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游禽喜欢整理羽毛,酱油瓶是用塑料做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游禽喜欢整理羽毛,酱油瓶是用塑料做的?——浸润与毛细现象。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可以在水中游泳的一些禽类,比如像鸭子,鸳鸯等,喜欢用自己的嘴去整理羽毛。还有,为什么用来盛酱油的瓶子是由塑料制作而成的。其实这里面有他的物理原因的,就是高中物理里面所学习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如果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现象。

比如说,在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和一块涂有蜡的玻璃板上,同样滴上一滴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水在玻璃板上就散开了,润湿了玻璃,而在涂有蜡的玻璃板上的那滴水,就没有散开,是凸起的。以上分别是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

把液体放在玻璃容器中,液体的表面有的是凹下去的,而有的是凸起的,凹液面的是浸润现象,凸液面是不浸润现象。

其实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一种表现。

(划重点)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液体分子,可能比液体内部稀疏,也可能比液体内部更密,这取决于液体和固体两种分子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是什么液体和什么固体接触。

(划重点)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密集,也就是说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分子间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液面出现凹下去的现象,液体和固体之间表现为浸润。

(划重点)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也就是说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就像我们讲到的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一样,液面有凸起的现象,液体和固体之间表现为不浸润。

现在我们再来解释,为什么像鸭子,鸳鸯这些游禽会经常用自己的尖嘴去整理羽毛。实际上这些游禽用嘴整理羽毛的最主要目的,是把其嘴上的一些油脂涂到羽毛上,使自身的羽毛和水不浸润。也就是说,让水不能够打湿它的羽毛,这样才可以让它在水里更好的游泳。比如不下水的鸡,一旦落水,鸡的羽毛会和水浸润,就成了落汤鸡。

酱油瓶用塑料制作,也是因为塑料和酱油不浸润,便于更好的倒酱油。

(划重点)毛细现象就是浸润现象的一种体现。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由于液体浸润管壁,液面边缘部分的表面张力使管中液体向上运动,当管中液体上升到一定高度,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液体边缘使它向上的力平衡时,液面稳定在一定的高度。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对一定的液体和一定材质的管壁,管的内径越细,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就越高。反之,不浸润时,液面是下降的。

毛细现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

比如说,居民楼一楼的墙根处比较容易潮湿,导致墙角潮湿的原因是因为地下的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所形成的毛细管上升导致的。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通常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者涂有沥青的厚纸。

我们在海边沙滩上玩耍时,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干燥的沙子,当我们用手轻轻的拍打沙子表面时,会发现有水从沙子中渗出。这是因为当我们拍打沙子时,促使沙粒之间的距离变小,相当于是使其中的毛细管变得更细,把沙子底下的水分,通过毛细现象提升上来了。

为了保存耕地下的水分,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实际上就是为了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从而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被毛细现象提升而被太阳蒸发。

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毛细现象的一些物理问题,你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