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川泸州这样的小城市,城区终于开始安装闭路电视系统,电视节目进一步增多。这其中我们就分为江阳电视台和五一八有线电视台,反正沽酒客印象中,靠大山坪和忠山一带的才有五一八,也不记得具体原因。
有人说五一八不是电视台,我不知道,反正我的记忆里那个时候就这么叫。两个电视台,都播放了很多港台电视剧和电影。在那个很少内地公映的时代,除了录像厅或者私人有录像机播放,地方电视台其实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对港台文艺作品的普及作用。
虽然,当时我们看到的很多节目和影视作品,有的甚至出品都十年甚至更久了,在香港这个明星其实都已经过气甚至息影了,但是在内地,却成了大众喜欢的偶像。
当然成龙并非如此。虽然《醉拳》拍摄于,也许内地在几年后已经有地方播放了,但是我的记忆里,在泸州,先看过成立的A计划和警察的故事后,再看到他成名作《醉拳》。
当年我姨妈住在老忠山路一段,她们家里安装的闭路电视正好在播放这部电影。我们一家人都在姨妈家吃饭,那个时候,外公外婆还健在,小时候自从李连杰的《少林寺》风靡全国后,武打片一直是我的最爱,大陆的什么《武当》、《无敌鸳鸯腿》、《武林志》、《八卦莲花掌》、《神鞭》等等内地的武侠片,也经常被中央台轮流播出,但是港台的武打始终要更有看头。
内地当时的几部电影还不错,但是电视剧武打情节就实在不够看。哪怕是《西游记》。
那晚上我还记得,电视上播出的时候,并不完整了,因为没有预告,打开那种老式彩电的时候,已经到成龙对打反派黄正利了,虽然他醉八仙七仙拳都使用完了,但是还是没办法打赢,袁和平的老爸袁小田演的苏乞儿在旁边干着急,叫他使出“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成龙一脸难受怎么打啊。
因为最开始学的时候,嫌弃这个动作太女性化,他自己跳过了。最后只有赶鸭子上架,扭扭捏捏的使出一招非常滑稽的何仙姑拳法,没想到却奏效。这一刻其实对于成龙来说,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将开启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并且个人毫不客气的说,虽然我尊重大家对李小龙的喜爱和他对功夫电影的贡献。成龙这个并没有刻意模仿的后来,做到了全面的超越,这种超越不是对比,即便李连杰都没有接住李小龙的班,成龙才是真正做到的。
江阳沽酒客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创作者,但是我使用认为,对于八零后来说,当年港台文化特别是影视作品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缔造了无数经典,也给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带来了太多快乐和感到,这是无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被归类到娱乐领域,然而我觉得它也是一种文化。属于我们的年代印记。
之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是对成龙上映的新片《急先锋》被清一色说成扑街作品,说成龙不行了,反正墙倒众人推那种感觉不太认可。
66岁的成龙,本来应该退休了,不过他依然还在坚持拍片,拍成龙电影,或许有人说他是为了钱,但是成龙电影至少在我看来,目前还没有哪一部是踩假水的作品。尽管我不否认,其实他已经无法比拟当年,也不再是成龙的时代。然而依然值得敬佩他的精神。
我不是龙吹,甚至成龙也不是我的偶像,但我不否认,我看过他大多数的电影,有的还不下三遍,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周星驰基本就算香港最一流的出品,当然最好的剧本和资源也因为他们个人的成就大部分的倾斜,但是难道这些人没有创造出经典吗?当然香港除了他们还有很多人可圈可点。
成龙不仅仅不是我的偶像,他也有很多缺点和一些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小龙女”事件,成为了的一个污点,我也无法给他点赞,甚至我觉得成龙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跟他拍电影完全不是一个人,感觉的到他自己文化底蕴并不够。而有人也说成家班成就的就是他,还不如他师兄洪金宝的洪家班,成就了一大群人。
前者那种个人私生活的时期,不必评价和洗白,错了就是错了。而后者,成加班的很多人他不是没有给机会,但是这些人更适合做幕后和配角,一是成龙光环太强,二是多年下来确实没有人能异军突起。
当年成龙在《特警新人类》扶持过谢霆锋、李灿森、冯德伦,最后谁出来了你们看不见吗?
而且之前他也给他的武师们拍过一部他们的电影,但是带不动啊。
当然这几年,年老不以筋骨为能,衰老和退化是人类的自然归类,别说成龙逃不过,李连杰也逃不过。李连杰都基本不拍戏了,成龙还在坚持,他为了自己吗?为了电影和成加班的人,难道不是吗?
有人说电影不行就是不行了,其实这几年成龙的电影不行,或者没有早期好的原因,总结一下就明白。
首先观众不同了,如今新的观影群体已经被特效惯坏了胃口,而且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喜欢的是流量明星。成龙不是一夜爆红,不是靠今天的这些公司,各种手段包装出来的,那一辈人,谁不是从龙套、替身的最底层开始,等到一部戏突然火起来之前,已经接受了足够的打磨,真的是真材实料。
其次,成龙的年代,是港剧最拉风的年代,娱乐风向标在港台,不在内地。如今整体下滑,内地虽然也拍不出成龙时代的电影,却已经有了强于他们那个时候的内地风格和大量的新消费群体。
再者成龙年代不是单兵作战,他除了自己和成加班,还有一干女主角和配角都是在香港演演技有演技,要群众基础有群众基础的,但是今天成加班都换了几代了,他的编剧也变成了内地的了,协助的导演也是内地的了,表面迎合内地口味,自己本来的特色逐步丢失,而且还拿自己的老电影来调侃。
比如这次的《急先锋》,有一段成龙面对一个30年前《警察故事》似的场景重现,本来以为他会再跳一次,但是画面里有人说:那边有楼梯。成龙高兴的说:OK,太好了!
据说这一段很多人笑了,也成了唏嘘他不中的地方。成龙能这样表现,看起来无奈,其实何尝不想告诉大家我也是普通人,我66岁,应该当爷爷抱孙子的年纪,却还要在电影拼命,不管增加多少替身和特效,甚至让配角更多的表现,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奉献更多的不可能。
他有一场惊险的水上追逐戏,水流湍急,飞流竞渡。结果这场戏拍摄的时候出了意外,他被摩托艇压住。40多秒,彻底消失在镜头里,老搭档唐季礼,当场泪奔。
我看过这次的花絮,成龙头发一直很多,但是出水面那刻,成龙的头发凌乱中显示不再浓密,谈不上秃顶,也有些稀疏了。我并不可怜和心痛,我没那个资格,成龙就个人的条件和身价,哪里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怜悯的起的,但是我至少觉得他这个年纪还拼,我有啥好抱怨和放弃的。生活的压力是大,有时候也暴躁,但是人不是只要活着就要面对嘛。
最后,跟成龙搭配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在电影圈子打拼多年的,他们都是在娱乐圈其他领域,有点影响,谈不上大成,也就不部分人喜欢,而喜欢他们的人,可能对成龙一无所知,甚至格格不入。错误的选择也不是成龙想的,因为跟他同期出道的很多人,早就不拍电影了。
而现在国内几个票房大神:徐峥、黄渤跟他的风格也不贴,而吴京如今恐怕很难请动了,再说成龙主演的电影,吴京顶多来客串不管用。
如此种种,就剩下一些情怀和怀旧的人了,但是他们的激情又早已经耗尽。
今天的八零后,在不是八九十年代的八零后了,我们看老片可能更能勾起回忆,而不愿意看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成龙。
这正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也许成龙真的老了,他的是时代过去,这个年轻时代从民国小子,再到青年警察,再到各种打不死的超人,如今也该休息了,但是成龙依然不会放弃,因为他是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