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薛涛与元稹 [复制链接]

1#

在成都,有一个与杜甫草堂同等重要的建筑,叫望江楼。望江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建,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望江楼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共四层,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插脚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基还有石栏围护,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又有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

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非凡的才华,却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究其原因,大约与性别和身份有关;在古代中国,女子是不被重视的,何况她还是一名歌妓。好在成都人民对这位女诗人顶礼膜拜,所以,有了望江楼和薛涛井。

薛涛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吏薛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自幼深得其父悉心栽培,8岁便能吟诗,14岁父亡,遂担起家庭重担。在那个时代,弱女子要想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歌喉和才学,别无他途。于是,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诗妓,尽管她卖艺不卖身,但在人们眼中,也是没有地位的。

据说薛涛凭借一首叫《谒巫山庙》的诗歌展示了才华。这首诗深得节度使韦皋器重。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雪月和清丽凄婉,而是怀古怅今的精深之作,使韦皋大为惊叹,以至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虽然薛涛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盆地之外。

作为名噪一方的诗妓薛涛,与之交往过的文人雅士举不胜举,大诗人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即是典型代表。薛涛亲自制作过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清雅别致,她用这种彩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唐朝风行的彩笺题诗都学的是薛涛的做法。以至于这种风气流传至今。成都的文人喜欢把诗写在明信片和书笺上与文友诗友互赠,即是唐朝就流传下来的遗风。薛涛的许多行为千百年来为成都人效仿。

薛涛与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中唐诗人元稹一见钟情。彼时,薛涛42岁,元稹31岁(妻子韦丛已去世),对于这一段姐弟恋,我所知道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三个月,另一种则认为他们相爱了四年。不论哪种说法更准确一些,可以肯定的是,现存薛涛《洪度集》里的爱情诗,大多写于这段日子。“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从这些爱情诗里可见当时元稹与薛涛爱得至深,然而后来,他们却因一些小事发生了不快,感情渐渐出现裂痕。不久,元稹接到了调令,要赶回长安,临行时,薛涛特地到泊在锦江的船上去为他送行。薛涛为元稹摆上酒菜,二人相对无言。当帆船启程,薛涛站在岸边,默默地看着元稹渐行渐远,脸上已是泪洒千行。

位于望江楼旁的濯锦楼,建于清嘉庆十九年,设计成船舫形状,纪念的是薛涛为元稹送行一事,如若薛涛在天有灵,看到后人对她如此尊重,栖息于锦江边的灵魂一定也会知足了。

元稹离开后,薛涛没有了寄托,便把自己对元稹的万千思念通通写在了诗笺上。她用自制的诗笺作了一百多首情诗寄给元稹,“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表达对元稹无尽的思念之情。元稹接到薛涛的诗后,为她的真情所动,埋藏在心底的感情随之萌生。“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表明了元稹依然爱着薛涛。

巴山蜀地与长安,相隔数千里,元稹再也没有到过成都。元稹调任浙江,遇到了另一位才女,就与其结为百年之好。薛涛得知消息后,痛苦之情无以复加,发誓终身不嫁。

尔后,薛涛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将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尽管浣花溪旁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