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邢夫人求娶鸳鸯很尴尬她给赵姨娘撑了腰,狠
TUhjnbcbe - 2025/7/14 13:30:00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p1msy52.html

赵姨娘为贾政生育了一儿一女,却只能继续在王夫人屋里做使唤丫头。她自然心有不甘,再加上一些人背后撺掇,赵姨娘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挺起腰杆子为自己和贾环争下一片天地。

赵姨娘这种叛逆行径,她的主观思想自然起决定作用。思想是受现实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导致赵姨娘忿忿不平,最终选择撕破脸皮肆行大闹的现实因素是什么?

《红楼梦》又叫作《风月宝鉴》,这个命名把这部书比喻成镜子。镜子具有反射功能,书中的人物正可以互相映照,以此来彼此映射,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这种镜像反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背面敷粉”“侧面烘托”等手法。对于一个人物的描写,借助其他几个不同的人物来完成。

我们不能孤立绝对地看待一个人物或事件,而是要放在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中来分析。

贾府人口众多,贾宝玉说过,他们家仅女孩子就有几百人。

在这几百人中,赵姨娘有没有参照体?自然是有的。通过类似人物或事件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她的处境是普遍情况还是特殊个例。

第六十五回,兴儿说出了贾府一个惯例,“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这样的丫头本人就默许可以和男主子发生关系,一旦怀孕生子,她们就可以转为姨娘。袭人就是想通过这个途径上位,所以和宝玉先就有了床第之欢。

男主子纳妾,首先也愿意在本府丫鬟里选,因为这样的丫头知根知底,令人放心。基于这个原则,才有了邢夫人替贾赦求娶鸳鸯的事件。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件事对赵姨娘的映射:

邢夫人开列了贾府丫头晋级姨娘后的

正常身份待遇

《红楼梦》里所有的太太奶奶们,要论贤惠,莫过于邢夫人。她亲自为贾赦张罗纳小妾,为此精心谋划。

为了顺利为贾赦把鸳鸯搞到手,邢夫人先找来儿媳妇凤姐儿这个智多星来商量。开始凤姐儿认为不妥,架不住邢夫人坚持,最后凤姐儿只好表面顺着邢夫人说话。原文如下:

凤儿姐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的。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这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个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

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别说鸳鸯,就是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邢夫人的主意得到王熙凤的认可,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晚上亲自来找鸳鸯,书中写道:

邢夫人便坐下,拉着鸳鸯的手笑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

鸳鸯听了,心中已猜着三分,不觉红了脸,低了头不发一言。

听邢夫人道:“你知道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要肏鬼吊猴的。

因满府里要挑一个家生女儿收了,又没个好的:不是模样儿不好,就是性子不好,有了这个好处,没了那个好处。因此冷眼选了半年,这些女孩子里头,就只你是个尖儿,模样儿,行事作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的。

意思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去,收在屋里。你比不得外头新买的,你这一进去了,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你姨娘,又体面,又尊贵。

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语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跟了我回老太太去!”说着拉了他的手就要走。

鸳鸯红了脸,夺手不行。邢夫人知他害臊,因又说道:“这有什么臊处?你又不用说话,只跟着我就是了。”

鸳鸯只低了头不动身。邢夫人见他这般,便又说道:“难道你不愿意不成?若果然不愿意,可真是个傻丫头了。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作丫头!

三年二年,不过配上个小子,还是奴才。你跟了我们去,你知道我的性子又好,又不是那不容人的人。老爷待你们又好。过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家里的人你要使唤谁,谁还不动?现成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鸳鸯只管低了头,仍是不语。

下面我们分析这段原著中涉及到的身份:

1

半个主子

邢夫人开始和凤姐儿说贾赦要鸳鸯来“放在屋里”,这个“屋里人”不一定有名分。

大家族这样的多了去了,比如袭人,在怡红院里服侍宝玉多年,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偏偏就是拿不到名分。

凤姐儿给鸳鸯的定位是“半个主子”,这个级别应该是男主人屋里那些有实无名的女人,她们没有办过手续,没有走正式收纳程序,但是大家都公认。

不过这样的位置没有任何保障,主子喜欢你是半个主子,主子不喜欢,你立刻就能被打回原形变成整个奴才。

2

姨娘等于主子奶奶

等邢夫人去和鸳鸯提亲的时候,条件升级了。

邢夫人一张口就说“你这一进去了,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你姨娘,”

封姨娘就等于正式办理纳妾手续,那是合法的了。邢夫人接着的话给“姨娘”定了标准,她说鸳鸯“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作丫头!”

根据邢夫人的话,封了姨娘,就等于是主子奶奶了。

到这里,姨娘的待遇还没有封顶,下面还有一级。

3

生了儿女的姨娘可以和主母并肩

再往下看,邢夫人为鸳鸯描述了姨娘的美好前程:

“过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原来,姨娘生了儿女,地位可以继续升高,可以和正妻“并肩”。什么是“并肩”,那就是平起平坐。

当然许多事情主母还是会有优先权的,但是生育了子女的姨娘理应就是正当的主子奶奶身份,完全有资格享受主子的待遇。

邢夫人这段话,完整地描述出古代丫鬟的晋级之路。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家族的姨娘,那也是有地位和尊严的,会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赵姨娘在贾府摸爬滚打许多年,这些规矩自然门清。邢夫人为贾赦求娶鸳鸯的事情把个贾府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赵姨娘专门背后打听事情,她怎么会不知道。

看看人家邢夫人,竟然主动为丈夫当媒人去求妾;再看看自己,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自己还只是个使唤丫头。

听听邢夫人说的那些正经话,生了孩子的姨娘那地位和正妻差不多,这怎么不让赵姨娘气得流鼻血。

这赵姨娘憋屈的根源在哪里呢?当然在王夫人身上。是王夫人一直压制赵姨娘,不肯给她一个正当的名分,所以赵姨娘才这么尴尬。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中的三个玄机:

1

邢夫人不尴尬

第四十六回,邢夫人求娶鸳鸯标题是“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邢夫人尴尬吗?

在封建社会,邢夫人这个举动那是值得表扬的佳话。能够为丈夫迎娶妾室,那是当时正妻的最大美德之一。

2

赵姨娘尴尬

要论尴尬,赵姨娘才是贾府上下最尴尬的人。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自己却是丫头。口头上人们叫姨娘,实际上自己是奴才。

邢夫人给鸳鸯解释的那叫一个清楚,从丫头到屋里人就是半个主子,封姨娘就是正经主子,再生了孩子那就是正主级别。

面对这样清楚的规矩,赵姨娘更加显得尴尬。如果没有人来把这事掰扯透彻,大家稀里糊涂的,赵姨娘也还好看点。

经过邢夫人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原来丫头转姨娘的法定程序是这样的,赵姨娘这么多年是被人当猴耍了吗?

拖着一双儿女,空有姨娘的虚名,实际在最底层当奴才。让王夫人凤姐儿逮着机会就骂一通,下人也不把自己当根葱。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这分明说的是赵姨娘。

更令人气绝的是,人家鸳鸯愣是把这门亲事回绝了。看鸳鸯这高标杆树立的,那才是清洁女儿的形象。

她赵姨娘算个啥?糊里糊涂和男主子在一起睡了,没名没份生了儿女,一把年纪了还只是个使唤丫头。

这赵姨娘什么感受?是悔青了肠子?还是恨得压根痒痒?还是羞愧得连死的心都有了?

3

王夫人被打脸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节故事,王夫人吃了瓜落儿,贾母的怒火最后发作在王夫人身上。原著写道: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是不是觉得王夫人很冤枉?难道贾母真是老糊涂了?随意迁怒王夫人?错。

贾母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就真有鸳鸯自己可靠吗?这是指着鸳鸯说袭人的事呢。

袭人本来事贾母的大丫头,如果不可靠能派去给宝玉吗?邢夫人敢来要鸳鸯,那还不是你王夫人先把袭人弄了去?

贾母正是借此机会斥责王夫人,我们来看:

王夫人的手腕

1

内定袭人,挖贾母的墙角

第三十三回,贾宝玉被贾政重重笞挞了一顿,随后王夫人找袭人了解情况。

袭人一番进谏之后,得到了王夫人的刮目相看。王夫人当下把宝玉委托给袭人,并且承诺自己不会亏待袭人。

果然,不久,王夫人就给袭人加薪,提高到了姨娘待遇。王夫人是怎么安排的呢?

我们看这段原文:

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半日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

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

凤姐笑道:“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贾母让袭人去照顾宝玉,但是她的月钱还是在贾母房里领。这说明袭人的人事关系还在贾母屋里,一应事体都得听从贾母调配。

王夫人私下一番安置,把袭人从贾母阵营里挖了出来。她把袭人的实际待遇提升到姨娘的标准,配了两个使唤丫头。

王夫人暗自把袭人抬高到姨娘的位置,没过明路,所以没有请示和汇报给贾母。但是下边人都知道了,黛玉湘云还特意给袭人道喜。

在这种情况下,贾母未必不知道,只能装不知道罢了。

当邢夫人亲自为贾赦求鸳鸯做妾室的时候,贾母借机发作,终于有了机会责怪王夫人。王夫人自然知道贾母说的是什么,她无言以对。

*

贾母借机发作

贾母有些时候只能装糊涂,可是抓住机会却不含糊,把宝玉凤姐儿都捎带着批评了一通。书中写道:

因又说道:“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

宝玉笑道:“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却推谁去?我倒要认是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

贾母笑道:“这也有理。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

宝玉听了,忙走过去,便跪下要说;王夫人忙笑着拉他起来,说:“快起来,快起来,断乎使不得。终不成你替老太太给我赔不是不成?”

宝玉听说,忙站起来。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

这段原著中,庚辰本有两条脂批:

[宝玉亦有罪了。]

[阿凤也有了罪。奇奇怪怪之文,所谓《石头记》不是作出来的。]

这两天脂批表明,贾母数落宝玉凤姐儿,并非无意,而是他们的确有错。他们错在哪里?错在都伙同王夫人暗中行事,袭人的事没有人向她汇报。所以这些当事人都该批评。

**

宝玉话中有话

宝玉说的话很有意味,他说“通共一个不是”。“通共”啥呀?王夫人挖袭人和邢夫人求鸳鸯这两件事是一样的性质,它们是“一个不是”,都是儿媳妇挖婆婆的墙角。

宝玉又说,“我倒要认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

宝玉老实吗?这等于把球又踢给了王夫人,都是王夫人做主的,我贾宝玉做不了主,您老太太也知道啊,我不是那样瞒着您背后动手脚的孩子。

宝玉自己既卖了乖,又把王夫人埋在里头。这小子嘴皮子输给谁?

再说贾母这心机,这么个事,竟然让宝玉给王夫人下跪。这其实在敲打王夫人,有错就要认错。我错了,当下就改。你的错,早就该改了。你背着我把袭人抽走了,还不认错?

可这王夫人,真是油盐不进,装傻充愣地说宝玉是替老太太认错,真是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王夫人挨骂。没有救驾的吗?有呀,探春上场了。原文写道: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

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探春这段话说得好,她真得是替王夫人圆场吗?探春本来已经出去了,听了一会儿重新进来的。她把在场的人捋了一遍,都不合适发言。

除了她三姐妹,别人都是王夫人血缘亲属。迎春惜春不是不能说,而是定要探春说,因为探春背后是赵姨娘。

***

探春见机出招

探春这事过渡得好,正好当着贾母、王夫人等众人的面,借邢夫人要正式封鸳鸯姨娘的事情,把赵姨娘的事间接一提。她这番话的画外音是:

2

赵姨娘为什么不能被封为正式姨娘

探春说的是啊,贾赦这个大伯子要收小妾,王夫人这个弟媳妇不好掺和。听起来太有道理了,可是这话说出来有一层,没说出来的,还有一层。

大伯子收妾室你王夫人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该收小妾你王夫人总该心里有数吧?赵姨娘这个苦瓢子,天天在你眼皮子底下被呼来唤去地使唤,下面还带着一双儿女。

你怎么就不能给个合法名分?邢夫人可都讲清楚了,丫头被正式封为姨娘,就脱离了奴才身份,是主子级别了;生了儿女的姨娘,更是可以和主母并肩。

你王夫人这么多年一直在装傻?

该给的名分不给,弄得赵姨娘成了全府的笑柄。赵姨娘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背后没少让人戳脊梁骨。

探春这个女儿脸面上好看吗?自然也被人捎带着指指点点。探春说过,“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探春的出身,那是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赵姨娘没脸,自然探春就没脸。

贾府上下哪一个都不简单,探春出去后,为什么不离开而是在窗外继续听动静?听到合适的机会赶紧折回来,为生母赵姨娘争权益,也为自己长长脸。

探春这哪里是说情呢?火上加油差不多。

贾母更是人精,见探春加入进来,当然会意她这番话背后的用意。于是贾母把宝玉凤姐儿拎出来训了一通,通过袭人事件,告诉探春,我已经没有实权了,你看他们背后干的事。贾母一个乾坤大挪移,把矛头重新指向王夫人。

这在场人都不简单,大家说话含而不露。你来我往一番推太极之后,得到统一结论:

王夫人是始作俑者,她应该及时反省,改正错误。

邢夫人求鸳鸯,讲明了姨娘的地位和权益。根据这个标准,赵姨娘的确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贾政要正式纳妾,必须要经过王夫人同意。如果王夫人不首肯,其它都是白扯。赵姨娘至今仍是奴才身份,说明王夫人没有给她举办正当纳妾手续。

赵姨娘拖着一双儿女在贾府,却没有正式的姨娘身份。她尴尬的境地都是王夫人一手造成的,不论当初赵姨娘和贾政是在什么情况下生出了两个孩子,这么多年了,王夫人实在应该给赵姨娘一个合法的名分。

赵姨娘有贾环,她其实需要安抚,给她该有的地位、尊严和名分。如果她拥有了该有的一切权益,应该就是另一番模样,魇魔宝玉的事件未必会发生。

贾宝玉曾经说过,“物不平则鸣”,这句话用在赵姨娘身上恰如其分。

脂砚斋评邢夫人求鸳鸯事件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庚辰本有两条回前批:

[此回亦有本而笔,非泛泛之笔也。]

[只看他题纲用“尴尬”二字于邢夫人,可知包藏含蓄文字之中莫能量也。]

根据脂批的意思,这一回内容具有影射作用,其中蕴含着无数玄机。

邢夫人求娶鸳鸯事件,贾母主要发火的对象是王夫人。在贾母发作完毕邢夫人才出现,邢夫人只是被例行公事般地数落了一番。

事实上,邢夫人的做法是符合贾府规矩的。

她虽然事先找鸳鸯征求意见,但是把纳妾的正式流程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是诚意。

如果得到鸳鸯同意,邢夫人就会去向贾母请示,在贾母同意后再按照礼制把鸳鸯收房。

可是,王夫人却暗中把袭人弄到自己阵营中,私下许给袭人姨娘的待遇,这些事情都瞒着贾母。

两相对比,邢夫人做事在理,王夫人却在玩阴的。贾母借机斥责王夫人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结论

一、邢夫人为贾赦求妾这件事,表面上很没面子。实际上她一箭双雕,打了个大胜仗。一方面摆了王夫人一道,揭露了她的醋妒阴暗;一方面刺激了赵姨娘的愤懑不平,激化了赵姨娘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

在此之前,赵姨娘算计宝玉还是暗中进行,在此之后,赵姨娘开始公开宣战。邢夫人成功地给王夫人和赵姨娘之间埋下了炸弹,加速了荣国府的嫡庶之争。

二、赵姨娘每每寻衅滋事,固然可恶。然而王夫人多年以来不肯给她应有的名分,这才是根源所在。荣国府出现内斗,王夫人难辞其咎。

思考

赵姨娘有名无份,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贾政在一起的?又是怎样生下了两个孩子?王夫人为什么不肯给她应有的名分?

正是:

邢夫人开列标准,赵姨娘难免尴尬。

贾太君暗中敲打,王夫人装聋作哑。

原创不易,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邢夫人求娶鸳鸯很尴尬她给赵姨娘撑了腰,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