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子兰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讲述的是一系列的人物生平故事。
通过前面三副牌的解析,我们知道,全红点的牌未必喜庆,全绿点的牌也未必灾祸。可这副儿全绿点的牌有五个斜三,透着某种诡秘。我们来看鸳鸯发的第四副牌:
说完饮毕。没有点评、一片沉默。场景氛围预示着这副牌所涉的人物或事件一言难尽。
解语:
1、左边是‘长三’——双双燕子语梁间
‘长三’,谐音谜,藏有“三”;双双燕子,会意谜,二个人合成“天”,“语”别解为“口”;双双燕子语梁间,则口在梁上,扣合“吴“字;梁间,栋梁材则别解为“木”。
双双燕子语梁间,脱胎于刘季孙《题屏》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指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展现出诗人闲适安然的生活。而点化后的诗--双双燕子语梁间,在此处暗喻两只燕子梁间斗嘴的嘈杂声音,则指民变或叛乱。此地指“三藩之乱’。扣合《好了歌注》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日后*梁梦醒。
2、右边是‘三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三长’,谐音谜,藏有“三”;水荇:指多年生水草,水荇牵风,会意谜,水中“行”走则有“鱼”,水荇牵风,则喻水荇在上,牵在下,离合谜扣“衡”字;翠带长,江中水荇借助风势,扬起一条长长的飘带。谐音谜,”扬”通“阳”,此副牌扣合地名“衡阳”。
水荇牵风翠带长出自杜甫《曲江对雨》。诗原句: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整首诗讲春云春景正好,可无人欣赏。林花著雨如美人带泪楚楚可怜;江中荇草借助风势,扬起浪潮形成一条长长的翠色飘带曾
龙武禁*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什么时候,他才会回来重开“金钱会”呢?禁苑中的宫女借酒浇愁,抱着锦瑟暗暗地想。表达抚今追昔的淡然惆怅,感叹生命之无常。同时,预示着这副儿牌中人物曾风光一时,走上人生巅峰。
3、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山半落青天外
再次提到“三”,而且是在中间,三山半落青天外,离合谜,三个山和半的一半凑成“圭”,落到青天外,则“圭”落到“木”外面,扣合成“桂”字。三张牌合成一副儿名字为“吴三桂”。结合牌面杂九,作者讥讽吴三桂称帝非正宗。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在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吴三桂兼有明朝汉奸与清朝反贼双重身份,称帝更属大逆不道,其多变的秉性,让当朝者忧心不已。红楼梦中,所说强梁皆指向吴三桂人物及其所涉事件。那么,书中人物又是谁在演示着他的故事呢?这是薛宝钗的牌,薛家与吴三桂是否是宝镜的正反两面的映射关系呢?这点还有待深入探讨。
三山半落青天外此句来自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还是借唐喻清,作者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如果将整首诗前四句错落至后边,则意境与吴三桂的生平更加吻合。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三山半落”不仅指南京三山矶的景致,同时,更喻指华夏大地,清朝江山一半落入吴三桂的手中,白鹭洲将秦淮河一分为二,一半属清,一半属吴。此处将吴三桂比喻为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将太阳遮住,使作者看不见京城,而感到非常忧愁。
康熙十二年(年),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开启“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同年秋病死,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短命皇帝,其孙吴世璠嗣位。
吴三桂犹如凤凰台上的凤凰,短暂悠游,当年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均指繁华短命,轮转之速,令人恍惚。作者借指吴三桂争斗一生所拥有短暂的繁华犹如三更梦,再醒读者之目,不要追虚逐妄。
图3
4、凑成‘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作者给吴三桂画像“铁锁练孤舟“,处处掀起风波,处处让清廷充满忧愁。
红楼梦书中,呆霸王薛蟠抢夺英莲打死冯渊后,薛蟠误以为柳湘莲是同志,想把柳湘莲当契弟遭痛打案;薛蟠娶了宝蟾为妾撵走香菱案。这些案件无不是令清廷担忧之事。看似人间风月,实为历史宝鉴。
‘铁锁练孤舟’来源于明朝南京燕子矶的一则典故,系刘伯温帮朱元璋平息狂风巨浪,后系龙舟于峭壁崖石上的一段传奇。燕子矶,用观音岩洞铆定的铁链扯住环绕燕子矶铁锁,让欲飞的燕子戴上镣铐。真可谓:
一双燕子凌波去,剪却清廷万古愁。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