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平
戚继光连着打了几个胜仗,把猖獗的倭寇赶到了海上,他看天色已晚,就和几个随从宿在嘉溪的一个庙里。当晚,月色如水,戚继光睡不着,在月色里走来走去,他一直在想一件事: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他也折了十几个兵,想起这些,戚继光心痛得不行,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本地招兵。从这次打胜仗的情况来说,正是用上了本地的泥马,才让士兵得以在泥涂上健步如飞,来去自由。泥马是本地人在海涂上使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有扶手。渔人一只脚踩在泥马上,双手把住扶手,一只脚在泥涂上一点,泥马就滑出去,轻便灵活。有了这,士兵们在泥涂上来去甚至比在陆上还要方便自如,行动还要迅速。倭寇简直是我们的囊中物。但奇怪的是,当地人都不愿意当兵,发了几次招兵令,没人来应招,可怎么样来发动呢?戚继光一时想不出办法来。
夜到深处,戚继光躺下睡觉,迷迷糊糊中,有一个人,来到他的跟前。戚继光抬头一看,来者长衫及地,显得十分儒雅。他刚要问哪位?来人已没头没脑地对他说:“保宋室慰帝心,功昭千秋;克复城佑万民,勋高一代。”戚继光想,“这什么意思啊?”还没想明白,那人转身走了,追都来不及。“要让老百姓知道你的决心。”过了一会儿,从远处空中传来这么一句话。第二天,天亮了,戚继光在庙里仔细看了一下。这庙不大,已经破败,中间供奉有一尊神,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两根立柱上有一联,字迹已经模糊,但仔细看,竟辩认了出来,那就是长衫儒者对他说的话。戚继光大吃一惊,忙叫来当地的老百姓问,这是什么庙?供奉的又是谁?
老百姓说,“这是嘉溪庙,供奉的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戚继光听了,点点头,心想,那么这长衫儒者又是谁呢?这幅楹联是称颂曹彬的,那又是谁撰的呢?戚继光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有湖塘的乐姓人家说,这个庙是他们祖上乐昶修建的。说着叫族人拿出一本穿龙族谱,翻到了乐昶这一页,记录着这样一行字:乐昶定海百户,由湖塘迁嘉溪,修嘉溪庙。还有一张画像,戚继光一看,正是那位长衫儒者。戚继光想,这是前辈显灵啊,他心中有了底,立马让随从开始修缮嘉溪庙。
庙修好了,戚继光搞了个简单的开庙仪式。那天阳光很好,戚继光在庙前亲自种下了一棵樟树。他回身看了看嘉溪庙,转过头来指着庙前新种的樟树,对前来参加开庙仪式的老百姓说,“我戚继光来这里打倭寇,有进无退,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和倭寇血战到底,直到将他们全部赶出这片土地,还这片土地以安宁。今天我对着这座庙和这棵树发誓,我与它们共存亡!”戚继光慷慨陈词,老百姓见戚继光如此赤诚,知道戚将军足可信任,当场纷纷表态愿意跟随他一起打倭寇。
从那后,当地人纷纷加入战斗,作战勇敢,屡出其谋,还从竹枝晾衣架上得到启示,设计出了兵器狼筅,从穿山造趺和舞龙上吸取灵感,创出了鸳鸯阵,还把水浒拳带进军营。自此,戚继光如虎添翼,在浙江一带与倭寇作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一代名将光阴荏苒,一晃四百多年过去了。苍海桑田,浮石湫的海涂上已经建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滨海城镇。嘉溪庙历经风雨,几毁几建,而庙前的那棵樟树,屹立不动,枝繁叶茂,无声地传递着戚继光当年的豪情和赤诚。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文章作者:苏平,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