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项荣誉,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实至名归
TUhjnbcbe - 2022/8/14 22:27:00

河南文艺出版社

日前,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许渊冲先生成国学大典创立以来最年长的获奖者,获得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奖。

当百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拄着拐杖登上颁奖舞台,并且中气十足、慷慨激昂地发表感言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许渊冲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许渊冲先生说,曾经有英国学者认为中国诗词英译必须要让英国人来做,而他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人不但不比外国人差,还比外国人强。”他还特别用《道德经》中的“道”举例说明,中国文化里很多经典的翻译,只能中国人来做,外国人很难真正理解其内涵。

据悉,本届国学大典主题为“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

相关阅读

许渊冲:百岁追梦人

采写:穆安庆

来源:《名人传记》年第4期

数字“九”有“多次或多数”之意,在中国的传统数字文化里,它又有“最多、最大”之意。第一次见到翻译大家许渊冲是在年1月9日,这位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的中国诗词英法韵译专家,有着多项荣誉:年获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年又获世界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第一人……

许渊冲先生与《名人传记》记者穆安庆

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追梦成为中国人的主题词。在此,让我们看看这位接近百岁的翻译大家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是怎样追逐梦想、超越梦想的。

许渊冲印象

年1月9日上午,冬天的北大畅春园内行人不多,偶尔走过去的也多是老人。这里是相对较老的小区。走进许渊冲的家,老旧的印象继续冲击着我的视线。这是套面积不大的三居室,屋内老旧的地面、过时的家具也在告诉来人,主人是个生活简朴的人。进门右手边是许渊冲的卧室,狭小的卧室被一张床、一排书柜、一张桌子外加一张靠背椅填得满满的。看上去,主人的生活应该挺充实。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他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把翻译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补充修改,最后再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里,从不找人代劳。

许渊冲生于年4月18日,江西南昌人,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第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后赴欧留学,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回国后在北京等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在国内外翻译出版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莎士比亚选集》《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托夫》等中、英、法文学作品一百二十余部,成就斐然。

九十八岁的许渊冲除了背有点儿驼、耳朵稍有些背,并不像个年近百岁的老人。老先生很健谈,且思维敏捷,说话时,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两只大手在一双长臂上挥舞。

许渊冲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一提起翻译的作品,他的精神又来了,说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译作都不如他的,“还是我翻译得好一点”。他的目标是活到一百岁,把《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完。

西南联大的高才生

“小时候听老人说得最多的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九十三岁时我在七十二行中的一行,居然得到了一项国际大奖,也可以算是中了一次状元吧。”许渊冲说的国际大奖就是年他获的世界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渊冲之所以能得这个“状元”,和他的求学经历分不开。

年,许渊冲高中毕业,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其实,高中的初始阶段,许渊冲的英文并不好。“在高一的时候,不但英文,我的数理化成绩也差。那年考试我的几何和化学都不及格,如果英文得不到六十分就要留级,父亲就不让我上学了。好在英语最终得了六十五分,过了关。”这事对许渊冲的打击很大。“后来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突击背熟了三十篇英文名篇,包括莎士比亚《恺撒大帝》中的演说词,英文考试成绩居然从中等跃居全班第二,从人中人变成人上人了,这又增强了我学英文的信心。”高二时英文成绩的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许渊冲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到了高中三年级,我在永泰河滨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融洽无间,这是我从前读郭沫若的中译本感觉不到的。”

许渊冲大一上学期的英文老师是外文系主任叶公超,下学期的是钱锺书。叶公超二十几岁回国就当大学教授,在清华大学还教过钱锺书英文。他对学生要求很严,课讲得很精彩。

说起自己的老师,许渊冲最敬重的还是比自己年长十一岁的钱锺书。“钱锺书先生教我的时候才二十八岁,刚从牛津大学毕业回国,他讲课时只讲英语,不说汉语。”许渊冲说,“他用一口牛津英语,对我们讲英国口音和美国口音的不同,要我们学标准的伦敦口音。”当时国内说的都是美式英语,钱锺书这样独崇英式英语,学生们都觉得他做作。许渊冲却不这么认为,他对钱锺书最深的印象就是感觉他什么都知道,有些高不可攀。只可惜,钱锺书在西南联大只教了一年就离开了。

在西南联大,许渊冲的国文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大一国文课堂上,他听过朱自清讲《古诗十九首》,也听过闻一多讲《诗经》,还有名家讲《论语》《左传》《文选》《唐诗》《宋词》……可以说,教授是各展所长,学生则大饱耳福。

“记得年5月25日,闻一多先生讲《诗经·采薇》,他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千古名句,写出了人民战时的痛苦,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他讲时还捻捻抗战开始时留下的胡须,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五十年后,许渊冲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古诗十九首》、《唐诗》一百五十首、《宋词》一百五十首、《西厢记》四本十六折,统统译成格律体的英文;又把《唐诗》《宋词》中的各一百首,译成押韵的法文。“回忆起来,不能不感激大学时代教《诗经》的闻一多先生、教《古诗十九首》的朱自清先生、教《唐诗》的罗庸先生、教《宋词》《元曲》的浦江清先生。”

大三的必修课有西洋小说和莎士比亚戏剧。教授们上学期精讲了喜剧《如愿》,下学期精讲的是悲剧《哈梦莱》(通常译作《哈姆雷特》),许渊冲业余时间又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著,并从此“迷”上了这个叫莎士比亚的外国男人。

莎士比亚的《如愿》中谈到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情人,第四个阶段是*人。在大学三年级前后,许渊冲的确是个多情的大男孩,有了自己的爱情萌动。到了大学四年级,他也果然成了半个*人。年,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需要大批翻译人员。通过考试,许渊冲进入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机要秘书室当了翻译。他的工作是翻译情报。

那时昆明行营每天都发布敌情讯息,许渊冲要尽快将其译成英文,送给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长陈纳德,陈纳德根据行营的情报,再综合“飞虎队”的情报,分配飞行任务。“有一次我翻译了一则情报,说一艘日本*舰到达海防,登陆士兵有多少人,飞机多少架,进驻河内机场。林文奎(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机要秘书)得到情报后,立刻召集四个参谋进行研究,认为日*很有可能对昆明进行空袭,要我立刻把情报送给陈纳德。到陈纳德的指挥室,他正和中国空*总指挥毛邦初少将研究*事地图,看了我面呈的情报,他们立即对*队、舰只、飞机做了调整。第二天,日*飞机果然袭击昆明。但‘飞虎队’早有准备,不等敌机飞到市区上空投弹,就在滇池上空进行了阻击,一架架日机被击落了。从此以后,日机不敢再来侵犯昆明……”跟着威名远扬的“飞虎队”工作一年,许渊冲得到了一枚镀金的“飞虎章”。

后来,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来航空队了解联大学生的服役情况,林文奎充分肯定了许渊冲的工作和能力。梅校长听了表示欣慰,告诉许渊冲服役期满后要回联大学习一年才能毕业。林文奎后来调去空*总司令部,本来准备带许渊冲同去的,许渊冲也同意了。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可能会多一个空**官,但会少一个译林泰斗。

留学法国

抗战胜利后,许渊冲留学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出国前,他听校友说“一天只要记一百个法文生词,两个月就可以读法文书”,他真的在两个月里记了六千个法语单词,这使得他在前往法国的轮船上竟然读了两本法国文学作品:纪德的《窄门》和莫泊桑的《水上》。他对后者很感兴趣,后来就把它译成中文出版了。

许渊冲学习法文的过程也较曲折。他第一次去西南联大图书馆(当时设在昆华农校的一间平房里)借书,是因为读林语堂的《大荒集》,林语堂在该书中说《牛津词典》如何如何好,是他得益最多的词典。于是,许渊冲就想借一本看看。不料,图书馆管理员给了他一本法英《牛津词典》。那时他还没学法文,但是能猜到法文的大意。当时就想,法文这么容易学,我一定可以学好。于是他就选了法文教授闻家驷的课。但闻教授用的是中学英文教师的直接教学法,很不容易学。于是,他又选了吴达元先生的法文课。吴先生是用英文讲法文,用国际音标教法文读音,许渊冲的英文不是问题,学起法语发音来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就这样,他打下了英文、法文对比的基础。后来,许渊冲在吴达元先生的《红与黑》直译本后,出版了《红与黑》的意译本。

在巴黎大学,许渊冲读了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又读了夏多布里昂和雨果的浪漫主义诗文;他前往莎士比亚和雨果的故居瞻仰,他向日内瓦公园里卢梭和巴黎街头巴尔扎克的石像致敬……他还参加巴黎留学生组织的“星五学会”,讨论法文本的马列著作。年年底,许渊冲获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后回国。

传播中国古诗词文化

西南联大的老师吴宓先生是第一个改变许渊冲翻译观念的人。中学时代,因为喜欢鲁迅的杂文,许渊冲认为鲁迅提出的直译理论是正确的。到了联大,听吴先生评研究生的翻译考卷,才觉得意译有道理。

关于译诗,钱锺书在给许渊冲的信中也提到两种方法:一种是无色玻璃翻译法,一种是有色玻璃翻译法。他说,前者会得罪诗,后者会得罪译。两难相权择其轻,他宁愿得罪诗。许渊冲说:“我认为无色玻璃翻译法追求的是真,有色玻璃翻译法追求的是美。原诗是真而美的,译文如果真而不美,不能算是传真;译文如果美而不真,那有可能失真,但也有可能是超过了原文的美。”许渊冲认为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他举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说明。国外一位翻译家把这句诗译成英文,还原成中文大致意思是:你登上一层楼,就可以扩大三百英里的眼界。这个译文可以算是“求真”的,但是原诗是有韵、有对仗的,译文却没有,这就说明译者只求真而不求美,是低标准。

许渊冲是怎么译的呢?他的译文每行八个音节,有韵有调有音美,既有对比的意美,又有对仗的形美,是求美的高标准译文。“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一贯追求的翻译原则。

在许渊冲的翻译道路上,西南联大的英文系主任叶公超、教英诗的谢文通、教英国散文的莫泮芹等,都曾让许渊冲受益良多。

许渊冲的翻译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和法译,这是传出去;一是外国文学名著的中译,这是引进来。

从法国回到北京的许渊冲先是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即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年,赶上越南抗法战争,需要翻译相关资料、书籍,他又去了香山外国语学院教法文。其间,许渊冲翻译出版了英国德莱顿的诗剧,中文书名是《一切为了爱情》,后来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时,书名改为《埃及艳后》;他还翻译了法国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等作品。

那个年代,“一三五七九,运动年年有”。不但中国好多作家的作品受到批判,就连好多外国作家及其作品也受到了批判,可以翻译的作品只有毛泽东的。当时毛泽东的作品只有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有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许渊冲第一时间把它翻译成英法韵文,寄给外文出版社。这是他用英文、法文翻译的第一首词。但外文出版社不接收别人的来稿,就退了回来。后来,他又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生的开始》,寄给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不料稿件也被退了回来,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出了《人生的开端》。“我比较了一下两个版本,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远不如我的译本。”许渊冲对出版社的说辞很不屑。后来,他把这两种译本比较的结果写成《巴尔扎克译论》,寄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意出版该书。想不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巴尔扎克全集》时,居然没有用原来的《人生的开端》,而是用了许渊冲的译本《人生的开始》,只是换了个名字,叫《入世之初》。这让许渊冲感到很意外。

“文革”中,挨批斗时,在烈日下非常难熬,许渊冲就背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面背,一面推敲怎样翻译更恰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接连翻译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几十首,既译成英文,又译成法文。“文革”结束后的年,他的《毛泽东诗词选》英、法译本由解放*外国语学院出版,在院内发行。年,《毛泽东诗词选》英译本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收入《中国革命家诗词选·动地诗》,畅销国内外。北京大学的朱光潜教授说他的译文胜过已出版的译文,还说:“意美、音美和形美,确实是作诗和译诗所应遵循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费尔沃克教授也说他的译文是“绝妙译本”。

接着,许渊冲和吕叔湘合作重编了《中诗英译比录》,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得到国内外好评。

年,许渊冲的中译英《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锺书的评价是: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年,许渊冲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顾毓琇赞扬此书为“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更让许渊冲自豪的是,年,他译成法语的《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

数十年里,许渊冲翻译出版了包括《毛泽东诗词选》《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不朽之歌》《新编千家诗》《古诗绝句百首》《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国古诗一百首》《诗经》《论语》《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西厢记》《牡丹亭》等英文译著和《唐诗选》《唐宋词选一百首》《诗经》等法文译著共六十多部。

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在“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原则下,兼顾了“真”与“美”,因此受到中外读者及专业人士的推崇。

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的殊荣授予了许渊冲。

好作品传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引进来。许渊冲不但把中国古代优秀的古诗词文化传了出去,也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了中国。“文革”后,他的中文译著巴尔扎克的《人生的开始》出版了,法国雨果的《艾那尼》和英国司各特的《昆廷·杜沃德》也出版了。然后,又有了《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等。数十年里,他翻译出版了包括《莎士比亚全集》(部分)在内的英译、法译作品几十部。除此之外,许渊冲还出版了译论、散文、文集、选集等中英文著作几十部。

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幸福

许渊冲在翻译上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在生活中也追求幸福的美感。他说,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幸福。

在西南联大,偌大的校园里,汇集了清华、北大、南开的才女,这让许渊冲的视线里除了课本,多了些许色彩,他也第一次有了“意中人”。

许渊冲的“意中人”叫周颜玉。“她是一片云彩,投影在我的波心,她不会讶异,我怎能不欢喜?”初恋的滋味是美好的。“我们相逢在白天的课堂,有共同的学习方向,她可能不记得我转瞬消失的踪影,我怎能忘记她眼中发出的光芒?”遗憾的是,这位周姓女子已订婚。几十年后,许渊冲的译诗出版,曾寄给她一本。看来,初恋的印痕已深深地镌刻在许渊冲的记忆里。

后来,许渊冲对同上莎士比亚课的女同学南茜有了好感。南茜曾在中学演过话剧《白雪公主》里的白雪公主。他们是大学二年级暑假在阳宗海夏令营认识的。从阳宗海回到昆明,二人同选了吴达元先生的法文课。白天上课时,许渊冲喜欢坐第一排南茜旁边的扶手椅上;晚上,他则和南茜一起坐在图书馆的同一盏灯下温习功课或做作业……有一次许渊书请南茜同寝室的姐妹们吃苹果馅饼,南茜当众介绍他是她男朋友,许渊冲心里乐开了花。但这段感情好景不长,南茜后来去了美国。

许渊冲遇上他的真爱是在他留法归国后。她叫照君,河北人士,原名赵*,参加过淮海战役,后赴西柏坡做密码破译工作。一次她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一听她的名字就说:昭君是要出塞的呀。于是,赵*就取姓名之谐音改名为照君。照君在香山外国语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后,转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塞外从事教学工作。年的春节,她回北京母亲家过年,在一次欧美同学会的舞会上,认识了许渊冲。她仰慕许渊冲的才华,于是走进了许渊冲的情感世界。

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上对的人,爱情就变得简单了。几个月后两人便结了婚。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分居两地,许渊冲在北京,照君在塞外。好诗的许渊冲绝不吝啬词语,借此来表达他的相思之情:“烦请云影带塞外,流水不干情不尽。”“新月入窗君入梦,入梦模糊入窗明。”正是这位有着雅名的才女,陪伴许渊冲走过数十年的翻译生涯。照君是许渊冲的妻子,也是他的崇拜者,她始终如一地支持着许渊冲的翻译事业,而且甘愿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丈夫的生活助理和学术秘书。只可惜,照君先生于年6月15日离世,留下了许渊冲孤身一人。如今,许渊冲带着与妻子共同的梦想,在耄耋之年向世界文学瑰宝——《莎士比亚全集》发起总攻。

爱较真儿的“大炮”

许渊冲从小就特爱较真儿,好胜心强。“我小时候喜欢的第一本连环画是《杨戬出世》,画的是少年英雄杨戬打败哼哈二将郑伦、陈奇,后来又打败孙悟空的故事。画上的杨戬头戴紫金冠,身披*金甲,手执三尖两刃刀,身边跟着一只哮天犬。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杨戬却能每一变都胜过他:悟空变鸟,他就变鹰;悟空变虎,他就变狮;悟空变庙,他又变神。这从小培养了我的好胜心。甚至后来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作品已有前人译文,我就要尽可能胜过前人。不能胜过,也想别出心裁,不肯落入前人的老套。”

在联大学俄语时,有个同学是东北人,从小就学俄文,俄文考了九十八分。许渊冲不服气,一下子考了一百分。一位叫张苏生的女生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许渊冲还是不肯服输,“第二年上吴宓的欧洲文学史,她考了九十一分,而我考了九十三分”。

他也和老师争。在上吴达元先生的法文课时,第一次考试,他得了九十九分。按说已经不错了,但为那扣掉的一分,他和吴先生争论,说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没有出现,吴先生也没讲过,不该算错,不该扣他那一分。弄得吴先生没了脾气。

他还和久已成名的翻译界同行争。和吕叔湘在翻译《中诗英译比录》的过程中,他认为吕的译法不如自己的“音美”译法;他和王佐良就诗体译诗和散体译诗也发生过论战,王佐良批评他的翻译是“鸳鸯蝴蝶派”;他与作家、翻译家冯亦代就《红与黑》中字词句的翻译同样有过争论。

许渊冲因说话直落了个“大炮”的绰号。第一个叫他“大炮”的人是高中同学阳含和。当时正值抗战,学校解散,准备外迁。阳含和在南昌与许渊冲分别时在他的纪念册上题词:“悲怒……各色各样的味儿使我昏昏然,只能干脆地说几句老实话:‘别再那么大炮似的脾气!’”

他总是那么自信。“有人说我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要看我的瓜甜不甜,如果瓜甜就不能说我是自吹自擂。如果我是乱译,怎么可能有两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我的书怎么可能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许渊冲说话中气十足。

有了底气,许渊冲自然不谦虚。“全世界能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法文,再把法文翻译成中文,并且出一百多本书,我是第一人。”

虽然狂劲十足,但聊天中能感受到他有一种大的情怀。许渊冲时刻强调文化自信,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翻译好,让它走出去,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在他看来,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关键是翻译,而且翻译要正确,要体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真正好的东西。

许渊冲明白:人要尽其所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做人之道。他的好胜心成就了他的翻译事业,他的较真儿,让他的翻译作品更经得起推敲,因为他“大炮”,他才是那个有梦想就努力去实现的许渊冲。

超越梦想

在西南联大时,有同学问许渊冲的梦想是什么。那时他表叔熊式一翻译的名剧《王宝钏》和《西厢记》在英、美演出,引起轰动,他就回答:想做表叔那样的著译家。当时他认为只要“从心所欲不逾矩”,让读者认为自己的译文胜过熊式一的译文,那就是梦想成真了。如今他的确已经梦想成真了。年,中国翻译协会把他译的《诗经》中的“千古丽句”(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英、法译文作为译例送报国际译联,得到了国际译联的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说:“这就超越我的梦想了。”

其实,人设定梦想,就是用来超越的。许渊冲的一个梦想实现了,又有一个新的梦想等着他去超越,他现在的梦想是一百岁时译完《莎士比亚全集》。

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许渊冲,在中国翻译界是大师一样的存在。在追随梦想的道路上,他延续了时代的脉络,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相关推荐

《梦与真——许渊冲自述》

作者/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如有不妥,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项荣誉,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