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你们知道井台是什么吗?小编是这样理解的,井台是给家中的井口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大概有饮水思源的意思,可以代表家,因为哪里有井哪里就有家。但不是随便什么都能作井台的,一定要很硬的石头才可以,因为这样它可以长期不坏,耐用。
其实平地凿井,要使井口高于地面,这就有了井台。井台的用途在于带来了安全。一,雨天防止地面水的漫入,风天减少地面土地吹人,有助于用水的清洁与安全。二,夜行落井、酒醉落井、盲人落井、童稚落井,井之凹具有潜在的危险,井台可以减轻这种危险。井台之上,围以井栏,覆以井亭,不妨说是在以另一种形式,加强井台保障安全的作用。情同此理,水井口通常要高出地面。浙江金华酒坊巷现存一眼老井,井口高出地面一只有余,井口内里青苔斑驳、井口外表光洁圆润,都在表现着它的历史沧桑。
井口的形状,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一些古井的名称,即以井口形状相称。有时,这类井名又成为地名。井口的材质,可以用木料镶口,或用木质井口护板,可以砖砌、石砌,也可以用整块石头雕凿成形。宋代建筑学名著《营造法式》载并口石:“造井口石之制:每方二尺五寸,则厚一尺。心内开凿井口,径一尺;或素平面,或作素覆盆,或作起突莲华瓣造。盖子径一尺二寸,上凿二窍,每窍径五分。”列举了“素平面”、“素覆盆”、“起突莲花瓣”三种样式。所谓“素平面”,是在井上盖块开了井口的石板;覆盆,井口石之形,如翻扣的盆;有的井口石则雕饰莲花瓣图案。
石料为古代雕花雕形的常用材料。以石做井口,巧石匠雕鏨留下许多精美的图案。北京故官内的覆盆状井石,雕着龙纹。在山东曲阜颜庙里著名的陋巷井,井口石贴地而偏,直径却大,宛若磨盘一般,有浮雕,两心凿出一孔井眼。河北涿州张飞井,井口为汉白玉石,起得较高,以飞人兽头云纹浮雕。天津老城东门内眼清初古井,小井井外周饰星瓮状。其井湄,正方形汉白玉凿出口而大井身,圆井口.。井口径不盈尺,井口四边雕以二十四枚复瓣莲花。
不雕花,甚至用粗糙的坯料做井头,请看耿见忠摄于山西洪洞明代监狱的照片。一块井口石,不一定只开凿一孔。清代《宋东京考》载,当年汴梁安业坊三眼井,“井口一石而三眼,故名”。浙江金华市内莲花井,一泉三井口,莲花之名状其形。三井现已废汲,处闹市路口,井口石上“莲花井”字样依稀可见。四川青城山五代前蜀后蜀宫殿遗址,两井相连的“鸳鸯井”,井口一方一.圆,相传是蜀王大小徐妃的遗迹。两个圆并或两个方井都难称“鸳鸯”,方、圆联袂则可这样称谓。古人讲阴阳,圆为阴,方为阳。凿一个方孔再凿一个圆孔,便有了鸳鸯的好名称。
井口又有铜铸。徐国枢《燕都续咏●铜井口》:“甘泉芳洌味清新,有诏传宣赐近臣。惕励此心同止水,三缄借鉴学金人。”此并在北京德胜门内积水潭西,井湄铜铸,铸件上镌“大元至顺赐雅克特穆尔自用”等字,下镌“平章大铜井”。铜井口,不寻常,所以作了吟咏地方风物竹枝词的选题。北京还有一眼铜井,清代计六奇《明季北略●天坛》记:“内有铜井,以铜铸成圈,从底套上,水味清洌,饮之沁骨。”这是皇家建筑里的豪华型水井,从下到上,井壁井口都采用铜材。井壁铜铸,比起瓦制井筒、陶制井圈,比起垒砖砌石的井,自然要高贵得多。
名贵木料造水井。据年第二期《晚报文萃》载文,海安县在河道疏浚施工时,发现一口唐代水井,井中发掘出唐碗等器物。此井的井壁,挖空-棵不知树名的巨大香木树做井壁,其井深6米,直径1.3米,历千年水浸而不腐,至今散发香气。井木质地坚硬,刀砍锯割均不能轻易截取。在湖北兴山县宝坪村,昭君故里有眼昭君井。此井又名楠木井,井旁还立着楠木井碑。六角形石砌井口,嵌着紫红楠木。
水井加盖,在减少污染、保障安全两方面的作用,比井台井亭有效得多。与此相区别,不加盖的井叫露井。《宋书。乐志三》载《鸡鸣高树颠》:“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树根,李树代桃僵。”这是一口不加盖的井,井旁桃李树的故事,成为成语“李代桃僵”的来源。
哦,原来这就是“李代桃僵”的来源啊,那它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了。之前是用来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大家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