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
TUhjnbcbe - 2024/8/19 1:22:00

明朝时期,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的很多地区都曾是重灾区。红极一时的《锦衣之下》中就有这样的背景,倭寇的侵扰贯穿袁今夏一行南下杭州的过程。

在真实的明朝历史中,成为抗击倭寇主力的,是戚继光率领的以义乌的农民和矿工为主的戚家军。

戚家军在历史长河中享有赫赫威名,甚至有着百战不败的传奇。但是在戚继光带兵的初期,戚继光的士兵并未像传说中的那样出色。

甚至曾经在士兵提着倭寇首级上奏戚继光邀功的时候,有的士兵却伤心大哭,这一荒唐的场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戚继光面对“敌寇首级”,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年,戚继光继承祖辈的官职,在登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的蓬莱区,担任指挥佥事。

公元年,因为倭寇在沿海一带屡屡作乱,于是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担任都司佥事并任参将,防守宁波、绍兴和台州这三个地方。

初任参将的戚继光,因为刚进这里的军营不久,士兵们不了解这位参将的为人。有一天,有个士兵自称斩获一个倭寇的首级,前来邀功请赏。

要知道,在戚继光统领这里的军队之前,这里的风气一直比较懒散,真的要斩获一个倭寇,这个人得有点真才实学的。

戚继光

所以戚继光一开始看到士兵能够斩获倭寇的首级,也是颇为赞赏。但是就在戚继光要赏赐这位士兵的时候,一位军营中的老兵在包裹首级的麻布被掀开之后,看到首级便放声大哭。

这居然是老兵的亲弟弟,邀功的士兵居然杀害了明军自己的士兵冒充倭寇!

戚继光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也很吃惊。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就是说,不想立军功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君子立功,建功有道,像新时代的军队一样,纪律严明才能强军强国。

这件事情让戚继光看到,目前的军队过于计算个人得失,而且只有在遇到战斗力较弱的倭寇时才敢奋勇杀敌,一旦遇到稍微强悍一点的倭寇,他们便会畏缩不前。

戚继光下定决心整顿军纪,随后他将这名冒功请赏的士兵斩首示众,并且他决定要重新组建一支纪律严明,并且具有高超战斗力的军队。这便有了后来的戚家军。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经过士兵企图通过杀害己方队友骗取赏赐的这件事情,戚继光发现此前的军队将士,都是市井之徒,目无法纪,非常狡猾,这些人不是一心一意为国作战,守护百姓,而是为了获得赏赐。

为了进一步提高明朝民间军队的素质,打造一支抗倭精军,戚继光于年左右,先后几次到浙江义乌招兵。

最终在年的时候,顺利建成了一支总兵力达4千人的军队,因为戚继光为这支军队的主帅,这支军队便有了戚家军的称号。

戚继光对戚家军纪律和素质要求极高,戚继光所招的兵主要由当时的农民组成,但是在明朝的整个抗倭过程中却大放异彩。

戚家军

首先这支军队转战东南各省无一败绩,最终和其他的友军一起平定了猖狂了几十年之久的倭患。之后,戚继光又到蓟镇训练军队,保护京城数十年不受侵犯。

整个过程中,虽然环境和作战对象发生了改变,但是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的作战模式也能够自由切换,战斗力丝毫不减。

传奇人物戚继光究竟是怎样带兵打仗的呢?

戚继光戚家军的发展

岑港之战作为明朝历史上战斗代价最大的一场战役,虽然最终也是以胜结尾,但是这一战耗时半年之久,明军的伤亡有三千多人,但是敌军的伤亡却不到千人。

戚继光更加体会到“练兵由塾师发蒙,性近者稍加约束便成,习远者日程督无益也”。

也就是说,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一定是通过士兵们的日常习性养成的,要想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士兵们必须具备忠诚勇敢和团结无畏的精神才可以。

戚继光挑选的义乌农民兵,在他看来正是具有这样的潜质。戚继光将招募的四千余人带到台州便开始训练。

岑港之战

对于这支军队的管理,戚继光采用自上而下的选兵方法,也就是按照当时编制,由将领选拔哨官,再由哨官自己选拔哨长,由哨长去选拔队长,每个队长可以挑选自己的士兵。

这种做法看似很正常,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创新,淘汰了明军传统的卫所编制。

戚继光创立了新的一套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这一方法是以十一个人作为一个团队,需要队员们的默契配合。

最前面的为队长,接着是执长牌和藤牌的两个士兵,然后是执狼筅的两个人,接着是四名手执长矛的士兵,最后的两个人是手持“镗钯”的士兵,由最后的两个人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鸳鸯阵

戚继光创立的这种阵法,充分地运用了矛和盾以及长兵短兵,使得兵器的作用最大化发挥。

如果有敌人迂回到后方攻击,短兵们便可以立即执短兵器冲上前阻挡。因为阵中的每个人分工明确,每个人可以针对性地练习自己所持的工具,作战效率特别高。

戚继光创立的各种阵形和练兵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南方的地理环境,而且能够很好地抑制倭寇的优势,屡战屡胜。

戚继光新建立的这支明军既拥有义乌农民的勇敢和义气,还有像戚继光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指导训练,在抗倭过程中大放异彩。

从台州之战,九战九捷,歼灭了五千多名倭寇,自身损失才不到二十人,再到广东和福建抗倭之战,无一败绩,戚家军的发展,让百姓欢呼不已。

戚继光戚继光的“兵儒合一”思想

拥有将帅之才的戚继光,可不仅仅是饱读兵书,幼年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在父亲的影响下,戚继光一生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一直秉持保民众,以身许国的动力,在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中,他纵横南北疆场,不辞劳苦,奋勇杀敌。

戚继光的这种抱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不可否认,正是儒家以仁为本的精神,这是戚继光给戚家军立的榜样,也是将“兵儒合一”的思想在戚家军中形成的重要基础。

拥有儒学和兵书知识的戚继光,在带兵的过程中做到了儒家内涵和兵家实践的系统结合。

他用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善于学习”培养戚家军的精神,用兵学中的“重智谋、重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练兵,戚家军的将士们最终才得以全面发展。

戚继光

虽然明朝时也有其他的儒将,但是社会却很难认可儒将,戚继光却获得了认可。承袭父职之后的戚继光,一直不忘父亲的教诲,发扬将门家风。

在他生活的那个明朝时期,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是个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

在嘉靖年间那个黑暗腐朽的风气之中,作为一个胸怀天下疾苦的儒将,戚继光投身到抗倭平乱的实践之中。

戚继光从戎之后,更是改变了明朝很多士兵的境遇。

戚继光剧照

明朝中后期,军备基本上荒废,因此有很多士兵逃亡和改籍,前面提到了士兵冒功一事也是其中的一个体现。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军队中出现了大量的空缺,在籍的很多士兵甚至直接被军官私用,因此军户的生活一点都不好过。

皇帝甚至还以屯田为借口,克扣明军的军饷,士兵们战时在做炮灰,平时还要给军官做苦力,生活苦不堪言。而且因为缺少训练,战斗力低下,可以说是毫无斗志。

本来明朝在南边有倭寇侵扰,北边有蒙古骑兵入侵,军费已经吃紧,但是仍有军队私吞本就微薄的军费。

戚继光去往东南任职之后,专门做了相关调查,并且还上报了朝廷,深入分析了明军在作战时战败的原因。

这也是戚继光重新挑选百姓创立军队的另一重要原因,戚家军是戚继光为国、为民、为兵建立的一支军队。

戚继光

戚家军的军纪非常严明,因为戚继光常用“卫国保民”的思想教育士兵,用通俗的语言,向士兵阐述军队与百姓的关系。

他告诫自己士兵,士兵和老百姓是相关的,只有士兵自己努力杀敌建功,才能保卫人们不受伤害,人民才能有能力支持军队。

戚继光严防将士们扰民,百姓对戚家军也格外拥护。所以戚家军的将士们,极其自律,训练时不喊苦累,上阵时奋勇杀敌。

作为一名儒将,戚继光还践行着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摒弃了兵家“因粮于敌”的重利轻义。在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年的时候,倭寇掳走了数千名百姓到船上,准备运走。

戚继光得知之后,面对戚家军和民众发誓:“被掳男女,皆我同胞,宁损我将士,也要救出百姓”。还禁止在将士们在营救的时候,用火攻,避免误伤百姓。这不正是舍生取义的表现吗?

戚继光剧照总结

戚继光和戚家军的传奇有目共睹,从南征倭寇,到北御鞑靼,保家卫国,堪称无上功勋。

但是因明朝朝廷小人的斗争,戚继光先后被张鼎思和张希皋弹劾,最终罢免回乡,不久病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参考资料

[1]朱永涛.“戚家军”将领群体研究[D].黑龙江大学,.

[2]高登.戚继光兵儒合一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