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戚继光是如何训练出战斗力惊人,而且战无不 [复制链接]

1#
说到戚继光,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历史上的抗倭名将。而与戚继光齐名天下的,则是他身后那支作战能力极强的“戚家军”。这支军队自明朝嘉靖年间由戚继光创建,他们在抵抗倭寇、北御蒙古的战斗中都体现出了惊人的战力。一直到明朝末年,活跃于辽东战场的“戚家军”,即使是百战百胜的满洲军队对其仍不敢小觑。在明朝中晚期,政治、军事都已经腐朽不堪的情况下,为何“戚家军”能够百战百胜?戚继光剧照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嘉靖七年(年)生于山东登州(今烟台蓬莱)一个军人世家。成长在军人世家的戚继光从小就受到来自父亲的严格教育,来自家庭的熏陶,使得戚继光自小怀抱忠心报国的志向。戚继光17岁时承袭祖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山东一带沿海的防守,开始自己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戚继光上任时,面对侵扰我国沿海的倭患,他立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远大抱负。嘉靖三十一年(年),戚继光在山东参加武举考试,一举中第。第二年,他被提拔为山东都指挥佥事,开始全面负责防海抗倭的重任。此后十余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一直到广东的万里海疆,哪里有倭寇,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的军旗就出现在哪里。戚继光戚继光和“戚家军”明代的军制,主要是以卫所制为主,卫所制对于早期明朝的集权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明朝中期开始,卫所制已经开始糜烂。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是兵员素质奇差,毫无战斗力可言。在福建和浙江,就曾出现过几十个倭寇长驱直入我国沿海腹地,当地军队却不敢出击的尴尬局面。戚继光刚到浙江上任时,就因久攻倭寇占据的堡垒岑港(今定海西北)不下,而被革职。戚继光从刚开始和倭寇作战的失败教训中,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彻底平定倭患,唯有抛弃卫所军,编练一支有别于官军的新军。嘉靖三十六年(年),戚继光上书胡宗宪,主张编练浙兵,提出“以浙人守浙土”的建议,由此开始了“戚家军”的创军之路。戚家军募兵“戚家军”的招募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浙江义乌县、仙霞岭山区的“矿工”;另一种是义乌县当地的地主武装——义乌乡团。这些人身体强壮,而且具备一定的战斗经验。戚继光不仅对兵员的招募严格把控:规定凡是住在城市里的市井滑徒不用、当过兵打过败仗的不用、在官府里当差的不用,而且还对他们晓以“保家卫国”的道理。很快戚继光招募了一批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的优秀兵员,总计三千人,这就是成军后戚家军的主要骨干。戚家军练兵戚继光训练“戚家军”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给官兵灌输“卫国卫民”的思想,并把它放在训练的首位,一改明军训练之风气,为以后的作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改革训练内容和方法,不仅要求官兵熟练掌握刀、枪、狼筅(xian三声)、火铳等各种兵器的训练内容,还设置有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改革了长、短兵器,重视以长击短、长短结合、以短护长的训练内容,这些对于提高士兵的作战素质和部队的战斗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纪律训练和战术技术紧密结合,明确军队的军纪、号令和各种制度,并编印成册,让士兵背诵熟记,并随时进行考核,把军纪融入训练中,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戚家军战术提到“戚家军”就不得不提这支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鸳鸯阵”。戚继光的鸳鸯阵是专门针对倭寇的战术和兵器而设计的,是在唐顺之的鸳鸯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鸳鸯阵”是以十二人为一个小队,每队设队长一名,牌兵(盾牌兵)两名,狼筅兵二名,长枪兵四名,短兵(镋钯手)两名,另有火头兵一名,负责挑锅做饭,不参与战斗。参加战斗的十一人,除队长外,共十人,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牌兵站在最前面,其后是狼筅兵,之后是两名长枪兵,最后是镋钯手。战斗时,牌兵负责防御;狼筅兵负责格挡倭寇的长刀以及阻挡敌人的视线;长枪兵主要用来进攻,杀伤敌人;镋钯手负责保护长枪兵,防止倭寇靠近。这套战术有攻有守、攻防兼备,在尽力杀伤敌人时,又能保护我方士兵,减少伤亡。戚家军的“鸳鸯阵”以上就是戚继光通过募兵、训练到战术运用创建而成“戚家军”。自建军以来,“戚家军”曾先后和倭寇作战80余次,取得了著名的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卫大捷等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嘉靖四十五年(年),在中国沿海横行多年的倭患终于被肃清。倭寇戚继光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治军和练兵上,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两部著作,是他数十年练兵和作战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我国古代军事训练理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戚继光编练的“戚家军”能有如此强悍的战力,是因为戚继光善于借鉴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从中进行改革,找到符合实际作战的训练方法,所以才最终训练出了一支具备“卫国卫民”思想,并且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然而,正是这样一支心存“卫国卫民”思想的强悍军队,在晚明辽东战场上,为大明皇朝战斗到了最后一人,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到惋惜。您的阅读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欢迎您留言、评论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