的文化发展则为年画赋予了全新的文化意义。那么年画的雏形究竟是什么?是怎样和春节联系到一起的,其题材和内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上图——中国传统年画一、年画的雏形——新年的辟邪图像现在春节是我们公认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在隋唐之前的年代里春节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那时被称为元日的春节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天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新的一年辟邪消灾。上图——刻有门神的桃符因此那时的春节远不如现在热闹,人们一般都在家中举行严肃的仪式,来为新的一年祈福。人们会饮下椒柏酒,食用五辛盘,意在增强自己的体质,以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百病不侵。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开展一系列的辟邪活动,希望自己的新年能够顺顺利利。在所有的辟邪活动中,最受重视的是人们对于门户的处理,因为那里被认为是邪祟出入的地方。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在门口挂上有辟邪作用的装饰品了,其中最流行的是神荼、郁垒的画像或者桃符,还有以神鸟重明为形象的图案。上图——重明鸟的形象神荼、郁垒是神话中的凶神,他们能够抓住为害人间的小鬼,因此他们也成为了最早的门神,由于传说他们居住在一棵大桃树下面,因此人们也会将他们的样子刻在小桃木板上,这就是所谓的桃符,有些地方桃木不易获得,人们就会将他们的形象画在纸上,这两种事物便是年画最早的雏形。等到隋唐时期的时候,虽然春节变得更加喜庆,逐渐有了节日氛围。但是人们对于门户的装饰依然以辟邪为主旨,不过门神却在这个时代发生了转变。旧时凶恶的神荼和郁垒被更加滑稽的钟馗所取代,而且随着民间故事的发展,也有人将唐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门上来起到辟邪的作用。上图——钟馗画像在隋唐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但是这时的技术还并不成熟,因此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年画的发展,因此它们还沿袭旧时的传统内容。但随着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年画迎来了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二、年画在宋代的发展在两宋时期,中国的城镇文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些繁荣的城镇让春节有了更加热烈的节日气息。两宋时期百姓们会在春节的时候会走上街头参与一些庆祝活动,这种庆祝方式让人们更加重视门户的装点,之前那种严肃的年画内容和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有些格格不入,因此一些新的内容被加入到年画之中,而宋朝是高速发展的印刷业也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上图——宋朝繁荣的城市在现存的宋代年画中,最常见的内容都是历史人物和场景,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的《四美图》和《关羽像》就是宋代年画的代表之一。这种趋势的出现可能和两宋时期兴盛发展的民俗文化有关,随着戏剧的出现,人们对于历史故事的热爱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这些年画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此时的年画已经从之前的驱邪图画转变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上图——宋代《四美图》除了这种新兴的年画内容之外,传统的门神像也依然有不小的时长,但是单纯辟邪的钟馗等内容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受欢迎,人们更喜欢手持宝物前来赐福的神像,这种神像在当时也被称为纸马。之所以其会得到这个称呼,是因为当时这些神在画像中一般都会有一只马作为坐骑,这说明了人们希望他们走快一点的急切心理。这一切变化都说明在宋代的时候,春节的节日内涵已经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已经不满足与单纯的驱邪避灾了,转而开始期待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有更好的运势和前景,这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不小的进步,也让春节变得更加热闹和喜庆。但是宋代的年画和如今我们看到的年画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除了神像之外并没有现在常见的代表吉祥福禄的葫芦,蝙蝠等意象,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文人画特征,这说明此时的年画还没有发展成熟,并不是一门成熟的民间产业,而到了明代年画的发展才趋于成熟,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模样。三、年画在明清时期的成熟到了明代的时候,随着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春节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也让年画有了更加丰富的题材。最重要的是在明代的时候年画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产业,并且形成了几个产业中心,比如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山西临汾,天津杨柳青等地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上图——朱仙镇年画这时的年画已经完全和门神像分开,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与宋代的年画相比,也加入了更多的喜庆元素,这和现在的年画已经十分接近了。这些元素中最常见的有代表美好爱情的蝴蝶和鸳鸯,象征祥和的荷花,寓意富贵的牡丹,和代表长寿的松、桃、鹤以及意味着福气的蝙蝠。除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外,还有龙凤、麒麟这些代表吉祥的瑞兽,这让年画的画面丰富而饱满,在色彩的选用上也倾向于浓烈,这让年画和文人画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区别。上图——绘制历史故事的年画随着戏剧和小说的发展,明代的年画中也不乏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但是和宋代相比,明代这这种年画往往会选取书中的名场面而非简单的人物画像,这样的趋势和年画功能的进步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文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中: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予之戏耳。然如《顺孝图》、《庄稼记》,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这说明在明清时期,年画已经被人们当作一种教育孩童的生动教材,那么用内容更加丰富的叙事画作显然是要比人物画像更好的。不过在笔者看来,李光庭的说法未免有些狭隘,因为年画毕竟还有祈福的作用,他之所以称其为孩子的把戏,只不过是为了和文人画进行区分,以此来凸显自己的身份罢了。上图——传统年画而且在清朝晚期的时候,年画的内容开始涉及时政,成为了普及知识,传达世事的渠道。当时的年画《太平天国北伐图》、《火烧海望楼》等内容成为了百姓们的历史教科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甲午海战之后,年画更是成为了革命派的宣传工具,像《爱国大扑满》、《女子求学图》等作品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在抗战时期,还出现了八路军战士形象的新门神,这都说明年画的内容是在与时俱进的,其始终代表着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社会的直接认知。而在如今,年画依然在不断发展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时代内涵,为千家万户带去喜庆的节日气息和全新的文化体验。上图——抗日年画四、结语在现在过年的时候,不少人家都会选择买几张喜庆的年画回家装点门面,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年画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品也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逐渐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最早起源于魏晋时期人们在门上悬挂的桃符,当时人们主要在上面刻制驱邪的门神等形象,内容相对单一。到了宋朝的时候,随着雕版印刷和民间文化的蓬勃发展,年画的内容开始变得多样,并且有了祈福的内涵。但是这时年画还没有成为成熟的产业,而且在风格上也依然保有文人画的特点。不过到了明朝的时候,随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年画逐渐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产业,并且出现了多个年画制作中心。年画的风格也逐渐定型,其丰富的画面和浓烈的色彩和中国文人画也有了显著的区别。虽然这种艺术形式可能得不到士大夫们的欣赏,但是却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并在发展中被赋予了教育和宣传功能,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春节的范畴。年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今也依然在根据时代进行着自我革新,并以其独有的烟火气息带给每个中国人慰藉和不可替代的喜庆气息。今年过年你家里又贴了什么年画呢?注:本文关于年画发展的相关内容介绍,参考自《中国年画》。本文关于年画起源的史实,参考自《乡言解颐》。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年画习俗如今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