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公元年,李商隐的妻子病逝。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应邀到西川节度使柳仲郢那里任职,并将儿女托付给同年进士也是连襟的韩瞻。
离别之前,一众亲朋好友为李商隐饯行,韩瞻的儿子韩偓即席赋诗,艳惊四座。
到达四川梓州之后,李商隐想起当日送别的情景,深情地为外甥写下这赞美之语。
从此,从《诗经》就开始出现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种栽梧引凤的美好高洁意象,到了李商隐这里别出心裁地达到极致。
后生可畏,少年才气,就像这万里桐花盛开之处,雏凤的鸣叫远比老凤清亮动人。
一句诗,两个意象,李商隐就把连襟韩瞻与外甥韩偓夸赞得如此清新脱俗,又意境高远。
其实,梧桐在古诗词里不只可以象征高洁才气,还拥有多重意象表达。
它可以用桐花开落预示春光渐散,“等闲春过三分二,凭仗桐花报与知”;“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
也可以用梧桐叶落宣告秋意渐浓,“凉风敲落梧桐叶,片片飞来尽是秋”;“一庭明月无人筦,秋在梧桐落叶中。”
更多的时候,梧桐与不同秋日意象叠加,彰显文人高格,言说爱情忠贞,寄寓世事悲欢。
1.梧桐烟寒,登高怀古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在诗仙李白心里,南朝诗人谢朓是他一生追慕的偶像与知己,为其七入宣城,最终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里找到心灵安宁。
当初被赐金放还,李白在清秋时节再度踏入宣城,并登上谢朓楼饱览这江城如画,山晚晴空。
这里山明水净,偌大的宣城被宛溪与句溪相互环绕,空明澄澈的溪水宛如明镜在流动。而水中凤凰桥与济川桥倒映的光影,如同彩虹落入明镜之中。
就当我们被清丽山水所打动时,李白将视线与笔触延伸,让人读出孤独与苍凉。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袅袅炊烟在村落间升起,满山的橘柚笼罩在寒气之中,而曾经引来凤凰栖居的梧桐树已经在秋意浓浓中老去。
此时的李白,只能临风嗟叹,又有谁会如他一般,在此登楼远望,怀想南齐诗人谢朓呢?
此语一出,仿佛老去的不只有梧桐,浓烈的不只有秋意,还有李白落魄的命运与衰老的心境。
赐金放还的李白,是如此孤独,只能与谢公在古今相隔中彼此抚慰,在梧桐秋老中保持高格。
就像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用疏桐蝉鸣彰显文人高格,“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还如文天祥被元兵囚禁,不改家国之思,“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2.梧桐月明,深闺愁怨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宋?朱淑真《秋夜》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南宋诗人刘翰一夜醒来,在寻觅中发现岁月已晚,人间已秋,满阶梧桐落叶沐浴在清澈月明之中。
这样的梧桐月明,带着立秋的些许惊喜,同时又写满流年暗度的凄美与无奈,让人不由自主地走进这清冷素秋。
而南宋才女朱淑真却在这相似的清秋月夜,孤枕难眠,只能空对烛影红,不时修剪着灯花直到夜上三更,如此瘦尽灯花又一宵。
高烛销成红泪,灯花煎熬芳心,此生所嫁非人的朱淑真,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忍受着寂寞愁怨。
朱淑真虽与李清照齐名,但远没有易安幸运,不曾拥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好婚姻生活。
她的夫君只是一个俗吏,无心吟诗作赋,却惯于醉眠花柳,任由她独自忍受空床难敌素秋。
就像此时如水月光穿过梧桐枝叶留下斑驳月影,将凉意铺满空床,也将寂寞哀怨填满心房。
最后,朱淑真将无人与共的深闺愁怨,定格在“月在梧桐缺处明”,宛如永远残缺的爱情。
而贬谪黄州的苏轼,也曾将人生的失意与苦闷定格在明月梧桐,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里,宛如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梧桐夜雨,离情正苦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初入长安举进士不第的孟浩然曾以这即景联句名动京城,道尽梧桐滴雨的淡远清新之美。
此处的梧桐雨落,看不到枝枝叶叶,听不出离愁别绪,传达了满是清幽的氛围感。
而到了温庭筠笔下,梧桐雨落就与秋夜苦雨紧密联系在一起,写尽多情女子的离愁别绪。
女子独坐闺房之中,守着香炉缭绕,连同红烛一起泪垂,摇曳的光影里还照耀着深沉的秋思。
一个“偏”字,已将女子的幽怨呼之欲出,秋思本无声,烛影本无情,却无端照出相思身影。
为了日思夜想的离人,女子也无心凝妆,任由眉翠薄、鬓云残,将自己湮没在长夜衾枕寒里。
但更令人身寒亦心寒的,是这夜半三更的梧桐秋雨,一叶叶,一声声,滴破思心梦不成。
女子一边怨它“不道离情正苦”,一边听着梧桐叶上萧萧雨,一点一滴,空阶滴到明。
如此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梧桐秋雨,从此落到了无数人心里。周紫芝化用温词直言这梧桐秋雨到底聆听的是什么,“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由定州贬往惠州的苏轼想起弟弟苏辙,则魂不守舍,“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到了徐再思则将秋雨梧桐与夜雨芭蕉并立,道尽羁旅愁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4.梧桐霜清,悼念情深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东西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最早从《孔雀东南飞》开始,梧桐就象征美好而忠贞的爱情,正如焦仲卿与刘兰芝同生同死。
到了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又将鸳鸯与梧桐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赞美爱情忠贞。
而一曲长恨有幽情的白居易,则在“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悼念李隆基与杨玉环失去的爱情。
但关于梧桐的所有笔触,都不如贺铸写给结发妻子的悼念之词来得哀惋凄绝,直击人心。
贺铸此生时运不济,虽贵为贺知章后裔和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但因个性耿介为官场所不容,一生辗转漂泊。
直到年过半百闲居苏州,贺铸与妻子才算有了相对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可妻子却在此期间香消玉殒。
多年后贺铸重游故地,悲难自已,“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语道破孤独哀思。
自爱妻亡故,贺铸就像秋霜打过的梧桐,半生半死;又如失去伴侣的鸳鸯,青丝熬成白雪。
纵使隔着生死,贺铸对亡妻的思念也一如往昔,日夜哀叹从此再也没有人能为他挑灯夜补衣。
这种细节回忆,将悼念的忠贞与缠绵推向了极致。曾经相守的画面此刻化为尖刀,戳向心窝。
世间红尘爱恋,最美好不过如清代才女陈淑兰所盼,“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5.梧桐叶落,国恨家愁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宋?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梧桐叶落与秋意正浓从来紧密相连,亡国之后的李煜,哀叹“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同样经历亡国的李清照则在寻寻觅觅凄凄惨惨中,哀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尤其李清照南渡后,对梧桐叶落的体会更为深切,如这首咏桐之词,在轻描淡写中写尽哀愁。
易安登高望远,看着乱山原野在落日余晖里笼罩着薄薄的烟雾,听着乌鸦归去的悲哀啼叫,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在流血低吟。
这么多年与赵明诚诗酒茶花,是多么美好和谐,如今只能独饮独斟,空对一树西风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此语一出,多少痛定思痛,多少欲说还休,尽在无言中。
这样的梧桐叶落,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有大悲大痛郁结心中,秋色更浓,寂寞更愁。
此时的李清照,与贺铸的半死梧桐无异,余生只能活在永久的怀念之中,还不忘国恨家愁。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梧桐,或彰显高洁品格,或传递离恨别愁,或悼念夫妻情深,或心怀故国故人,总有一种我们似曾相识,纠结其中。
在此清秋之时,愿我们都能少些哀愁与寂寞,忘记烦忧,在心中栽下梧桐树,留得凤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