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火锅的历史由来,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69452.html

随着冬季的到来,很多人都喜欢吃火锅,冬天的寒冷让许多人都开始很不舒服。冬天也没有什么饮食比火锅更适合,大家挤挤坐在一起吃着冒着热气的火锅不仅可以对抗气候的寒冷,还能互相给了抱团的力量,在桌子上增添大家的友谊。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火锅也是备受欢迎。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造出了现代火锅的原型,比如有西周的盘鼎,下盘可以放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了。到了汉代火锅类型就更加丰富了,前几年发现的西汉海昏侯墓就曾出土过一个铜火锅,但设计更加科学,可以更方便的取出烧尽的炭火,基本上跟现代火锅没什么不同了。

汉代还出现了鸳鸯锅。人们曾在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发现一件形制罕见的青铜鼎。鼎内被隔板分为五个区域,被称为五格濡鼎或分格鼎,有趣的是这个鼎的主人,是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董仲舒曾经当过他的相,所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按他的阴阳五行学说做的火锅,真是吃出学问了呀,那么汉代爱吃的火锅食材,都有哪些那,根据墓中食物和当时的文献,可以知道在刘非时代流行食材,肉类有,牛百叶、羊肚、马鞭、牛鞭、野鸡、鹌鹑等。

水产有河豚、黑鱼鳝鱼、甲鱼、鳜鱼和海贝等。蔬菜有笋、蒲菜、石耳、苏叶等。这种五格的样式还有爱吃火锅的曹丕臣下的五熟釜。曹丕非常得意这个发明,这事儿还记载了在了《三国志》里。现在北京故宫藏的清宫锡制一品锅就是个非常精致小资的五个小火锅儿,把肉切成片,放入滚烫的汤里涮的这种常规吃法,虽然汉代就有文献记载也出土过同鍪这样的炊具,但具体工艺最早记载在南宋《山家清供》一书中。作者林洪写了一道名字非常好听的拨霞供,做法是把兔肉和羊肉切成薄片,再用酒、酱、椒等调料腌制,等汤煮开,再涮之后蘸酱汁食用,跟现在的涮羊肉相比,

最大的不同,仅仅只是肉片预先调味而已。而我们今天熟悉的火锅样式来自清代铜火锅,它从历代之中发展成熟,清代时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的冬日佳肴。乾隆皇帝就特别爱吃。据史料记载乾隆44年8月16日到9月16日这一个月期间他就吃了27种火锅,共计60多次,乾隆48年正月初十在乾清宫大办桌火锅宴盛况空前,大猪蹄子火锅死忠粉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