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黛玉的鹦鹉,隐藏着的五个深刻的意义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黛玉教鹦鹉学诗是红楼梦里面的经典情节。那么红楼梦作者设计这个情节,有什么寓意呢?

总结起来,一共5点,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第1:黛玉的鹦鹉,象征黛玉的独孤。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情节回顾:

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

黛玉和紫鹃听到鹦鹉念黛玉素日所念的诗词,都忍不住笑了。

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这一情节设置在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悬心宝玉的情况,远远地站在花荫之下,眺望宝玉的怡红院。

此处有一个疑问?

黛玉既然悬心宝玉的情况如何,她为什么不直接进去怡红院探望呢?

这就是她与薛宝钗最大的不同,这是黛玉的矜持。她不可能像薛宝钗那样公然托着药丸进怡红院,唯恐天下人不知她关心宝玉的张扬。黛玉的矜持,即是她的涵养,也是她的情感值得敬重的原因。

也是在这一回里,黛玉默默遥望怡红院时,她心里想着“她如何不来?她此时应该来打个花胡哨的”。

这个“她”指的是王熙凤。这是侧面描写黛玉心思之灵巧,对于世事洞若观火,小小年纪便看透了世事人情之真伪。

过一会儿,果然看见王熙凤搭着贾母的手,后面跟着邢夫人,王夫人,周姨娘等,一大群人进了怡红院。见此情景黛玉默默感伤,有父母之人的好处,继而洒下孤女之泪。此时紫鹃来寻她回去吃药,回到潇湘馆之后,才有了黛玉教鹦鹉念诗这一情节。

孤女黛玉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内,日常相伴着她的只有一个贴心侍婢紫鹃,另一个家中带来的丫鬟雪雁,以及此时一碗等待饮下的药,和一只能替她说出心中的话儿的鹦鹉。

而宝玉的怡红院内,此时却是人声鼎沸,一片关怀萦绕在宝玉的身边。红楼梦作者用这样一静一闹的情节,忖托出了孤女黛玉孤独凄凉的处境。

所以,红楼梦设置黛玉教鹦鹉念诗这一情节,首先是为了侧面描写,黛玉的日常生活里面孤独凄凉的处境。

第2:鹦鹉,是宝玉对黛玉不能被取代的忠贞之爱。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儿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是真心叹服?

他们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

架上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成诗,我

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笔墨不要传出

去,如今也没人知道呢。”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

这一回里,宝玉将黛玉等人的诗稿外传,黛玉听了后,赶紧问宝玉可是真话,宝玉自己说“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鹉”。

这是一语双关的写法,红楼梦里面明确写到,传唱黛玉的诗文除了鹦鹉之外,就是宝玉。鹦鹉是替黛玉说出了她的心曲,而宝玉是替黛玉传颂她的才华。真可谓知黛玉之诗语者鹦鹉,惜黛玉之才华者宝玉。

所以,宝玉也是影射鹦鹉,鹦鹉也是影射宝玉。

明朝有鹦鹉诗言:

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这首诗的意境,有没有一种特别眼熟的感觉?

红楼梦曲——终生误: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古人将鹦鹉寓意爱情。宝玉自比鹦鹉,又和鹦鹉同为传唱黛玉的诗词,所以,这鹦鹉也是影射宝玉,以及影射宝玉对于黛玉,无法被替代的忠贞之爱。

鹦鹉诗和红楼梦曲终生误,也是暗暗契合这个主题。

第3:以鹦鹉寄言黛玉无可奈何的命运。

汉代名士祢衡,一生性情不羁,才华横溢,留有传世名作—鹦鹉赋。

全文如下:

鹦鹉赋

汉代/祢衡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全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绿衣翠矜。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戈,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身。故献金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翅羽。

流飘万里,崎岖重阻。踰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拢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悯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感平身之游处,若壎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

想昆仑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于薄躯。期守死以抱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祢衡是汉代的名士,但是因为性情桀骜不顺,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跟黛玉之副钗的晴雯非常相似。

鹦鹉赋是一篇结构非常精巧,语言清丽,寄情巧妙的佳作。据说祢衡写此赋,一气呵成,并不曾修改。

一来当然是祢衡才华的担当,二来也是因为此赋,就是祢衡心曲的寄托,才得成就这一篇妙手天成的经典之作。

鹦鹉赋是描写鹦鹉的美丽,聪明,高洁,以及被捕获后,不得已的屈从。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初进贾府的黛玉,和父亲林如海亡故之后再进贾府的黛玉,不同的处世方式后面藏着的心酸。

黛玉第一次进府时,她的性格是带刺的,是骄傲的,别人对她略有不恭,她就生气怼人。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一个被怼得讨饶,另一个被怼得一声不吭,客居在贾府的黛玉为什么这么霸气?

因为父亲林如海尚在,她的人生还有退路。

可是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再进贾府就不一样了。她带来了许多礼物分送姐妹们,虽然也是她对姐妹们的情意,但也是无声地表达黛玉的性格较之从前圆融了。而且后文还描写到,她对粗鄙的赵姨娘都十分客气。

宝钗劝她吃燕窝粥养生时,她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心声:

况我又不是他们家的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着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我还不知进退....

这一段话,读来甚是心酸。黛玉道出了多少天下间离了父母,依附在他人门下的孤独客的心酸。祢衡的鹦鹉赋也是表达的这种情感,赋文说被捕获后的鹦鹉,为了免遭杀害,如同女子出嫁,痛别父母,痛别故乡,依附夫家而曲意承欢,又如同臣子恭顺君王,而低眉顺眼。

鹦鹉赋云:

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黛玉诗言: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祢衡这篇鹦鹉赋,极度形象全面的描述出鹦鹉高尚的情操,超高的智商,以及无可奈何的命运,这一点也与红楼梦女主人翁黛玉的命运十分契合。

所以,黛玉的鹦鹉也有影射黛玉无可奈何的命运的意思。而且更为耐人寻味的是祢衡作完鹦鹉赋之后,他被杀害的地方就叫鹦鹉洲。

黛玉教鹦鹉念素日自己所作的诗词,后文会不会因为鹦鹉而遭受名声的污蔑,继而招来祸事?因为八十回后的文本已经遗失,所以也不好妄加猜测了。

不过,结合祢衡的鹦鹉赋和祢衡的结局来看,黛玉教鹦鹉念诗这一情节的设计,绝对是意味深长的。

第4:鹦鹉,也是喻意宝玉和黛玉最终的结局。

《太平广计》里面记载:

陇右百姓刘潜家大富,唯有一女,初笄,美姿质。继有求聘者,其父未许。家养一鹦鹉,能言无比,此女每日与之言话。后得佛经一卷,鹦鹉念之,或有差误,女必证之。每念此经,女必焚香。忽一日,鹦鹉谓女曰:“开我笼,尔自居之,我当飞去。”女怪而问之:“何此言邪。鹦鹉曰:“尔本与我身同,偶托化刘潜之家,今须却复本族,无怪我言。人不识尔,我固识尔。”其女惊,白其父母,父母遂开笼,放鹦鹉飞去,晓夕监守其女。后三日,女无故而死,父母惊哭不已。方欲葬之,其尸忽为一白鹦鹉飞去,不知所之。

释义:

陇右富人刘潜家里有一个女儿,刚刚十五岁,因为生得极美,所以求聘者无数。刘家养了一只鹦鹉,他家的女儿整天教那只鹦鹉读佛经,每次教鹦鹉读经,这个女儿都要焚香,十分虔诚。

后来有一天鹦鹉说:“你打开笼子让我走”。刘家女儿惊问原因,鹦鹉说:

“你我本是同类,只是你今生托生在了人类中,我先回去了,你别怪我没有告诉你”。

后来刘家人就打开笼子放鹦鹉走了。鹦鹉走后第三天,刘家的这个女儿也无缘无故地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也有形容知己的含义。当然也有时用来比喻爱情之意。关于“同类”“知己”这个问题,宝玉和黛玉曾经彼此互相印证过:

看原文:

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

这一段,一问一答间,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的试探与允诺。

释义:

黛玉的意思是:“世间美女众多,你将如何取舍?”

宝玉答:“天下美女虽多,我却只爱你一个”。

黛玉又问:“水止珠沉,奈何?”意思就是:“我死了,你怎样”?宝玉答:“你死了,我做和尚”,黛玉又说:“不能骗人”,宝玉答:“说到做到”。

前面已经论证过黛玉的鹦鹉,也有影射宝玉之意,宝玉和黛玉,之间互为知己,自然是同类。如同刘女与鹦鹉是同类一个道理。

后来鹦鹉飞去后,刘女亦死,这也是影射黛玉死后,宝玉心出家为僧的结局。

同样是以佛经入道,同样是互证同类,同样是最后一起消亡。所以,黛玉的鹦鹉也是影射了黛玉和宝玉两人最终的结局。

第5:鹦鹉也寓意黛玉的贴心侍女——紫鹃的结局,会因为思念黛玉而亡。

《虞初新志》里收录了,这样一个关于鹦鹉的故事。

有位原籍江西的官员从福建做官回来,带回一双鹦鹉,它们俩朝夕共处,感情很好,像兄弟一样。官员把鹦鹉分别送给了姓陈、姓韩的两位书生,两位书生也是好友,经常相互往来。鹦鹉总跟他们一起去串门,见到对方就很开心地喊着“哥哥好”。

过了一段时间,陈生书斋里不知道进来了什么小动物,把鹦鹉扑杀了。陈生很悲伤,告诉了韩生。韩生也很难过,回家之后,对架上的鹦鹉说:“你的小伙伴已经不在了。”

鹦鹉听到之后,在架子上来回腾跃,跳脚大喊着:“哥哥死,哥哥死!”从此就不再喝水进食,几天之后,也死去了。

黛玉的丫鬟紫鹃,一开始是贾母的二等丫头。黛玉来时,身边只有雪雁一个丫头,贾母怕黛玉不遂心,所以特意把身边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的给了紫鹃。后黛玉给鹦哥改名叫紫鹃。而鹦哥也就是鹦鹉的俗称。

黛玉和紫鹃情同姐妹,紫鹃对黛玉的关心也远远超出了,一个婢女对主子的情感范畴。

她为黛玉情试莽玉,故意骗宝玉说黛玉要回南去。当时就把个宝玉急得呆病发作,贾母先不知原因,看见紫鹃还怒火中烧,后来问清原因,也不由得叹息,用及其慈爱的语气对紫鹃说:

“你这孩子,素日是个最伶俐的,知道他有个呆病,平白无故哄他做什么”?

贾母对紫鹃的态度急剧的转变,是因为她被紫鹃对黛玉的忠诚爱护之心所感动,这远远不是一个婢女的情感,而是一种至深的姐妹情谊。

从紫鹃先叫“鹦哥”,后又更名“紫鹃”来看,紫鹃最后定是因为思念黛玉而亡。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紫鹃笑道: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

此处紫鹃明言”她和黛玉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足见两人主仆情谊之深厚。而且紫鹃之名,也是杜鹃的意思。从紫鹃为人的情谊深厚,以及杜鹃啼血这个典故来看,设若黛玉死,紫鹃必定会因为思念黛玉泪尽而亡。

所以,黛玉的鹦鹉也是暗写紫鹃的最终结局,会因为黛玉之死,泪尽而亡。

总结:

从文学寓意方面看,黛玉的鹦鹉象征着爱情,象征着聪明,高洁和忠贞。也从很多个不同的角度,影射了宝玉,紫鹃,黛玉等人的命运和结局。古代歌颂描写鹦鹉的诗词很多。黛玉教鹦鹉念诗,看似闲闲一笔,但是,却隐藏着非常深刻的寓意。从小说的文化内涵上讲,红楼梦确实博大精深,值得一读。

图片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