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唠嗑,在说到古代战争的时候,很多人会这样描述:“二马一错镫,仓啷啷啷啷,交战在一起,转眼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那么这种历史情节是真实的吗?
我们在一些演义小说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两军对阵之时,双方会首先派出各自阵营中的猛将当众进行“单挑”,双方阵营中分别擂鼓、摇旗、呐喊。别用评书演义话本去理解古代战争,即使是岳飞传什么的,里面对战争的描述大部分也是胡说八道。
在古代战争中,阵前单挑不是没有,只是极少见,而且都是四书五经上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那时候的战斗很礼貌,那种言语不详的单挑,往往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最多也就是贵族之间的“决斗”而已。大将“单挑”还有个别名是“致师”,最早有《史记·周本纪》,讲述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之战中武王命尚父姜子牙率领百名壮士致师,在这一战中商朝军队均倒戈相向,武王最终夺取了天下。
比较著名的“致师”,是记载于《左传·鲁宣公十二年》的公元前年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的邲之战。许伯、乐伯、摄叔三人分别在阵前单独赴敌车战,并取得了杀敌和俘敌的战果。邲之战以楚国的胜利告终,奠定了楚庄王称霸的基础。
历史上还有一次比较著名的“致师”是公元前年楚汉争霸,“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这些“致师”,比较类似于战争开始之前进行的一种集体祈祷和祭奠活动,军队祈求神灵附体,赐予战士们无穷的力量,赋予武器无比强大的威力。不过,汉代以后的战争,在正史中描述大将“单挑”的就几乎没有了。战争更加残酷,一人身系千万人的生死,怎么能不慎重呢?
汉代以后战争里,“单挑”更多的是指主将身先士卒率领精锐部队的突击。古代战争看着规模很大,但实际的交战锋线都不太长。而且,古代军事体制下的旧式军队,对伤亡十分敏感,无法承受大的损失,往往在出现一成或两成伤亡以后,整个军队就崩溃了。
在古代,几百人破十万的战例也是有的。三国时期,张辽步兵破孙权10万大军。于仲文0人马全歼席毗罗10万大军。李世民骑兵虎牢关之战全歼窦建德10万大军。女真的起家之战,完颜阿骨打2万人护步达冈大败70万辽军主力。
上述以少胜多的战例,一方面战果多数是发生在击溃敌军,杀伤于敌军溃败中。另一方面,是敌军人数的猫腻,古代作战,人数越多,水分越大,一支10万以上的大军里,减去“号称”的空数,可能就剩5万了,再减去辅兵和工匠劳役等非战斗人员,可能就剩2万了,再减去战斗力不强的非主将嫡系,可能就剩5千了,最后剩下的,最有战斗力的,可能就是几百个亲兵。
国内军事小说,对古代战争描写最真实的,我感觉应该是架空小说《晚明》。该书描写两位现代人穿越回到了明朝末年,组建了类似近现代军队的“登州卫”,剿灭了后金政权的故事。大到明末历史、军史发展,小到官场百态、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一种浓厚的真实感。
当然,《晚明》后一半军队壮大以后采用了燧发枪线列阵的作战是纯粹的架空,把拿破仑时代的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情节挪用过来了。
不过,《晚明》在描写登州卫初创时期的冷兵器作战,却非常真实,几乎完全参照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对战争组织和军队行动的概括,例如部队的架构,鸳鸯阵和杀手队的组合和战斗方式,什么是夜不收和斥候,塘马、探马、架梁马的区别,怎么训练,怎么行军,怎么侦察,如何接敌,各级部队如何联络和指挥,什么情况下采取合种军阵,作战和驻营时怎么吃饭睡觉等等。
戚家军是明朝首支“职业化”的部队,全部由雇佣军组成,是由重金征召的三千名矿工和农民的“暴民流徒”组成的,人员最多时也不超过人。这些战士最初被朝野百姓嘲笑为一群乌合之众,但经历过戚继光高超的练兵手段,残酷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约束,这些“暴民流徒”就脱胎换骨,成为横扫敌人的最强战队。
戚家军拥有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戚家军抗倭用的火器,远程的炮兵武器有从澳门铸炮厂引进的重型神威将军炮,近程的炮兵武器有虎尊炮、弗朗机等轻型步兵炮。步兵武器有火绳枪和三眼铳。
戚继光在他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中,总结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他们百战百胜的“秘笈”,首推是治军严格。戚氏军法能让“乌合之众”在短时间里被训练成为纪律严明、组织良好、勇敢善战、常打胜仗的军队。
如戚继光的《练兵纪实》所述,精锐浙兵到北方防御北虏蒙古时,按照队(指挥官为队总)、旗(指挥官为旗总)、局(指挥官为百总)、司(指挥官为把总)、部(指挥官为千总)、营(指挥官为将官)进行编制,辖马营、步营和车营等数个兵种部队。
再例如盾牌阵配备长枪,人生才能完美。一排手持三四米长枪的长枪兵,加上刀盾手的配合,侧翼还要有弓箭手、火枪和铜炮等远程火力的保护。古代战争的统帅通常要使用旗帜和鼓乐来指挥。军队要使用旗鼓乐队指挥,规定各类旗帜用法,旗法严明,节节相制,军队在野战时以战阵接敌,相互配合,进退有据。跟现在电视剧闹哄哄的古代战争场景完全不同。
上述这些内容,在我们平时接触的小说、评书演义和影视剧里根本没有。由于受到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岳飞传等评书小说,以及各种胡扯的古装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竟然以为古代战争是要单挑的,双方的将领在阵前进行一对一的较量。
其实,根本没这事。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个人的武术功夫毫无意义,只有保持阵型,才能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百战百胜的军队,一定是具有高度组织力的军队。
在年前,因为火器的出现彻底结束了骑士时代,原来的武技和勇猛能够在战场上起到质的作用,而现在一个精训披甲的骑士也不过是一火枪撂倒,火枪和滑膛炮给了每个人参加战争的权力,而且平均了所有人对战争的贡献,一个农夫经过几个月训练,就能在战场上射杀最精锐的贵族骑士,而不是充当骑士的奴仆、马夫和辅兵。后来,战争伤亡就急剧增加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排枪枪毙和野战炮,居然干掉了几十万人,这在古代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近现代的军队具有荣誉信念和科学组织化的近现代军队,能够忍受异常残酷的战场环境和巨大伤亡。一支纪律严明勇于牺牲的现代军队,只要人,哪怕手持木棒,也能打败一支10万人的古代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