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没有让人失望,这次它选择连云港花果山作为越冬栖息地,打破了从前我们认为哈籍鸳鸯冬季只在湖北越冬的认识,可见生活在兆麟公园的鸳鸯,其实它们越冬范围很广,只要环境适宜,城市内似曾相识的公园、景区,都能成为它们的落脚地。”
3日,兆麟公园“鸳鸯守护人”车春虎告诉记者说,去年中科院的专家和冰城“鸳鸯粉”共同环志的一只雌性鸳鸯“”号,向大后方成功传输回来最新的数据信息,证明“哈籍鸳鸯”南迁有了新的越冬地,说明兆麟公园里常年生活并繁育后代的鸳鸯,野外生存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
据了解,“”是一只今年5岁大的雌性鸳鸯,为了弄清“哈籍鸳鸯”的迁徙情况,去年8月份,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与车春虎等“鸳鸯粉”志愿者一起,给园内生活的鸳鸯“可可”安装了环志()和太阳能GPS野生动物追踪器,并详细测量、记录了它的体重、身高、翅长等基本数据。
这个追踪器价值余元,轻量化设计,太阳能的很方便。它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信号更强,鸳鸯戴上后在哪越冬、飞多远“一目了然”。去年与“可可”一起环志的鸳鸯有20多只,但幸运的是,唯独“可可”被一眼相中,当选为新GPS装置佩戴试验的“首飞者”。
去年11月“”开始南迁,迁徙路线经过了辽源、丹东、烟台、连云港4站。当它飞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内的花果山风景区,卫星“跟踪图”显示它在大圣湖四周的落脚点和飞行轨迹密密麻麻。
“年的时候,我们曾给兆麟公园3只鸳鸯佩戴过GPS定位器,追踪发现鸳鸯最后的越冬地是在湖北省天门市。”车春虎说,江苏到湖北还有很长的距离,起初大家以为,“”只是在迁飞途中累了,在连云港花果山这里“歇歇脚”,可一个多月时间它都没有要走的意思,每天就是“游山玩水”,而且后来活动范围就固定在了大圣湖湖畔,这证明“”已然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越冬栖息地。
“
“因为喜欢才会留下来,也许是它发觉花果山与兆麟公园的环境都很适宜,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吧”,车春虎通过向当地了解到反馈的信息是,花果山大圣湖栖息了许多的鸳鸯、野鸭子、??等野生鸟类,“有这么多的伴儿,不用害怕孤单了。”
”
据介绍,这次安装的卫星追踪器,可以太阳能充电,轻量防水,预计使用寿命3-5年。研究人员可在电脑上收到追踪器发回来的鸳鸯飞行的经度、纬度、速度、高度等信息,更好地了解鸳鸯的越冬情况。
兆麟公园最早在年就迎来了野生鸳鸯“定居”,20多年来“哈籍鸳鸯”数量不断壮大,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鸳鸯“落户”市区内公园已变得常见。国内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也同样迎来鸳鸯的青睐与频频“光顾”。年夏天,兆麟公园内南迁而来的鸳鸯共跳巢20窝,出生幼仔只,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鸳鸯“进城”成为一景,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
预计“”,将会在3月中旬左右重新飞回到兆麟公园。等到它回哈后,研究人员将从它身上戴的“小盒子”里继续解密飞行大数据,帮助研究鸳鸯的迁徙路线、规律和栖息地分布及范围等,以更好地保护这一群体将来繁衍生息。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王铁军照片由车春虎提供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