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三首 [复制链接]

1#

说到古代的“叠字”诗词,很多人都会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七组叠词,不仅在音律上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更是营造了极其凄冷孤独的氛围,将词人当时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而除了李清照,还有很多文人都曾写过叠字诗词,今天要讲的这三首诗词虽然不太出名,但每句都运用了叠字的手法,读来朗朗上口,美得令人叫绝。

1.唐代寒山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唐朝贞观年间和拾得齐名的诗僧,出身官宦人家,屡试不第后,遁入空门,隐居于天台山。

他的诗歌多写山水逸趣,世态人情,语言平白如话,可读性很强,这首《杳杳寒山道》便很能代表他的诗歌风格。

寒山又称“寒岩”,就在他所隐居的天台山。

诗歌首联总写寒岩地理位置,突出其幽远寂寥的特点。

颔联两句从听觉着笔,以鸟声来反衬山间之寂静。

接着第三联描写的是山中的气候,朔风拂面,积雪加身,当真是冷到了极致。

最后的尾联前一句依然是写山中之寒冷,末尾一句则表现了自己对季节流转不为所动的超然心态。

整首诗最为人所称道的还属叠字的运用,原本没有感情色彩的8个字,却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清冷幽深的氛围,将诗人想要表达的淡泊之情写到了极致,令人叹服。

2.五代无名氏的《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这首词的作者到底是何人,已无从考证,只知大概是五代之人。

要说这首词写得有多好,也不尽然,更何况作者还是无名氏,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主要还是因为叠字手法的运用,这在词中算是开了先河,对两宋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词的上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极其艳丽的春景图:淅淅沥沥的雨丝落在池塘里,泛起点点涟漪;池中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依相偎,好似在窃窃私语;池塘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着阵阵幽香,还有金*色的杨柳,在细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

紧接着下半阕,画面一转,一群婀娜烂漫的盈盈少女走出江村,来到流水潺潺的溪边,她们唱着,跳着,那艳丽的罗衣在夕阳的余晖发出耀眼的光芒,薄施粉黛的脸庞在霞光的映衬下,也更显娇艳。

全词每句都以叠字打头,无论是韵律还是语言,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上下两片,写景写人浑然一体,美得令人心醉。

3.元代乔吉的《天净沙·即事》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乔吉是元代著名文人,一生怀才不遇,致力于杂剧和散曲创作,他的杂剧作品多写爱情婚姻,语言华丽,富有辞藻,但因题材过于老套,后世评价一直不高。

相较而言,他的散曲成就更高,与张可久齐名,奇巧俊丽,雅俗兼备,备受后人称赞。

这首《天净沙》通篇叠字,又采用了白面的手法,清丽中显妩媚,自然中见风采,真可谓“妙语天成”。

全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句描写的是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烂漫春光,后三句描写的是女子的风韵体态,短短28字,一片鸟语花香的明媚之景,一位婷婷袅袅的佳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字里行间,充满了词人与心上人重逢的欣喜之情。

尤其是叠字的运用,将美景与美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令人叫绝。

除了这三首,你还知道哪些叠字诗词?欢迎一起来分享。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