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1514.html(接上回)
运粮救锦州
第六十一回,小丫头莲花儿走来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柳家的道:“就是这样尊贵。不知怎的,今年这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昨儿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去,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三千个来。”
亲戚家,满清和大明在书中是薛家和贾家,是亲戚。
粥米,大米。
四五、三千,吴三桂趁清军疏忽,往锦州偷运了三千四百车,一万五千石大米。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忽见蕊官赶出叫:“妈妈姐姐,略站一站。”一面走上来,递了一个纸包与他们,说是蔷薇硝,带与芳官去擦脸。
彩云笑道:“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蔷薇硝,前面说过代表围墙,消灭。
茉莉粉:秣厉,秣马厉兵,代表粮食。
蕊官,在宝钗处作丫头,代表宝钗,皇太极。蕊官拿出蔷薇硝,代表皇太极下令围锦州。
不是硝,是茉莉粉,芳官用茉莉粉替去蔷薇硝,反面史实是皇太极围锦州,断粮草,而洪承畴安排吴三桂往锦州偷运了粮食,秣马厉兵,破坏了围城行动。
第六十二回,射覆时,宝琴说了个“老”字,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
这段话一则举例说明射覆的规则,二则透露松锦之战的情形。
私相传递:吴三桂往锦州偷运粮食,传递之后,大家都知道了。
药:解药,用于解围的药是粮食。“药”字即是上一轮射覆的答案,又是作者给读者出的新一轮射覆,覆“药”,解药,解围,当射“围”。说的还是围困锦州。
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鸡栖于埘:出自《诗经.国风.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羊牛,腥膻,羊牛下来,代表异族入侵。
不日不月,说的正是“大明”。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我华夏将士上战场,但愿不要忍受饥饿。还是在说锦州被围困、断粮。作者把这个典故安排在酒席上,何等心情!
只见平儿走来,问系何事。袭人等忙说:“已完了,不必再提。”平儿笑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省的将就省些事也罢了。能去了几日,只听各处大小人儿都作起反来了,一处不了又一处,叫我不知管那一处的是。”
这里用“平儿”暗示“屏”、“围”,围城有何事?袭人代表的吴三桂说:“已完了,不必再提。”此时,粮食已运完了,不必再提。吴三桂机智,作者更机智!
崇祯帝催战
第五十九回,黛玉又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紫鹃听如此说,一面便将黛玉的匙箸用一块洋巾包了,交与藕官道:“你先带了这个去,也算一趟差了。”
匙箸:箸,筷子,快!谁的筷子?黛玉的筷子,崇祯帝的催战诏书!就在洪承畴准备稳步推进的时候,因兵部尚书陈新甲言边战旷日持久,粮饷靡费,应速战速决。崇祯帝下诏催战!
黛玉要出去逛逛:洪承畴在崇祯帝的催促下改变原策略,主动出战。
幺蛾——明清对决
第六十二回,湘云限酒底酒面,众人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玉便道:“你多嗑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嗑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这一段信息较多,作者提示“这一串子,有些意思。”
“想一想”、“多嗑一钟”,是作者为突出重要内容,故意铺垫一番。
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指明军,孤骛,野鸭子,指清军,齐飞,说明事件:双方作战。
风急江天过雁哀,化用自陆游的《寒夕》
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
月明,明;庭户,朝廷;碪,崇祯。
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明崇祯朝
折足雁:或叫作“折脚雁”,上红一点、下绿斜三点的“和牌”,或叫“蛾牌”、“幺蛾”。第七十六回,黛玉联诗“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就点明了“幺蛾”这张牌。
说明事件地点:图解,松锦之战的战略地图正像这张“幺蛾”。
九回肠:取自明代丘刘《悼长孺》
江流曲似九回肠,愁思非春亦自伤。
明月不知人世变,夜来依旧下西厢。
诗中暗指《西厢记》。《西厢记》中孙飞虎带兵围普救寺,此处影射皇太极派兵围锦州。
鸿雁来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指大雁排成一斜行。宾,宾客,指异国来使。这里指松锦之战中,满清从松山、杏山一直深入到塔山,像大雁排成一行。
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是暗示皇太极指挥的松锦之战。
隔院砧:出自清代汪松《秋歌》
隔院砧何急,虚窗月自圆。
不堪思往事,欹枕夜如年。
隔院砧,与满清隔院的是大明,砧,指崇祯帝。
捣衣声:出自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日平胡虏:说明战事为胡虏边乱。
榛穰、榛子、隔院砧,几个榛、砧,暗示黛玉为崇祯帝。
铁锁缆孤舟——松山绝境
湘云说道:奔腾泙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奔腾泙湃:出自欧阳修《秋声赋》“忽奔腾而砰湃......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提示,此处在说战事。
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是说战事在海边,且正逢南海大浪。
铁锁缆孤舟:这是一副组合牌。具体是哪几张牌组合的?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有“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提示到“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去寻找。第四十回,鸳鸯说得清清楚楚。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
宝钗,皇太极在松锦之战中围松山时,打的这副牌就是“铁锁练孤舟”,表现的是清军在松山围困明军的阵形。牌中五组“三点”像瓮一样将“六点”围在当中,唯一的开口面向大海。
这句又暗指赤壁之战。因兵士不擅水战,曹操将船用铁锁连在一起,接下来就中了诸葛亮、周瑜的火攻之计。战船熊熊燃烧,曹军无处可逃,纷纷投江而死。
松山被围,明军欲向西突围,遇凿山峭壁,清军不断缩小包围圈,明军只能向南溃逃,纷纷投海而死。被海水淹死的明兵“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宝琴说,“请君入瓮”,大家说“这个典用的当”。松山的确被围成了瓮,开口在大海。
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当时南海大浪,无处可逃。
《明季北略》记载,洪承畴被围,又逢南海潮头,顿起四十余里,兵不得安营,承畴知事急,移师西旋,大清兵尾其后,师近濠,吴三桂等督众填濠而过,守者射之,矢如雨下,众不能支,遂大溃,俱南走海滨,为大清军所逼,十三万众尽溺死。……遂破松山,获承畴。
再看牙牌令中,宝钗的四句诗
双双燕子语梁间水荇牵风翠带长
三山半落青天外处处风波处处愁
双双燕子语梁间,化用宋代向子諲《南歌子》中句
窥人双燕语雕梁……
今朝真不负风光。
绝胜几年飞梦绕高居。
说的是满清窥伺大明多年,终于如愿入主中原。
水荇牵风翠带长,取自杜甫《曲江对雨》中句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深驻辇,暗指明军被困;芙蓉,指黛玉,崇祯帝;焚香,指祭祀。
作者引用这首诗是指松锦之战后,崇祯帝误以为洪承畴殉国了,为之设坛祭祀。
三山半落青天外,取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满清入关,中原被其瓜分了。“三山半落青天外”是字谜,明确说出“清”。
处处风波处处愁,出自唐寅《题画廿四首》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诗中芦苇、满蓑,指出胡虏,满清。
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岫烟便射了一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
此为杜甫《对雪》中诗句“瓢弃尊无绿”。其尾联为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皇太极对松山的围堵极为严密,与外界消息隔断。松山激战,除吴三桂及少数兵将逃出,其余大部均被消灭,是书中的“蔷薇硝”。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