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珍珠,因为她心地纯良、会服侍人,所以在宝玉分房后,她成为了宝玉身边的贴身大丫鬟。
只是面对漂亮而有一双好针线活的晴雯,袭人非常清楚,她成不了宝玉的小妾。但内心不甘的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姨娘梦,最终选择了投靠王夫人。
面对袭人的背叛,贾母是什么态度呢?原文中的三个细节,已经说出了答案。
1、鸳鸯拒婚。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看上了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并将此事交给了邢夫人。
只是,鸳鸯对此,却极力反对。
为了寻找一个清净的去处、躲避邢夫人,鸳鸯特意跑进了园子里。而在这,正好遇见了平儿和袭人。她们三人,从小一块儿长大,友谊深厚。所以对于这样一件烦心事,鸳鸯并没有隐瞒,而是想同她们排解一下。
只是,对于她的遭遇,平儿、袭人二人的态度,却显得有点敷衍。平儿打趣她不如做琏二爷的女人;袭人打趣她,不如做宝二爷的女人。鸳鸯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王熙凤为人狠毒,对贾琏的私生活严格限制,因此平儿要明正言顺的成为贾琏的妾,确实有难度。
只是,已经得到王夫人默认,并享受着姨娘待遇的袭人,鸳鸯对她,为何还会说出这样的言语?
其实细想,我们就能明白,鸳鸯之所以这样说,很有可能,就是她看出了贾母对袭人的心思。或许,鸳鸯如此拒绝贾赦,不惜绝了自己的后路,也是她对贾母的手段非常清楚。
袭人作为背叛贾母的第一人,是对鸳鸯敲响的警钟。
2、贾府过元宵节。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府众人齐聚一堂共度元宵。当贾母看见宝玉的身边,只有秋纹、碧痕这些小丫鬟时,便提到了袭人。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
王夫人听了,忙说道,她因为有孝,不便前来。但贾母听了,却依然抓着不放。
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直到凤姐出面,说是她特意安排袭人,在怡红院看家,看着灯烛花炮,替宝玉准备衣物,贾母才作罢。
为何王夫人解释袭人有孝不便前来贾母不乐意?但王熙凤说她在怡红院看家贾母便不言语了?
究其本质,是因为有孝不用服侍是贾府小妾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作为奴才,根本没有这样的资格。
因此,在此贾母的言语,也显示了她府袭人姨娘身份不认可的态度。
最有意思的是,鸳鸯的父亲也是不久前去世的,但鸳鸯没有前来服侍,贾母却一字未提,如此对比之下,我们也能体会出,贾母对袭人的针对。
3、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晴雯被撵。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晴雯被撵后,王夫人借着贾母心情不错的机会,向她汇报了晴雯被撵一事。而紧接着,便提到了袭人。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她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她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她。不过使她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只是贾母听了后,并没有明确的表态,而是顺着王夫人所说:且大家都别提此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贾母的这句话,对袭人姨娘之梦显然是巨大的打击。仅仅“暂且不提”,相当于宣布了她姨娘身份将变的遥遥无期。
而回顾前八十回,我们显然会发现,在面对元春赐礼后,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婉拒张道士替十五岁的女孩给宝玉做媒时,也说过这样一句类似的话:前日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宜早娶。
仅这一句话,也让满心欢喜的薛姨妈母女,瞬间沮丧不已。
小结:
作为一个在贾府之中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太太,虽然她平日里和颜悦色,对百事不问不管;但显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认定贾母好欺负、没有手段。
试看她对贾府下人聚赌一事、以及鸳鸯拒婚一事,便能明白。而袭人,作为她最看好的八大丫鬟之一,却公然投靠王夫人的门下,这无疑狠狠扇了贾母的大嘴巴,其结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