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于正的精明终于毁掉她
TUhjnbcbe - 2024/12/29 20:23:00
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s://m.39.net/pf/a_13150497.html

听说你们最近被一个男人虐得不轻。

他的新作,翘首以盼。

开播之后,扑得彻底。

不找人骂骂,难解心头之恨。

当然不希望毒饭们因别的男人寝食难安,更不希望任何一部国剧被冤枉。

于是——

抱着公正、严谨、客观的态度,仔细品味这部近期话题之作。

然后痛快决定。

满!足!你!们!

玉楼春

演员主创阵容都不差。

导演,是参加制作过《庆余年》《镇魂》等口碑剧的班底;演员,也有像辣目洋子这样的人气新人,以及温峥嵘等老戏骨。

热度更一点不低。

据猫眼统计,开播10天,保持全网热度第二,优酷古装榜第一,抖音剧集热度周榜第一。

变数,还是“那个男人”。

编剧于正。

效果的确抢眼,豆瓣分数至今捂着。

高赞评论前三,两个一星,一个两星(给金晨的)。

鉴于情况特殊,正式开吐之前,Sir觉得有必要提前申明。

开宗明义。

有一说一。

网传《玉楼春》抄袭根本无从谈起,什么融梗也都滑稽至极。

硬要提的话,“都是妒忌”。

当然,即使不提抄袭融梗和“致敬”。

小编想说——

于正引以为豪的“精明”,也终于无效了。

01

用典

点开《玉楼春》,首先惊艳Sir的还不是画面。

而是那首充满古风的片头曲。

可谓编曲醉人,歌词如画。

再细品歌词。

不由感叹,哪位少年如此才华横溢?

△截图来源:qq音乐

逐句欣赏,更赞叹不已。

可谓博学多才,短短百余字,蕴含诸多诗词名著。

光明典就有: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韦庄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

陌上开花,可缓缓归矣。

——钱镠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

疑似暗典的也有: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Sir一看作词,果不其然,少年于正。

由此可见,化用并不是症结。

而是化用如何贴切,符合故事情节,并且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在片头曲里……

才堪称高手。

当然,于正不满足于在歌词中挥洒才情。

剧中台词,句句致敬名作。

小编作为资深影迷,找彩蛋不亦乐乎。

李叔同在《晚晴集》里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于正跟上。

《玉楼春》里说,“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创作了江湖名药,“黑玉断续膏”。

疗法简单粗暴,药效奇好。

只要抹在伤口处,连断手断脚都能治好。

于正倍感震撼,继续跟上。

在《玉楼春》里,发明一款“白玉断续膏”。

同款治疗方式,同款治疗外伤的疗效。

这种只改一字的方式,可谓精细化用典,数字化创新,系统化资源回收利用。

不过。

要说于正精明,可不止这三板斧表面功夫。

02

故事

听完歌,说完用典,再看看剧里还有什么名堂。

且看开场。

女主林少春(白鹿饰)手捧画像,泪满眼眶。

男主孙玉楼(王一哲饰)街头卖艺,落魄难当。

有缘人为何至此?

想当年。

他,贵为当朝首辅之子,吃穿用度,俱是不凡。

她,身为户部侍郎之女,天真烂漫,一笑嫣然。

再回首,首辅还是那个首辅。

侍郎已经不是那个侍郎了。

女主之父,户部侍郎林远道,虽说为官清廉,从未贪过群众一针一线。

但那些贪官实在太阴险。

污他克扣纹银一万两、粮饷五万石,先帝不明真相判了葫芦案。

林远道被杖责八十,死于市前。

其妻服毒自尽,以求与夫阴间团圆。

独留十岁女儿林少春在人间。

林家嬷嬷认为林远道生前对她家不薄。

大难临头自己不能只求自保。

便将亲生女儿与林少春掉包。

这情节Sir着实看呆……

21世纪原创剧集,不仅还搞《赵氏孤儿》那一套。

且这狸猫换太子,也过于明目张胆。

女儿这边哭哭闹闹。

当着人家御前太监的面,就敢瞎编乱造。

智商?不要了。

逻辑?丢掉吧。

徒留一地卖惨狗血的廉价悲情,可惜了小演员瞬间眼球飞速转动的心虚演绎。

离开林家后,小少春跪在百戏班外面。

寒冬腊月,冻晕门前。

班主心肠软,不忍看她魂归天。

又听她要学女扮男装,以求为父申冤。

才勉强收下这弟子好让她如愿。

林少春白天想,夜里哭,做梦都想去首都。白天学戏,晚上读书,四书五经常伴身边。

做梦都渴望进宫面圣——好为父亲洗刷不白之冤。

好死不死,她遇到了孙玉楼。

那日是首辅寿辰,满朝文武皆来祝寿。

孙玉楼身为嫡子,主桌陪酒。

林少春偷偷打晕京城第一琵琶女,拿她琵琶穿她衣,来到宴席上一试音律。

砰砰……砰砰……

那是什么声音?

那是心动的声音!

当是时,琵琶金翠羽,弦上鹦鹉语。

一曲毕,满座宾客仍尽沉醉其中,细思其趣。

忽而,微风起,头纱扬。

容貌不再藏。

孙玉楼见色起意一见钟情,自坠情网。

送她玛瑙送她人参为她捧场。

都说烈女怕缠郎,林少春渐渐将自身遭遇淡忘。

沉浸在了爱的修罗场。

她跑,他笑,他们都顾盼神飞。

她逃,他追,他们都插翅难飞!

悲惨身世?不想了。

官场血仇?忘掉吧。

女主偷琵琶的举动,没头没尾;男主一眼奔赴爱情的样子,像极傻白甜。

这一切都为了强硬凑对。

至此,4集过去,一对命运殊途的苦命鸳鸯,可算礼成。

这是于正基本操作了。

后续也能猜到剧情大概走向——

卖惨,宫斗,踢翻大猪蹄子……

以及,怎么爽怎么来的逆袭。

只是小编没想到,于正还真给观众一个大惊喜。

百度百科上,《玉楼春》定位“古装合家欢爱情喜剧”。

合家欢?爱情?喜剧?

那多没意思。

于正出手,直接写出一个国剧新类型:

“无脑玛丽苏沙雕苦情恋爱剧”。

03

少些精明

很多人说《玉楼春》致敬了《红楼梦》。

小编仔细看,的确是一个模子。

尤其人物——

孙玉楼对应贾宝玉,性子顽劣,个性乖张,愚顽怕读文章,有时似傻如狂。

林少春对应林黛玉。

还有能干又泼辣的孙家三奶奶许凤翘(王熙凤),当朝贵妃的孙家大姐,远嫁的二姐、三姐……都能在《红楼》中找到原型。

且还是强迫症般,不多不少,就取名字中的一个字。

孙玉楼见林少春(当日她女扮男装)说:

只是觉得公子面善

似乎在哪儿见过

贾宝玉见林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但。

这就能说于正抄袭?

不不不,最多只是人家的“兴趣”。

吐槽归吐槽。

小编还是不希望附和某种“看你骂**就放心”的舆论正确。

一部剧是全剧组的心血,也是资方真金白银的付出。

《玉楼春》并非全方位的腐烂。

就说一个细节。

剧组为还原古代妆容,几乎所有女演员都剃光眉毛,再后期画上素雅的“柳叶眉”。

再看剧里。

打光置景,质感真实。

服装发饰,还原度和精细度也是国剧一流水准。

小编尤其记得开篇的一段长镜头。

闯入戏班后台,越过一个个忙碌的表演者。

有耍猴的,有杂技的,有在戴头冠的,有表演完刚下台兴致勃勃的……

热闹的群像一镜到底。

制作上诚意满满。

扒开这些表面的精致后呢?

满眼陈旧的套路桥段,过时的流量密码。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再说于正的“致敬”。

他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对《红楼》的喜爱,小编也能看出剧集呈现出的讲究。

但这种喜爱,究竟是创作者间的欣赏,还是攀附IP的表演?

目前来看,认为后者居多。

《红楼梦》作者在开头写下这么一段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成就《红楼》的,是“泪”,是“痴”。

是创作者看见世态炎凉,再凝视自我的困惑后,所感到的彷徨与犹疑。

于正信奉的是什么?

是精明,是对观众的算计,是对数据的迷恋。

戏外更明显。

于正热衷“营销”。

一次有效,次次穷追猛打。

上次给自己加戏,对网络上本没有什么争议的服饰之争,用“自己回应自己”的方式,挑起中韩网络骂战。

喜提热搜,网友夸奖。

这一次,同样套路用在《玉楼春》。

开始“网传”韩国网友剧集“偷”了韩国传统服饰,有各种韩语留言为证。

骂战再起。

后来又有网友不买账。

仔细扒了号称韩国人的留言,发现里面韩语像机器翻译的,点开账号也并不是韩国人。

质疑于正炒作。

于正再次挺身回应,一概否认。

回应末尾,还不忘继续煽动网友情绪,为自己的举动辩护。

滴水不漏?

无法分辨这一系列闹剧是否有意为之,但能看出,越来越多观众对这一系列无关作品的营销厌倦了。

说到底,观众已经学会聚焦“作品”。

而于正还活在过去爆款的辉煌里。

就看今年那些出圈的国剧——

《觉醒年代》,用极度考究的细节,为主旋律灌入一腔热血;

《叛逆者》,以立体复杂的人物,让传统谍战剧回归视野;

即使没流量,没营销,没大咖的《御赐小仵作》,也凭借满满诚意的悬疑戏,不浮夸的恋爱,在一众古装小甜剧杀出血路。

还有最近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对当代都市社畜的戳心还原,接地气的视角,持续制造热搜。

这些国剧里,小编看见了诚意,看见了创新,看见了技巧……

唯独,没看见“精明”。

“于正们”该醒了。

少些套路,少些手段。

多些对作品的真诚。

否则。

不断进步的国剧,等不了你。

擦亮眼睛的观众,更没义务等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于正的精明终于毁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