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误解的“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这个词,如今妥妥是个贬义词,形容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
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形容人像畜生一样缺德,经常被拿来当脏话用。
但你要是回到几百年前,拿这个词去怼人,人家非但不会生气,可能还要跪谢你的祝福。
如果在现代,走在路上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那可能会立马打起来,但是在古代,人人希望成为衣冠禽兽。
学堂里,夫子问学生,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大多高喊成为衣冠禽兽的人。
古代人人想成为“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直接翻译为衣服和帽子上画着禽兽,那么什么样的人穿着禽兽的衣服呢?
答案是当官的人。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原本是个褒义词。
衣冠禽兽一词来源于明朝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
朱元璋建立明朝,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于是绣龙袍。当时所有的官员都有统一的制服,真龙必须要有百兽围绕,于是按照文官和武官私人定制制服,等级高低分明。
具体为: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祝福他人能当官的意思。
“衣冠禽兽”走向贬义
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官员腐败,欺压百姓,衣冠禽兽开始有了贬义。
再加上朱元璋的后人们胡乱操作,等级高低分明的制服开始变得混乱。
当时本来应该穿孔雀的官员,被赏赐穿仙鹤,一下子就乱套了。
官员们也互相攀比炫耀,本来穿老虎的官员,非要自己做一件狮子穿,现在很多出土的明朝墓穴中,就有穿着和墓主人身份不相符的官服。
到清朝时,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
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完全贬义化,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小结
很多的成语经过历史的变迁,到现在的词义已经跟当初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甚至面目全非,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每天的变化飞快,又造出许多新词,这些新的网络词语说不定在几百年后,又会经过大变身,演变成另外的意思。
#明朝那点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