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君为大家介绍过老北京小吃芸豆卷,其实,还有一种和它颇为相似的、拥有鸳鸯馅儿的山药卷儿,这种小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又为何很多厨师不爱做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代小吃大师冯怀申的讲述,寻找关于老北京小吃——“山药卷儿”的记忆
01●
现在有许多新的流行网络词儿,我看了也觉得有点意思,但是我还是喜欢听老话儿。
因为我觉得老话儿不仅有意思,还有道理。
比如技不压身。
咱们北京的传统小吃里,有一个叫山药卷儿的品种,和芸豆卷很像,很多人不爱做。
因为山药处理完了,卷成形很难,而且口感不是特别好。
但是,这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我学过制作芸豆卷。
所以,即使我没有学过怎么做山药卷儿,也难不倒我。
02●
把山药蒸熟了,过箩。
过箩这个工序,千万不能省略。它会为你解决口感和成形的两大问题。
传统解决山药卷儿不易成形问题的方法,是往里加土豆泥。
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纯粹。
于是我把做芸豆卷的技术,用在了山药卷儿上。
那就是要拔掉山药面的水汽。
我把过好箩的山药面放在一块蘸过水的白布里,裹住,反复揉搓,细腻的山药面就能黏合在一起,再做卷,就没有问题了。
03●
山药卷儿是鸳鸯馅儿,一边是红豆沙馅儿,一边是山楂馅儿。
山药卷儿在我的手里,真正成为了纯粹的山药卷儿。
我用我学习的技术,做了一点点事情,让好吃的东西,更好吃。
我是这么学的,我就要坚持这么做,不管十年还是四十年。
我掌握了那么多老手艺,我有义务让大家看得见,吃得着。
有手艺,有底气,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