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红楼梦中的意象转换,神话故事中的西方
TUhjnbcbe - 2024/5/5 16:44:00

风月宝鉴反面骷髅之四

“西方灵河”是《红楼梦》的原创,每一种文学创作都是来源于现实的。小编前期文章两篇文章《揭秘:林黛玉“玉带林中挂”的出处,竟然是康熙皇帝的梦境》《红楼梦中西方灵河有实际对应地点?它和康熙亲征噶尔丹有关?》中指出:林黛玉的命运画册出自康熙皇帝的一个梦境;“西方灵河”影射甘肃省疏勒河。

疏勒河是我国唯一一条向西流的河,在那里,康熙皇帝梦见那里“观音柳上挂玉带”,在那里修建了永宁寺,希望西垂永远安宁。

后来康熙皇帝收服了噶尔丹,维护了西方领域的和平。疏勒河畔清军和噶尔丹部队有过一场厮杀,清军大败噶尔丹,平定了西方叛乱。

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升华。《红楼梦》中贾府和大观园几乎囊括了所有故事中影射的地点,外面广阔的世界,都以投影的方式投射到贾府之中。贾府和大观园好比一幅浓缩的地图,承载着所有故事指向的发生地。

要实现这种艺术转换,必然需要一定的理念支撑。这就是文学意象的作用,“西方灵河”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象呢?

古文化中“西方”寓意肃杀死亡

五行中的西方属金,主肃杀。中国古代的方位具有象征意义,东方主“生”,西主“死”。“生”为人们所向往,所以东西相对时往往以“东”为佳、“西”为劣。许慎把“东”的语源声训为“动”,东风吹来生物发动,故名之东。东方主生,万物发芽,大地披绿,所以春从东而来,春由东生。

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从事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业生产,初步认识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到一年中的第一个能够促进万物萌动发生的季节是春季,从而无限热爱促使农作物萌动发生的季节和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体悟到春季的原动力正源于太阳的发生地――东方。

西与东相对,就产生了不好的意思。《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古人将西方与不祥、死亡联系在一起。由于西方主“死”,因而常常跟衰老、悲伤联系在一起。古诗《易林》:“独登西垣,莫与笑言,秋风多哀,使我心悲。”这是古人借西方或秋天烘托悲伤情感的常见现象。梁沈约《和谢宣城》诗:“牵拙谬东汜,浮情及西昆。”唐李周翰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昆,日入处,比衰老也。”

现在把死亡称为“归西”、“上西天”“驾鹤西游”等也与之相关。

再说“灵河”,拙作《“风月宝鉴”反面骷髅之二:灵河是一条什么河?》中指出,“灵”的意思是神灵、灵魂,指向的是人的死亡。“灵河”这个词比喻众多人的死亡之处,血流成河。

综上所述,“西方灵河”的意象象征着大量的死亡,尸骨如山、血流成河,这种人类惨剧大多是由战争导致的。它的实际地点原型影射的是西方疏勒河,那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战争。

清政府和噶尔丹的战争,双方将士大量死亡,鲜血染红了那片山河。康雍时期几次战役死亡人数大致如下:

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亲率三万骑兵出征,结果被清军一举歼灭;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帅八旗劲旅亲征,昭莫多一战,噶尔丹几乎全军覆没,被歼万余人,最后噶尔丹只得“引数骑逃去”;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决定第三次亲征,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败葛尔丹部属余人。

以上统计的都是噶尔丹方的死亡,清军将士的死伤定然也不在少数。下面雍正时期地点一场战役,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雍正九年主帅傅尔丹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再也不敢深入准噶尔,只能且战且退,一路败退到哈尔哈纳河,没想到准噶尔的骑兵已经追赶了上来,经过一个时辰的厮杀,除了主帅傅尔丹和少数勇士逃回北京外,1万多名大清将士全部阵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综上所述,“西方灵河”影射着清军和噶尔丹战争的惨烈,比喻大量死亡,血流成河。《红楼梦》要把这些历史事件投射到贾府大观园内,必须运用文学艺术转换。

《红楼梦》中的大量死亡

秦可卿死亡之天香楼原为“西帆楼”,意为“驾帆西游”,指死亡之意。“西方灵河”比喻的是诸多人的死亡;灵河是无数游魂之河。

薛宝琴《赤壁怀古》中描绘的场景:“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水为何不流?非但仅仅因为房屋倾颓阻隔,而是尸体倒在河中,阻塞了水的流动。“无限英魂在内游”,这条承载着无限英魂的河流,就是西方灵河。

《红楼梦》中虽然充满了悲剧氛围,可是描绘的却基本都是唯美的画面。尤三姐自刎鸳鸯剑下,洒落的点点鲜血如同片片桃花。在作者笔下,死亡没有恐怖,而是那样的凄美。

大观园中是女子聚集地,这些女性都用花来作比。脂砚斋说“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干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拙作《颠覆你的认知,为什么修建大观园全为葬花冢》黛玉收集落花埋葬,埋葬落红影射的是埋葬亡魂。“葬花塚”暗喻一个万人墓,这是《红楼梦》中隐藏的巨大的集体死亡意象。

《红楼梦》中展示的美好画面令人留恋,可是“字字看来皆是血”“白骨如山忘姓氏”,这些描述又让我们不得不去看文字背后的那些死亡。

《风月宝鉴》是《红楼梦》另一个书名,作者通过贾瑞特别展示了《风月宝鉴》的两面性。正面是苗条风骚的王熙凤;背面立着的恰是一具骷髅。这段情节明确地告诉我们,《红楼梦》繁华喜乐的背后,是彻底的死亡。

《红楼梦》把死亡散落在字里行间,以死开篇,以死收尾。因为处处都是死亡,才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因为“字字看来皆是血”,书中才寄寓了作者“一把辛酸泪”。“绛珠”是红色的泪珠,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草,为追悼无数亡魂而流干血泪。

这斑斑血泪,化作《红楼梦》中的文字,正是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的“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是脂砚斋批书时的“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

脂砚斋多次提醒我们,《红楼梦》这部《风月宝鉴》,“要看它的反面,方是会看。”该书华丽的篇章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死亡。“西方”暗含着死亡的信息,“灵河”汇聚着无数亡魂。“西方灵河岸”是林黛玉的“前世”出身之地,暗示她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的。

“前世”之说只是一种借用,意在把林黛玉所映射的人物原型的人生分为两段。大难不死,便是一种重生。

这样的重生必然包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浓浓的血泪,“绛珠草”的意象来源于浴血重生。拙作《触目惊心!“曹雪芹”谐音“沁血草”,他已经写出了贾府那场火灾》中指出,“曹雪芹”这个名字倒过来运用谐音法,我们得到的是“沁血草”三个字。

“沁血草”就是浑身沁染了鲜血的草,是“绛珠草”的另一种表达。总之,西方灵河都投射出战争下的大量死亡。这是战争的灾难,浓缩着末世的悲哀。

“灵河”的意象投射在哪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中的意象转换,神话故事中的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