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爱情,比翼鸟与连理枝的由来
TUhjnbcbe - 2023/8/12 20:47:00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世人多用“比翼鸟”和“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那么比翼鸟和连理枝的原始出处在哪儿呢?它们的由来又是怎样的故事?

比翼鸟,传说中一种雌雄同飞的鸟,在《山海经》中出现过两种。一种是《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所说的,“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青、赤二鸟比翼而行,算是比较传统的比翼鸟。而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提到“蛮蛮”,则是另一种意义里的“比翼”。“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对于这两种比翼鸟,世人大多比较认可前者。如《尔雅·释地》中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更是在赋予其“死而复生,必在一处”的说法:“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

连理枝,为枝干合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所以又称“相思树”。关于“相思树”的故事得从[东晋]干宝《搜神记》中“韩凭妻”说起。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大意是:战国时期,宋康王抢了大夫韩凭的美妻何氏,因韩凭心怀怨恨被宋康王所囚,何氏托人送信给韩凭意在生死相随。韩凭读后自尽身亡,何氏也投台而亡。留下遗书希望宋康王成全二人,能将二人合葬一处。可宋康王大怒,命人将二人坟墓分葬两处,并许诺道,你们夫妻这般相爱,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没多久就有两棵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变成的。

韩凭夫妇墓上所生梓木就是“相思树”。[唐]段公路在《北户录》中载:相思子,有蔓生者,与龙脑相宜,能令香不耗。干宝《搜神记》云:“大夫韩冯妻美,宋康王夺之。冯自杀,妻自投台下死。王怒,令家相望。宿昔有文梓木,生二冢之端,根交于下,枝错其上。宋王哀之,因号其木曰‘相思树’。”

无独有偶,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也同样记载过“连理枝”与“比翼鸟”的故事,只是主角由韩凭夫妇换为了陆东美夫妇。

“吴*龙年中,吴都海盐有陆东美,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夫妇云:‘皆比翼,恐不能修也。’后妻死,东美不食求死,家人哀之,乃合葬。为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鸿,常宿于上。孙权闻之嗟叹,封其里曰‘比肩墓’,又曰‘双栏’。后子弘与妻张氏,虽无异,亦相爱慕,吴人又呼为‘小比肩’。”

大意是:三国吴国*龙年间,吴都海盐有一个叫陆东美的人,娶妻朱氏,貌美端庄。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寸步不离,当时人们称其为“比肩人”。但又有妇人说,“比翼”夫妻,恐怕没有好结果。朱氏死后,陆东美也绝食而死,家人将其合葬。一年后,他们坟上生出两棵相交联结的梓木,两树合生为一树,树上常有一对大鸟相栖。孙权听闻此事,将此地封为“比肩里”,为她们的坟墓赐名“双梓墓”。后来,陆东美的儿子陆弘和陆弘的妻子张氏也恩爱有加,吴都的人都称他们为“小比肩”。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创文:花红)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爱情,比翼鸟与连理枝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