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读姜夔的一首念奴娇,闹红一舸记来时,
TUhjnbcbe - 2023/9/15 22:06:00

《念奴娇》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

开篇“闹红一”,开门见山,乘舟以游荷塘。“闹”字应从“红杏枝头春意闹”化出,形容荷花繁盛,并且风来舞蹈,非止静态,兼有动感,故谓之“闹”。说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略点出词句背后所隐含的深意,咏物必寄以情,不寄情的咏物诗词是毫无生命力的,词人咏荷,所寄之情当与男女爱情相关,故此点出“鸳鸯”。而且这是说明自己渐行渐深,进入人迹罕至之处,路上时见鸳鸯,到此则连鸳鸯也看不见了,四周只有荷花而已。下句更证实了这一点——“三十六陵人未到”,只有“水佩风裳无数”。

荷花繁盛

李贺《苏小小墓》诗中描写苏小小的幽*,故以水佩风裳为喻,状其空灵、澄洁,而这两个比喻被姜夔用到荷花身上,却觉得更是恰当。荷花在水中央,四外无人兼无鸟雀,能够陪伴她的,也只有风、水而已。而且以“水佩风裳”语将荷花塑造成一位美人,既方便下文的展开,也紧贴爱情主题。“翠叶吹凉”是实景,“玉容消酒”则是譬喻,既然将荷花比作美人,自然有“玉容”一说,荷花之色(白莲),中间粉白,至花瓣尖端则略变红,便似玉面上残余醉后酰红,这一比喻非常准确,并且绝美。

白莲

水中除荷花外还有、蒲等水草,细雨似从水草中来,洒上花瓣,更添娇艳。在词人内心感受中,荷花似在嫣然而笑,再加上风吹摇曳,姿态婀娜,清香徐来,不禁诗兴大发,乃有“冷香飞上诗句”之说。此言极空灵,也极新颖,但其中加一“冷”字,便为下阙之感伤情绪留下伏笔。冷香本有花果清香意,薛能《牡丹》有“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句,但这里用“冷”字,明显别有用意。看下阙即可明白,日暮之时,荷叶亭亭如盖,而荷花仙子竟然便要离去。

荷花仙子

为何要离去呢?原来“只恐舞衣寒易落”。夏季即将过去,天气即将转寒,荷花也到了凋零之日了。由此才知“冷”字是指气候,也指荷花凋零前给词人带来的淡淡惆怅。“凌波”句自然是化用《洛神赋》“凌波微步”之语,将荷花比喻成水中仙子,但前着“情人不见”四字,便不着痕迹地把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思完美结合起来。如此一来,荷花在词人笔下便不仅仅是优雅纯洁的仙子,还是多情却寂寞的思妇。所以后有“愁入西风南浦”句,南浦本离别之意象,这里与“情人不见”相呼应,思妇形象宛然毕现。

水中仙子

写到这里,词人笔端突然荡将开去,不再写荷花,却写“高柳垂阴,老鱼吹浪”,写各种美妙景致想要挽留词人,“留我花间住”。然而词人依恋“田田多少”,于是“几回沙际归路”。一次出游,便只该有一程归路,何谓“几回”?一则,词人是指自己多次、多地游赏荷塘,二则,是指不忍归去,故而走走停停,徘徊徜徉。对照过片的“日暮”,既是“人未到”处,岂有日暮还不肯启程回归的道理呢?可见其留恋之意甚切。

恋恋不舍

王国维似不喜姜夔此词,批评说“犹有隔雾看花之恨”,这“隔雾看花”不是指描摹景致不够细腻,不够清晰,不是指未“得荷之神理”,而是指景中含情,若有若无,故意掩饰,使人难以抓住重点,但觉其情怅惘,而不识其怅惘何来。仔细分析,以荷花喻美人,以荷花凋零喻美人舞衣落,又加“西风南浦”,当为怀思佳人,或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将其作为词人自况,则未免想得太多了。但这种怀思隐隐约约,欲说还休,看花非隔雾,识情则确实隔雾,这般文字或令人喜,但其意则很难使人感同身受,从而深深沉浸其间。

参考资料:诗词鉴赏

本文乃“小岁月之沉淀”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姜夔的一首念奴娇,闹红一舸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