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连张爱玲鲁迅母亲都大爱的张恨水,有什么
TUhjnbcbe - 2022/8/14 22:27:00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m.39.net/pf/a_4892460.html

张恨水在民国时期很受欢迎,他的小说就是连载报纸大卖的保障,如果民国有作家富豪榜排名,张恨水肯定是妥妥的第一名。

惊奇的是他的小说受众很广,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文人墨客都喜欢他的作品。

鲁迅的母亲不喜欢读儿子的作品,却是名副其实的张恨水的“小说迷”,据说,鲁迅的《呐喊》出版后,有人曾特意送给老太太看,并且告诉她其中《故乡》写得最好。可是老太太读完这篇小说后却说:“没啥好看,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但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鲁迅给买回去的。

《鲁迅全集》记载了鲁迅给母亲买书时的一封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如受很多文艺女青年喜欢的张爱玲,是很多人的文学偶像,但张爱玲的偶像之一就是张恨水。

张爱玲在散文《存稿》中说:“我有个要好的同学,她姓张,我也姓张,她喜欢张资平,我喜欢张恨水,两人时常争辩着。”

张恨水为什么会成为民国的“通俗文学大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张恨水自身不懈的努力

张恨水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在民国时期以作品多产出名,特别传奇的技能是“一心二用,左手搓麻将、右手写稿”,并且能同时在不同报纸连载六七部小说,不弃坑、不拖更。非常值得现在的网文作者学习。

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01家道中落后不抛弃不放弃

张恨水生于江西小官吏家庭,比较富裕,本定于去日本留学。但在父亲死后,家道中落,留学机会没了。

因为是个文弱书生,做不了农活,只得在书房苦读。因此还被乡村人骂为“大包衣”(指没有用的胎盘),不少人冷眼相对、落井下石。

就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但张恨水并没有在巨大的家庭变故中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他不顾旁人的曲解嘲笑,每天用很多时间在书房里看书、写作,并且有目的的攻读一些古文,剖析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为日后创作打下良好写作功底。

02外出闯荡开阔视野

张恨水不甘囿于乡间的狭小天地,于是敢于冒生命危险和堂兄学习老残外出游历,增加社会阅历、体察民俗风情,积累创作素材。

之后,敢于孤身前往异地闯荡成为“北漂”,张恨水到北平的五年时间,一直为生计奔波,忙于做“新闻工作的苦力”,天天写好几千字,强迫性高速写作,大大锻炼了其文字功夫,而且使他有了随机处理八面来风的敏锐判断能力。

因张恨水的才华与努力,得到成舍我赏识,获得独自全权负责《世界晚报》的副刊,他也因此更加努力。这全方位锻炼了他的编剧才华。

03张恨水的读者意识

张恨水在做编辑过程中摸索出了读者的口味特色,发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从中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构建小说结构、情景。

比如应严独鹤之邀张恨水在《新闻报》上连载的小说---《啼笑因缘》。因此首先要引起上海人的兴趣,张恨水就设身处地站在上海读者的角度上构思小说。

写《春明外史》时,认为这样的百万巨著可能吸引不了上海读者,必须要有戏剧性、有悬念。于是特地深入民众去观察生活,并将地道北京方言加以提炼,使其俏皮生动,大大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深受读者喜欢。

就像路遥所说:“古今中外,所有作品的败笔最后都是由读者指出来的,接受什么摒弃什么也是由他们抉择的。”

张恨水就具备着这样读者意识,将读者视为“真正的上帝”。

二作品内容吸引读者

民国时期的小说家有很多,如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甚至有专门一个通俗小说流派,叫“鸳鸯蝴蝶派”。为何张恨水成为当之无愧的“写手第一”?

他的作品具备独特价值。不仅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还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

01小说模式创新

张恨水的作品一改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单一性,不是主要受闺中女郎欢迎的纯言情的“才子佳人”模式,不是主要受侠胆义士追捧的武侠小说,也不是主要批判现实贪污腐败、社会不良风气的讽刺小说。而是融“言情、武侠、谴责”为一体,这样使小说受众更广,受更多人喜欢,得到更多人的追捧。

如《啼笑因缘》里男主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三位女子的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是一条言情套路,故事内核是“一男三女”模式。

沈凤喜是唱大鼓书的贫家女孩,单纯可爱、活泼俏丽。何丽娜是当时新式女性,潮流勇敢、独立自主。关秀姑是侠肝义胆、敢爱敢恨的侠女。不同类型的女性读者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代入感。

文中沈、何两位女主容貌相似,樊家树南归时沈凤喜发生变故等的内容设定,都符合人们喜欢看噱头的心理。而文中有很多女性喜欢文中唯一男主,男性读者阅读时也会获得内心世界的满足,满足心中的臆想。

具有批判现实贪污腐败、社会不良风气的讽刺模式。《啼笑因缘》批判了沈凤喜贪财重利、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书中沈凤喜贪图刘将*的钱财,甘愿放弃了与樊家树之间的真挚感情,这与她自我约束力不强有关,也与后天教养有很大关联。讽刺了沈三玄等人好吃懒做、攀荣爱贵的劣根性,挣钱后就去喝酒挥霍,甚至为了钱财与所谓的威风,设计把侄女推向刘德柱这个火坑。谴责了以刘德柱为代表的草菅人命、阴险狡诈的封建*阀,他视人命为草芥,有强烈的控制欲,把沈凤喜*打至疯。这种种体现出谴责批判因子。

具有武侠元素吸引了热爱武侠的读者。关氏父女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关寿峰会为了帮助沈凤喜脱离大*阀刘德柱的魔爪而夜探刘府。他的朋友们会因侠义心肠和关寿峰的兄弟义气而帮助素不相识的沈凤喜。而关秀姑会为了心上人的幸福而冒险进入刘府当女佣,甚至敢于设计刺杀刘德柱。却在写武侠这种烂俗题材中寻找出了几分诗意,

如十五回中秀姑看到家树在落雨的院中哀叹,没有直接上前规劝,只是留下纸条:“风雨欺人,劝君珍重”。

02写作形式、技巧创新

受早年章回小说启示,精心创建九字回目。九字回目不同于以往章回小说,整体新颖别致,并切合本回的高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且这些回目、实物描绘多华丽典雅,吸引文人墨客、高雅人士的阅读。

如《啼笑因缘》的第一回的回目:“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上联的“醉”是仄声,下联的“秋”就是以平生落韵,平仄对仗整齐。并且回目中用字考究,如“感”、“动”是对风尘之事有所感,为弦乐的凄婉声音所动,用字精炼。“倾囊买醉”、“满座风尘”,四字词语使二联倍感华丽典雅。

从这一回目就可大体判断本回的高潮是樊家树与练把式的老人把酒言欢,沈凤喜大鼓书唱的凄婉动人,满座包括樊嘉树都为之动容的事。

03语言雅俗共赏

张恨水小说是通俗小说的代表,也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色。文中人物对话日常化,切合说话人的身份,真实感十足。

《啼笑因缘》主要写发生在“首善之区”北平的故事,所以对话也体现了北京方言。如第十三回中刘家仆人所说:“李爷爷,该开稀饭了吧?”,“稀饭不准吃呢,你预备一点面条子吧,那沈家小姐还要和将*开谈判呢。”这里的“开稀饭”、“面条子”、“开谈判”和句末语气词“呢”就体现了浓郁的京味。

书中也描绘了众多市民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如天桥下的有些听姑娘唱的大鼓书的人虽然一声不响的听下去。待到听完却站起来扑着身上的土,搭讪着走开去。如密斯何光买鲜花的钱就顶的上寻常人家好几年的收入,这些很符合当时的社会情景,并且书中也绝不写人看不懂的东西,书中情节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听得懂,说得上,也就不难疑惑为何普通民众也喜欢阅读张恨水的小说了。

小说中的语言也多清新雅丽,如文中句子“你在雨霁之后,到西山去向下一看旧京,楼台宫阙,都半藏半隐,夹在绿树丛里。”几个短句错乱相间,随意几笔就已精炼描绘出了北方下雨后的普通景观,形象写出北方下雨是受欢迎的原因。

三传媒方式扩大影响

01张恨水广为人知与报纸连载这一特殊流通方式关系有很大关系

在民国时期,民众娱乐方式匮乏,接受外来信息途径单一,报纸作为流通范围广、价格较为便宜,却包含众多信息的一份刊物,既可以借此了解时事新闻,又可以消遣娱乐,因此受到官士、商贾、走卒等各式民众的欢迎。

所以,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就意味着小说进入更多人的视线。特别《啼笑因缘》是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连载,《新闻报》本身就是上海的第一大刊,影响力举足轻重,所以使小说更广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张爱玲鲁迅母亲都大爱的张恨水,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