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女性地位彩礼嫁妆因果古今谈
TUhjnbcbe - 2023/7/6 19:49:0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相互影响。彩礼和嫁妆作为一种经济财物,在不同的朝代,决定了不同的功用。

宋代的彩礼、嫁妆高昂,并且作为女性的私财,受到法律规定与保护,不受妻家、夫家的控制。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宋刑统》规定,分家时给未婚女儿留奁产“减男聘财之半”。

《宋刑统·户婚律》载:“诸应分田宅者,及财物,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

一、正面影响:

1、避免强娶、掠夺等野蛮行为。

增加了违约成本,稳定了社会关系。如果婚姻没有三媒六聘、各个环节、没有法律保护,想抢亲就抢,想出轨就出,容易导致社会混乱。婚嫁制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强娶、掠夺等野蛮行为,使男女双方至少部分知根知底。

在近代,不限于少数民族,在全国各地的贫穷地方,还有抢亲的风俗。甚至有女强盗抢亲的。

2、厚娶

宋朝厚娶和厚嫁同时存在。可以称卖女、卖男。

2.1男方通过女方取得社会地位。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宗室人数增多,宗室贫困者越来越多,于是“宗室以女卖婚民间”[20]的现象更普遍了,宋代商人娶宗室女,虽然花费钱财,但可因联姻获得官职,提高自己家族的身份地位。

2.2笼络女方家族。

聘礼表现了对妇女的人格尊重,表现出男方娶妻的诚意。

3、厚嫁

3.1笼络男方家族,维持女方家族的*治经济地位。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随着唯才是举、科举取士的推行,能者上、不能者下,造成了士族的逐渐瓦解、庶族的崛起。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治地位、经济势力等,争相笼络科举人才、官员,嫁妆不断升高。奏疏《请禁绝登科进士论财娶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它。”进士以女方家所拟陪送嫁妆的多寡决定是否迎娶,陪送少的换她人。

3.2、保护女性。

厚嫁,笼络男方,维持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古代一夫多妻,嫁妆是女方的私产,男方不能动用,用于儿女等。

《资治通鉴》:唐朝皇帝嫁女。“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帝有钱嫁女,娶了皇帝女儿,也可以被赐官。唐“郭淑妃之女,上特爱之,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赐第于广化里,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赐钱五百万缗,它物称是”。

《红楼梦》贾母“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嫁妆丰不丰厚,决定了在婆家的地位、邻居家的看法。并且在古代法律中,保护其女方个人私有权。

《知否》中,男主顾廷烨的母亲便是因高额的嫁妆入了宁远侯府。

3.3、保护女性亲系后代。

由于古代的一夫多妻,而且医疗条件不好,特别是容易难产而死,死后一般男性会续弦。所以,其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保护了后代的权利。陪嫁丫鬟是另一层保护,防止人走茶凉、嫁妆被后母私吞。

《知否》:顾廷烨母亲留下的嫁妆,他父亲就无权处置,只能交给他继承。

《红楼梦》:王熙凤因病去世,陪嫁丫鬟平儿被贾琏扶正,后巧姐险些被舅舅、叔叔、后祖母邢夫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当粗使丫鬟,危急时刻被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营救。

3.4、保护家庭及子女

《红楼梦》:在贾府没落时,急需钱财渡过难关,贾琏让鸳鸯从贾母那拿了点东西,就值达一千两。贾母私房钱约莫有几百万两。贾琏后来还被媳妇王熙凤、贾琏后母邢夫人轮番敲竹杠。邢夫人还威胁说出去。贾琏回头跟王熙凤、平儿诉苦,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他私情,其实他是回过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纵闹了出来,究竟那也无碍.”。

二、负面影响

1、增加了婚姻成本

在古代社会,存在着掠夺婚、有偿婚、聘娶婚、共诺婚等形式。,

古代正常情况下,父母为女儿准备的嫁妆,要大于男方所出的聘礼,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女方父母会准备一份与聘礼相当的嫁妆,在成亲时,两份一起送到男方家中。只不过,此时的嫁妆,男方家(包括丈夫本人)不享有所有权和处置权,其所有权和处置权归属于新婚妻子。自然会存在例外,少数父母可能将聘礼私吞。

《红楼梦》清代:女方嫁妆是男方婚礼花费(包括彩礼等)三倍以上。王熙凤:“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下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

范仲淹《义庄规矩》中载:“嫁女支钱三十贯七十七陌,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伤生以送死,破产以嫁子”:伤害生计来厚送死去的长辈,破产来凑足嫁妆嫁女子。

苏辙,为了将女儿风光大嫁,将位于开封城郊的一块良田卖了九千四百贯钱,才将女儿打发出去。即便如苏辙这样的豪门,在嫁女儿后,都忍不住感叹:“破家嫁女!”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引图

2、危害婴儿性命

溺毙女婴,因凑不够其嫁妆。

贫苦之家,溺杀女婴之风遍及南北。万历时期的《建阳县志》,在其卷一《舆地志·风俗》说:“婚姻以资财为轻重,要责无厌,致使下户甘心溺女,而伤骨肉之情。”

溺杀男婴,因凑不够其彩礼。

也有一定普遍性。男婴多了,娶媳妇就多了。嫁女儿要花费,娶媳妇同样要花费。为此,溺杀男婴,将“多余”男婴杀死就成了一些人的选择。万历时期的《金华府志》,在其卷五《风俗》卷中记载了该府的永康县溺杀男女婴的原因:惧乏妆奁,则溺其女;惧乏聘娶,或溺其男。

3、损害幸福

3.1损害女方幸福。

有的导致女儿被悔婚,有的导致女儿在婆家被冷落。

《青琐高议》宋代:官宦之女王琼奴因父母过世,兄嫂占有家产并拒绝给其嫁妆,致使未婚夫拒婚,最后被迫给人做妾并常为正妻殴打[7]。

《红楼梦》贾迎春:庶出,父亲贾赦欠债主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女嫁(卖)给了暴虐的孙绍祖,一年后被虐待致死。

3.2导致男方生活出现一定困难

嫁妆变高,自然彩礼也随之变高。有的男方,彩礼也出不起,娶不起。彩礼、嫁妆婚后是女方私产,男方不能动用。

4、限制男女的婚姻自由

婚嫁门槛太高,经济做不了主,需要双方父母拿出彩礼嫁妆等,导致在此经济上的婚姻自由也无从谈起,受制于父母。

有的男女,甚至其父母也无权做主,而是受制于家族,因为家族在经济*治上给与了家庭和女子支持。有的安排给有利益需求的另一家族。

唐代《江州陈氏义门家法》凡男女婚嫁之礼,(男)言定后用别子一对,排绿彩两段,下饱钱五贯……女则银十两,钱三贯。”为族中女子统一提供嫁妆则是为了家族中家境贫寒的女子也能顺利出嫁,实际上为族中贫寒子弟解决了因无力置办嫁妆而出嫁困难的问题。对女子的嫁妆这么看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嫁妆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与织女》,讲的都是门第、家世导致的不幸。

5、造成某些地方抢亲

5.1文抢

双方家族及子女有意,但拿不出当时流行的高昂嫁妆、彩礼。双方采用的无奈变通之举。

唱名宣众:彩礼、嫁妆,常常需要宣之于众,全部摆出来,让街坊邻居等等围观。数量、价格不够当下行规,容易遭人背后讥笑。

民国时期,浙江余姚山区、海头生活贫苦,男女到达婚龄往往因家庭条件原因,男方出不起聘礼,女方赔不起嫁妆,无法适时完婚。同时由于旧俗婚礼礼仪繁琐,又耗资甚巨,男女双方都有意省钱,就采用了抢亲的方法。抢亲一般都在婚期临近之前暗中约定,男方不出聘礼,女方也不赔嫁妆,先由媒人领未婚夫设法暗中去认识未婚妻,由男方新郎约几名亲朋好友,商定抢亲的时间和方法等,新郎邀集一帮亲友到女家附近隐蔽。女家父母故意遣其待嫁的女儿出门,如到门外晒衣服、挑水,到河边淘米、洗菜、洗衣等,新郎和一般伙伴就一拥而上,假装乘其不备,由新郎背起新娘,众人在后边相拥飞快地跑。亲娘假装大声的喊叫,“快来人啊,有人抢人啊”!!!让全村人都听到,女方家人反应迟钝,预计人走出村口后,才样模象样地从家中出来,约上几个邻居,追到村口,装出追不上了后悔的样子。

5.2武抢

一方有恶意.

5.2.1女方有理些,男方无理些

女方根本不同意,男方强抢:在民国,浙江四明山偏僻山区抢寡妇成风。多是出身贫寒、无力娶妻的男性青壮年探悉某处有孤守青灯的寡妇后,邀集一伙穷兄弟伺机抢她回去成亲。这种抢亲事先没有达成“默契”,又是一种野蛮举动,如有叔伯辈护卫寡妇,往往酿成流血的悲剧。

5.2.2女方无理些,男方有理些。

《申报》年11月7日第二版载《贫士抢亲》,女方贪财无厌,招致抢亲:宣郡俗尚春华,凡遇嫁娶,男家则索妆奁,女家则索聘礼,尽有彼此因所索不遂致成抢亲之举。

{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典型的例证见《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一说,掠夺婚产生于对偶婚向个体婚演进的原始社会末期。对偶婚制实行“夫从妇居”,男子“寄人篱下”,难以树立性别权威,无法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随着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他们要求不再“嫁”出去,而将女子“娶”回来。但由“妻”方居住改变为“夫”方居住,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其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抢劫婚”就是以暴力掠夺手段来实现的变革。

一说,掠夺婚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此时因女子已是男子的所有物,所以成为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发生斗争时的掠夺对象(《东莞婚歌研究》,《民俗》第一卷,第二期)。
  

一说,掠夺婚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时。论者同时指出导致这种婚俗的原因有二:一,男性成为主要生产劳动力后,妇女的地位下降,为了生存常有溺杀女婴的现象。由此出现的后果是男多女少,两性比例不平衡。二,女子也是家庭劳动力的一分子、氏族财产的一部分,家长或族长不愿其被分流出去。然而在父系氏族时代,发展族外婚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抢婚就成了缔结婚姻的方式之一(郭兴文《中国传统婚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三、对当代的启迪

若要实现婚姻自由:经济独立,是婚姻自由、个人自由的前提。

而中国目前婚姻成本较高,彩礼、房价高,通常需要男方家长甚至双方家长资金支持。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家长的资金支持、赠与,通常是或明或暗附有条件的:

就如同善意赠与,希望得到善意回报,回报自己也好、回报社会也好。

在婚前,往往附带家长对婚姻对象的意见看法、条件要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有的家长们阅历丰富,能在短时间内看透人的本质。坏的一面,有的家长们过于功利,只看对方的家庭、个人财产状况,可能导致婚后不幸福。

在婚后,往往附带赡养老人的条件。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的资金我才能做主。

1.1、首先要夫妻双方提高教育水平、个人收入,

1.2其次国家大力降低房价、彩礼等成本。

可考虑发展中西部。

1.2.1、建房。有些地方不适合耕种,但适合建房。

1.2.2可考虑,是否在北方新扩建几条横向到海的水泥大运河。

河运、海运,运输能力大、成本较低,对于发展经济很有利,可参考珠三角地区,长江沿线,例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杭州。

反正*河水年年大量白白流入大海,弄些流入水泥河道即可,不用太多,静态水即可,定时流动一下防止过臭。每10公里一个河闸,从较高缓缓下降到海平面的水泥河道,一直到入海。

例,

*河南线:与渭水、*河南线部分平行。

从海拔米的陕西西安、渭南、洛阳、郑州、江苏连云港,这一条横线,在渭水、*河南方三公里处,修建一条从米高缓缓下降到海平面的水泥河道。

*河中线:与滹沱河部分平行。吕梁、太原、阳泉、石家庄、衡水、沧州、*骅港。

*河北线:与*河北线部分平行。从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天津入海。

1.3另外,应推出一些可组合小户型。

没钱时买一个小户型,后面有钱时,再买邻居的小户型,进行扩展。若离婚,也适合分割,一住一卖均可。

1.4还有,国家应考虑强制婚检、强制婚前财产公证、强制建立个人财产账户等。

国家、社会、长辈,应当像人身保险一样,建立个人财产账户,对个人的金钱赠与,进入个人财产账户,只能个人取用,婚姻另一方不能支取。

夫妻双方,互给个人财产是情分,不给是本分。

参考:

女性嫁妆,成为撬动唐代阶层变革与晚婚现象出现的重要支点

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研究

彩礼、嫁妆返还规则研究———以罗马法上的嫁资制度为视角

浅析宋代厚嫁之风

宋朝嫁妆比彩礼还高?苏辙差点因此破产,司马光发文痛批

从厚嫁风看婚姻商品化对宋代妇女地位的影响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民族风情:土族“抢婚”习俗

等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性地位彩礼嫁妆因果古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