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有着穿越时空的魔力,有着跨越地理的决心,有着不顾一切的冲动,有着长相厮守的浪漫。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羡慕的鸳鸯伴侣,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在现代社会,在我们的革命红*队伍中也有着这样一对可以传唱千古的佳人伴侣,他们兜兜转转50余年,经历了生离死别,再续前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就是红*团长蒋红英和赵基生,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年,蒋红英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一位小女孩的降生非但没有给家里带去欢声笑语,反而让本就穷苦不堪的家中徒添忧愁。
并不是家里人重男轻女,而是在那个年代,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老百姓也因为*阀割据,战火纷飞而流离失所。每个老百姓都是愁云满布,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但是家里人也并没有放弃生存下去的决心,一家人拉扯着蒋红英成长,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本不平静的一切再次变得漂泊动荡。
年,蒋红英一家人生活的上海被日*占领,同时整座城市被战争、阴谋、斗争笼罩,城里有钱没钱的都纷纷外逃,试图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所在。
蒋红英一家幸运逃离了出来,来到浙江定海寄居在亲戚家中。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大人们还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做事,不至于吃白食而遭人嫌弃。
但是年仅10岁的蒋红英身不能扛、手不能挑,年少的小孩长身体还急需营养补充,这让本就揭不开锅的一家人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亲戚的提议,蒋红英的父母忍痛含泪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送蒋红英去当地一家还算富裕的陈姓家庭做童养媳。
谁的小孩不是父母的宝贝呢?尽管家境贫寒但是蒋红英也得到了父母在其身上倾注的无限的爱,现在要把年仅十岁的孩子送去给别人做童养媳,说得好听是童养媳,说得不好听就是去给别人做牛做马,稍有不慎,可能还会迎来一顿拳打脚踢。吃饱饭也是一种奢望。
但是迫于生存的无奈,社会的现实,环境的压迫,蒋红英的父母还是艰难而痛苦做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不出意外,蒋红英的这一生可能就会这样泯灭于历史长河中,成为成千上万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不留下痕迹,不留下名字,短暂而平凡的度过这一生。
在当了一年的童养媳之后的蒋红英因为年轻体弱,总是得不到公婆的认可。尽管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吃不尽的苦,但是蒋红英的公婆还是对她的付出相当不满意,轻则恶语相加,重则拳打脚踢。
有一次,蒋红英实在受不了就逃回家中向母亲诉说她在陈家的遭遇,看到蒋红英身上那青红紫绿是伤,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的身体,蒋红英和母亲除了流泪似乎也别无他法。
在自己待了不到一天就被陈家人找来又被带了回去,正当蒋红英感受深深的无助和绝望时,也许是蒋红英的善良得到了上天的怜助,天助自助者。在蒋红英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不能自拔之时,上天送给了蒋红英一次天大的机缘。
有一次蒋红英外出时遇到了两位从大别山出来的贵人,年幼的她向贵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这两位贵人就想方设法帮助蒋红英逃离那苦海般的环境,最终蒋红英和母亲一起逃了出来,远走他乡。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满目疮痍,到处都在发生战乱。一路的辗转,蒋红英母女历经坎坷终于来到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年仅11岁的蒋红英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里的人都互帮互助,没有压迫,没有打骂。
在这个红色大家庭中,蒋红英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种革命情谊的关心友爱让幼小的蒋红英的心灵遭受到了一次冲击和洗礼。她强烈要求也能加入这个大组织,她要求成为革命红*队伍中的一份子。
于是在年7月,才11岁的蒋红英就如愿以偿加入了大别山地区新县当地的工农红*,正式成为革命武装队伍的一小员。做起了情报员的工作。
别看当时的蒋红英,年纪虽小,但从小经历的颠沛流离和艰难困苦早已经让她练就了成熟豁达、机智灵活的本领。
年纪轻轻的她做起情报员的工作可谓驾轻就熟,因为年纪小,也不太能够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她就这样来穿梭来往于各个部队之间,将一份份价值连城的情报准确无误的送达到位,为革命的顺利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里,蒋红英也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赵基生。那年,他们相遇。他16岁,从小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赵基生是首长身边的一名小小工作人员。她11岁,是一名饱经苦难,历经坎坷的一名刚入伍的小红*。
两人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人经常相互配合,有时扮演夫妻,有时扮演兄妹,有时扮演逃难的小孩,在团结友爱的革命大环境下,他们一次又一次亲密无间的精诚合作,擦出了爱的火花。
这是能够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亲密战友,这是在一次次枪林弹雨中培养出来的革命情谊,这是在生死存亡关头都能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
年,在部队首长的见证下,在报上级组织批准后,蒋红英和赵基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终于喜结连理,在湖北随州举行了简单朴素但爱意浓浓的婚礼。
婚后的蒋红英和赵基生并没有沉浸在你侬我侬的二人世界当中,而是继续投入到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事业中去。
正如当时的蒋红英和赵基生,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朝气,他们意气风发的为革命事业在奋斗。
但是意外总是以你猝不及防的方式降临。就在年,在随州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赵基生所在的部队几乎遭受到灭顶之灾,赵基生的战友们奋勇杀敌,但无奈寡不敌众,很多都倒在血泊之中。
赵基生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被捡回了一条命,同志们发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倒在一片血海之中,全身上下到处都是对穿的刀眼。人也已经奄奄一息了。
在前来支援的战友们的帮助下,医院抢救,最终从*门关门口转了一圈又活过来了。
因为伤势严重,赵基生已经不能再前往前线杀敌,医院治疗后,又被秘密转运到家乡,为了避免暴露身份,此时的赵基生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而赵基生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在蒋红英毫不知情的情况进行着的。因为此时的蒋红英正在传递一份紧急机密文件。谁知在途中遇到敌人盘查,为了避免情报外泄,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身上这份重要的情报。
蒋红英在情急之下将那份情报嚼碎咽下吃到了肚子里。敌人看到后气急败坏,对蒋红英拳打脚踢还不解恨,又用刺刀在她身上狠狠扎了几刀以后,看到蒋红英倒在血泊中,眼神已经迷离涣散了才扬长而去。
也许是蒋红英命不该绝,随后她被路过医院,在医院昏迷了两个多月的蒋红英的生命也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虽然蒋红英和赵基生两人都在*门关前转了一圈,但两人都互不知情,因为当两人醒来以后想要找到并回归大部队的时候发现因为此前的失利以及一些历史因素的综合,大部队已经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行,而他们之前熟识的战友或已经牺牲或随大部队长征而失去联系。
这时的蒋红英和赵基生就像断线的风筝,脱离了与组织的联系,显得那么的孤立无援和形单影只。
更可怕的是他们双方也都联系不到对方,并且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都以为对方已经为革命事业献身了。
蒋红英还没等身体完全康复,就去寻找大部队的下落,希望能够赶上红*长征的步伐,但是当时她的伤过于严重,等她恢复以后大部队已经和她渐行渐远,也追不上了,无奈之下,蒋红英几经波折来到汉口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赵基生在老家养好伤以后也在多方打听蒋红英的下落,但是周围的人都没有任何头绪,此时赵基生因为在战争中受的伤导致他不能重返大部队,就在老家松林扎根下来。
蒋红英后来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和母亲一起去给父亲治丧,然后前往南京谋生。
时光飞逝,转眼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两人都从没放弃过寻找对方。但能够联系的人都联系了,能够做出的努力都尝试过了,始终都得不到任何的音讯。造化弄人,两人都已心灰意冷,认为对方已经牺牲在当年的战斗中。
此时的他们都还是20多岁的青年,正值壮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基生的父亲眼看儿子日渐消沉,于是要求他必须振作起来,并且重新娶妻生子,绵延后嗣。
一边是寻妻无果,一边是来自父母的压力。无奈之下赵基生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在老家娶妻生子,过上了一个普通农夫的生活。
蒋红英也是一样,因为她母亲长期的操劳和辗转奔波,身体落下了病根加上父亲的去世让母亲更是心力交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个人孤苦无依的过下半辈子,母亲也是要求蒋红英必须再婚。
一边是寻夫无果,一边是来自母亲的规劝,蒋红英也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在别人的介绍之下,嫁给了一位同村,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后来丈夫被公司派往河南郑州工作,蒋红英作为家属也一同前往,从此他们就在河南郑州安家落户。
什么是咫尺天涯?此时的蒋红英和赵基生就是最好的写照。在他们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苦苦寻访多年的亲密爱人就在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地方,过着一样普通的生活。
日子就像流水一样平缓过着,偶尔有几颗小石子砸出几朵水花,泛出几朵涟漪,随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间眨眼过去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赵基生的夫人去世了,蒋红英的丈夫也年的时候离自己而去。两位青葱少年,此时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爱人。
但是命运的铁轨让两个曾经相交的人分离开来,又让这对分离开来的爱人在晚年的时候交汇在一起。
蒋红英在丈夫去世后,他们的子女也都在外工作,她就一个人住在曾经共同生活的房子中,成为了一名“五保户”老人。每天买菜、做饭,倒也能够自力更生。
直到年,蒋红英的楼下有个杂货店,店主是个开朗热情的姑娘,一来二往蒋红英和店主也慢慢熟络起来,在有次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女孩的爷爷曾经的红*,还在大别山地区战斗过,蒋红英的内心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突然激烈的跳动了起来。
在蒋红英的耐心询问下,得知女孩的爷爷名字就叫做赵基生的时候,蒋红英用极大的克制力掩饰着自己的激动与忐忑,问女孩有没有爷爷的照片。
当女孩拿出照片的瞬间,看到照片中那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蒋红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自己苦苦寻觅多年的爱人原来没有死,原来他还幸福的娶妻生子,有着这么乖巧懂事的孙女。原来自己多年来*牵梦绕的人还幸存人世。
瞬间就像永恒,过去的一幕幕都像电影一样闪过蒋红英的脑海。如今自己曾经的爱人的孙女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身边,自己眼前。不得不臣服于命运的捉弄呀。
此后不久,蒋红英在赵基生孙女的陪同下前往赵基生家乡。分别多年,蒋红英和赵基生再次相见,已然白头。正应了柳永的那句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时千言万语都化作两人深深的对视,眼角的泪水,喜悦的笑容,澎湃的内心,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两位老人再次会面的情形也感动着周围所有的人,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54年的翘首期盼,54年的日思夜想,54年的相思之苦,在两人见面的刹那都尘埃落定。
此后两人经常见面,有时会一起谈论过去杀敌的快意恩仇,有时会说起平凡生活的无奈心酸,有时会一起去当年并肩作战的地方缅怀往事,有时会一起哪怕相顾无言也心下欢喜。
两位老人的事迹传播开来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年,在当地*府的主持下,两位老人拿到了一张新中国颁发的结婚证书。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