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热爱生活
TUhjnbcbe - 2023/4/2 8:34:00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唐朝卢照邻《长安古意》摘录

诗文漫读:我借着吹箫排练的当口,问了问那达官家的仙女一样的美女,问她是怎样生活的。他说,在学习舞蹈中度过着青春年华。

要是能够和她像比目鱼一样的双双对对,哪怕让我死一回也甘心,要是能和她一起做一对鸳鸯,我愿意放弃成仙的机会。

比目鱼和鸳鸯,真是令人羡慕呀,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快乐的双双对对吗?我一生最讨厌绣帘上绣着孤孤单单的鸾凤鸟,就连普通的门帘上,我也要贴上双燕子!

初衣解诗:初唐诗人卢照邻,时逢盛世。幼年时候的他出身望族饱读诗书。18岁的他为邓王的幕僚,邓王称做他的司马相如。可以说他的前途无量,青春气盛。

在京城长安,盛唐的气象,使这位年轻的诗人和官人投入繁华和生活。在他的《长安古意》里,有着对现世长安的赞美,有的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便是他的爱情宣言。这首诗,大气明快盛唐气象一览无余。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诗人澎湃的才气与热爱生活的激情。

很显然,他在这里一定遇见了他心爱的女子,因为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是年轻爱情热烈到极致的表达。在这种轻快中,看什么都是成双成对,连门帘上也要贴个双燕子,因为孤单的鸾凤实在看起来可怜。

这也是唐王朝,同意了全国之后,经济繁荣,人民安定,有着自然的对爱情的健康的表达和勃发。我们在长安古意里,看见的是轻快,节奏明丽,在繁华绮丽当中,有着诗人独特的理想。

所以真该祝福他。

但如此热爱生活的诗人,却因为这首脍炙人口的长安古意,改变了他的一生。长安古意里“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说的是东汉外戚梁冀家,曾经在京城大兴土木,在这里来比喻唐朝的繁华。但是这首诗却得罪了一个要命的当权派,那就是武则天的侄儿梁王殿下武三思。

30来岁的卢照邻,刚刚吟咏完他的爱情名句,马上就锒铛入狱,虽然被人营救出来,但是*治前途断送了。不久悲愤的他,染上了所谓的风疾,在太白山附近养生吃丹药,结果手足残废。

在经历了数年的疾病困扰中,生活中逐渐贫病交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40岁左右沉水自尽。

卢照邻作为初唐的四大诗人,他的诗风明快磅礴,清朗大气,极度有着生活的热情,然而这个热爱生活的他,却被命运抛掷,先是因诗获罪,后又染上了现在所谓的中风,偏瘫之类的疾病,吃丹药后又丹药中*。最后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实在流传不多。所以初衣也非常希望,他在年轻时,能获得一份真正满意的爱情。那么“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也是这位命运坎坷的诗人的安慰。

这句诗,以其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爱情,成为情诗的经典金句。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唐诗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