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当这首“过年谣”唱起,就意味着传统的“小年”到了,人们开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扫屋子,准备过年的各种吃食……
虽然南北方小年的日期有所差异,但是今年都恰逢周末。这周末,南北方一起红红火火过小年!
小年·祭灶节
腊月二十三,小年,民间习俗中被称为祭灶的日子。传说中,这一天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年三十才回家,民间百无禁忌,就可欢乐迎除夕了。
图为祭灶饭。网友供图
二十三送灶,二十四迎傩、打尘埃,二十五接玉皇,二十七祭春牛,二十八剪窗花,二十九迎门神,写春联,岁除进入倒计时。
小年·日期
在全国不同地区,小年的日期并不一样:北方大多数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包括浙江台州一带在内的部分南方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的地方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网友们对其争论程度,丝毫不亚于“咸甜粽子”。
北方地区的人们将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而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对过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资料图:沈阳故宫挂门神迎小年。孙昊声摄
民俗专家王娟称,古代皇家修历法时,一般会规定重要节日的时间。过小年日期的不同,可能与古代不同朝代实行的历法、习俗的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因素有关,难免会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
小年日期的不一致,也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小年·习俗
吃什么?
小年,北方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资料图。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扫尘土
资料图。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
民俗专家介绍,北方称“扫尘”,南方叫“掸尘”,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污浊,将不顺、不快一并清扫干净,扫地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剪窗花
剪窗花、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等。
写对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节时,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神灵前、大门上、井口、牲畜圈、面粮仓、树上,处处需要贴春联,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资料图:此前,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儿来临,北京东岳庙举办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中新社记者富田摄
小年·记忆
《北京的春节》(节选)
作者/老舍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资料图。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过年》(节选)
作者/丰子恺
二十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资料图。石宝琇摄
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
《北平年景》(节选)
作者/梁实秋
资料图。马铭言摄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
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过去的年》(节选)
作者/莫言
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资料图。
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