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一首 [复制链接]

1#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在学习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先来朗读一遍古诗,然后学习古诗。

1古诗三首《绝句》

课文内容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①,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②,

沙暖睡鸳鸯③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xiāng)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历经唐朝社会由盛而衰,饱受艰难困苦,诗作大多反映现实生活,被称为“诗史”。他擅长各种诗体,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

古诗赏析

这首在成都草堂挥毫而成的五言绝句,如同一块璀璨的宝石,在初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诗的开篇便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浣花溪畔明媚的春景,色彩浓烈而笔触简洁,仿佛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随着诗人的笔触深入,和煦的春风、初绽的花朵、如茵的芳草和馥郁的芳香,交织成一幅五光十色的春之图,仿佛能闻到春天的气息,触摸到春天的脉搏。在诗人的巧妙安排下,初春最具代表性的动态与静态景物被巧妙地勾勒出来。溪水潺潺,春鸟啾啾,生机勃勃;而春日暖阳下,鸳鸯在沙洲上静卧,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温暖。整首诗意境深远,格调清新,仿佛是一曲悠扬的歌谣,唱出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流畅,描摹景物细腻入微而不露痕迹,展现了杜甫别具一格的诗歌魅力。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明媚的春光之中,与诗人一同感受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古诗注释

①迟日:春日。指春天《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鸳鸯:一种水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常常出双入对。

古诗译文

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

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古诗主题

《绝句》一诗如春风拂面,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其语言自然流畅,仿佛山间清泉,叮咚作响,让人心生欢喜。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带着生命的色彩,跳跃在读者的心间。格调清新,意境明丽,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诗中所描绘的春色盎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力量。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欢愉与闲适。他的心情如同那明媚的春光,温暖而明亮,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这种情感,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欢喜,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美丽的春色之中,与诗人共享那份宁静与快乐。

课文疑问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先概括其特点,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答:“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翩翩起舞,忙碌的身影中透露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仿佛是在为大地织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而鸳鸯则悠然自得,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然游荡,宛如一对恩爱缠绵的情侣,透露出春天的温柔与浪漫。一动一静,两者相映成趣,犹如一首优美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魅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关键字词

读音:yuan整体认读,组词:鸳鸯文鸳鸳鸯楼

读音:yang后鼻音,组词:鸳鸯鸳鸯湖

希望大家在课后也可以收集一些春天的诗,例如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等等,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大家可以在课后把春天画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