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代人能吃上食材丰富的火锅吗原来温
TUhjnbcbe - 2022/11/30 0:05:00

古代人能吃上食材丰富的“火锅”吗?原来“温鼎”的味道更佳

时下有很多年轻人对火锅这种能够,刺激味蕾的美食都十分推崇。尤其是在天河地动的北方城市,如果能够约上三五好友好友,围着火锅坐一圈儿谈天说地大快朵颐,不仅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而且也会让寒冷的冬季充满温暖。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火锅是一种发源于元代的美食。因为现在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认为火锅是成吉思汗征讨世界之时的“*粮”。

事实上元代牛羊肉火锅确实味道鲜美,但是火锅的真实发源历史却是在战国时期。

据历史记载“火锅”的最早雏形是周代“鼎”器,而战国时期的“陶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锅”。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维度去推算,“火锅”在我国已经拥有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说古代人不仅可以吃上火锅,而且吃火锅的方式比现代人还要讲究。

氤氲着历史味道的“古董羹”,众人皆爱的“火锅”

1.火锅的历史传承和演化

历史上关于传统美食火锅的起源,从古至今都一直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之中。有人认为“火锅”二字中的,“火”与“锅”应该区别鉴定。从燧人氏学会用火之后,再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现,其实都应该算作火锅的起源历史。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火锅距今,至少应该有多年的历史了。但如果从周代“鼎”器被广泛应用,以及初步形成了古代饮食理念算起,火锅的历史也应该有年左右。因为“鼎”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鼎为祭奠器物而小鼎则是煮饭的锅。

笔者认为如果将周代“鼎”器,作为火锅中的“锅”的雏形,那么火锅在此时出现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并未有,形成关于“火锅”的概念而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陶罐”出现之后,其实“火锅”才真正作为一种美食而得到传承。

上个世纪曾挖掘出来过一个战国“青铜火锅”。这不仅完全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可以从战国发达的,“冶金技术”中得到侧面证实。这口“青铜火锅”有明显得使用痕迹,这说明当时吃火锅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2.汉代“分格鼎”即“鸳鸯锅”

(1)西汉“分格鼎”

汉代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发达的朝代,不仅在“文治武功”上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在饮食文化上也别具一格。西汉时期就曾出现过“分格鼎”,也就是一种带有隔断的鼎器。

这种“分格鼎”可分为两格、四格和五格三类,无论是样式还是作用,都与现代的“鸳鸯”火锅不相上下。在吃这种火锅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清汤”和“麻辣”分离。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下入食材。

这不仅体现出了古代人的一种饮食礼仪,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彰显出了,古代人在吃火锅的时候不仅食材特别丰富,而且就连口味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区分。这说明古代人在吃火锅的时候,其实要比现代人更加讲究。

而这种讲究主要体现在,较为人性化的“分格”用餐上。但笔者认为古代人由于有分桌吃饭的礼俗,所以,即使他们使用“分格鼎”吃火锅,也应该是一人一锅各自为食。所以从吃火锅的气氛上来看,应该没有现代人“围坐”而食来得热闹。

关于西汉时期的“鸳鸯锅”即“分格鼎”,又可以被称为“五熟釜”。这种名称正好与“五格鼎”名副其实。

据《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记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汉文帝,曾将“五熟釜”赐予大臣“繇”。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表彰,他在工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五熟釜”在汉代的作用不仅是“火锅”,而且也是一种奖赏下级的荣誉象征。

(2)“染炉”、“染杯”

汉代的“染炉”与“染杯”,指的就是一种小型的青铜器。别看其外形小巧精致,但是构造方面却十分复杂。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接炭火的“盘”,主要作用就是承接碳灰,以达到干净卫生的目的。

第二层为“炭炉”,可以在“炭炉”里加炭,这样就可以让火锅持续加热。而第三层的空间就是“锅”,可以在锅里面放上爱吃的食物。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季一个人食用这种“小火锅”,那感觉就别提多惬意了。

实际上无论是吃“染炉”还是“染杯”,都离不开一种关键的器皿“染器”。所谓“染器”其实指的就是盛装火锅调料的“调料盒”。从这一点上不难发现西汉人吃火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时兴吃蘸料了。

3.唐人“吃火锅”已成风尚

唐朝的*治、经济和文化都比较繁荣,尤其是“唐诗”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摧残明星。关于唐朝人吃火锅的历史,其实可以从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可见一斑,即“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诗句实际上,就是对唐代火锅的一种描述。用红泥烧制而成的小火锅,或者说将红泥火锅放在火炉上面,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入锅中。一边喝着“绿蚁新醅酒”,一边与友人吃着火锅,这种感觉既舒适又怡然自得。

唐朝时由于各种蔬菜、肉制品十分丰富,所以唐朝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食材方面会有非常多的选择。刷火锅的时候他们可以在,火锅中加入猪肉、羊肉,韭菜、竹笋、葵菜、荠菜、蕨类等。不仅味道特别鲜美而且还可以喝汤。

笔者认为唐朝时期的火锅,实际上与现代人常吃的火锅相差无几。虽然可能在味道和调料上有所差别,但是刷火锅的方式和流程,已经基本没有任何差别了。尤其是“胡椒面”等调料传入大唐之后,唐朝的火锅味道就更加别具一格了。

但是在唐朝时能够吃得起火锅的,基本上都是皇族、达官贵人,以及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要想吃一顿火锅十分困难,所以这个时期火锅还是一种贵族食品。

4.宋代“平民火锅”

宋代作为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虽然从*治上来讲无法与唐朝相比,但是经济和文化方面,却大有超越唐朝的趋势。尤其是饮食方面更加趋于,多元化与平民化的特色。

宋朝时期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在隔三差五之时都能够吃上一顿火锅解解馋。而且民间的火锅吃饭要比贵族更加丰富。南宋林洪所著《山家清供》食谱中,就记录了他与友人同吃火锅的场景。

宋代诗人陈藻曾在《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中写道,“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其意为用刚收获的白糯米酿造红酒,然后将锅刷洗干净点上炉火煮油葱。诗句里所描写的场景,其实也是送人吃火锅的一种方式。

宋代时由于经济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所以无论是官府还是老百姓,基本上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所以人们在有钱也有闲的时候,就会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将切好的猪、羊肉片在锅中涮几下,然后沾上用“酒、酱、椒、桂”调制而成的蘸料。

入口之后不仅鲜香满口,而且也大有回味无穷之意。其实宋朝人不仅会在冬天吃火锅,即使是在夏季也会围炉享受美食。“才呷三杯杜康酒,已裁两阕幼安词。靓汤古制图兼味,老店新张托转机。热汗横流君莫笑,伏天正是减肥时。”

写的就是夏季的时候吃火锅,在高温天气和火锅热气的蒸腾之下,整个人从内到外出了一身透汗。不仅享受到了火锅的美味,而且在“热汗横流”之际,也可以在三伏天的时候减肥。

5.明清时期的火锅盛宴

明清两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吃火锅这件事上就更加讲究了。在明清时期火锅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这不仅与物质极大丰富有关系,而且也与当时人们的饮食理念有关系。

火锅在这两个朝代中,不仅得到了极大的进化,而且无论是品类还是口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各种肉类、海鲜、蔬菜、豆制品、菌菇、蛋类制品等,可谓“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将这些食材清洗干净之后,通过特殊的刀功进行改刀,然后在锅中倒入山泉水并开始烧炭。当锅中的水开始泛起水花,就可以将自己爱吃的食材投入水中,然后均匀地涮几下拿出来,蘸上自己喜欢吃的酱料,一口下去可谓通体舒畅。

当然也可以直接熬制高汤锅底,比如鸡汤、猪骨汤等,这种汤底一般就不需要蘸料了。因为本身高汤的味道就极为鲜美,如果使用蘸料则会影响原来的味道。所以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这种高汤锅底,目的就是为了一品原汁原味。

据《清代档案史料从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桌宫廷火锅,而到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这说明火锅在明清时期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

结语

“火锅”作为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美食,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美食范畴。首先从锅的材质上来讲,无论是陶器、青铜还是铁质火锅,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价值。

而不同朝代的人涮火锅时所选择的不同食材,其实也预示了古代物种不断丰富,以及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所以笔者认为现代人在吃火锅的时候,其实已经不仅是为了单纯的享受美味了。

而是通过火锅这种传统饮食方式,去表达一种比较纯粹的中国风。约上三五好友“围炉而坐”,杯盏交错之际感情正酣。吃着热辣的火锅感受着热气腾腾的友谊,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遇。

虽然火锅虽历经了千年的演变,无论是器皿材质、食材和口味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吃火锅时所能感受到的“汤物合一”,才是中国人吃火锅时最重要的情感体现。

吴昆《古代的火锅》

佚名《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何时》

《西汉“鸳鸯火锅”可吃5种风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人能吃上食材丰富的火锅吗原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