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瓶梅里的武松和水浒传有什么不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比较好 https://m.39.net/pf/a_4619541.html

武松这个文学形象,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得益于《水浒传》的故事,武松打虎成为中国人的第一印象。

无论是影视片还是戏剧,对于武松的形象都是非常正面的展示,武松就是英雄的代表。

在《水浒传》里,武松单独的故事就有十回,除了景阳冈打虎,还有杀嫂报仇、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可谓威风凛凛。水浒里的武松就是正义,拒绝一切女色。

武松除了是《水浒传》的主角之一,还是《金瓶梅》的出场人物,虽然戏份不如《水浒传》多,但是一头一尾的出现,却很关键。

金瓶梅里的武松跟水浒不同,同样是打虎英雄和杀嫂复仇,武松的人物形象和道德感却有些摇摇欲坠。

同样是武松,为什么在两部小说呈现截然不同的场景呢?

首先是武松出场的不同。《水浒传》里的武松,一出场就是景阳冈打虎,场面生动形象,威风凛凛。《金瓶梅》里武松的出场,是借着应伯爵口中说出的,没有了打虎的场景。

《金瓶梅》还对武松的穿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用血腥衲袄来形容,这可是非常有血腥气的,这也为后来武松的人设定下了基调。

其次,是武松道德感的削弱。《水浒传》突出的是“替天行道”的争议,突出英雄气质,道德形象高大。《金瓶梅》则以客观的笔触描写了商业社会和城市生活,呈现出武松的复杂性格和欲望。

比如,潘金莲对武松一见钟情,对武松非常热情,武松对此非常害羞,经常低头不敢看,面对潘金莲言语的撩拨也是无动于衷。

之后,潘金莲对武松主动示爱,在一个雪天的中午,潘金莲打扮得性感撩人,在武松房间备好了酒菜。执意不肯等回来,就要跟武松一起喝酒聊天。不仅主动敬酒,言语撩拨,还去捏武松的肩,还说了一句:“你若是有心,吃我半盏残酒。”

潘金莲这个人物,在《金瓶梅》里是逐步黑化的,她一开始爱上武松是情有可原的。而武松在潘金莲挑逗的过程中,一开始虽然感到不自在,却低头不言语,显示出焦躁。

这种反应,被潘金莲误解为害羞,于是不断进行下一步试探。等到潘金莲说出那句话时,武松已然躲不过,只能把酒撒在地上,推了潘金莲一把,破口大骂:“我武二不是败坏风俗的猪狗,嫂嫂不要不知廉耻!如有风吹草动,我武二的拳头可认不得嫂嫂。”

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两个人也就撕破脸了。潘金莲遭到了武松的无情拒绝,命运就此发生转折。

作者真是通过这些细节,不动声色动摇了武松的正义感。

后面,小说用一场残酷的虐杀,进一步解构了武松的形象。

《金瓶梅》里,西门庆是纵欲而亡,并非武松所杀。而潘金莲,也是等到七年之后,才被武松手刃复仇。

小说第87回,潘金莲被吴月娘撵出家门,在王婆处等着发卖。武松二话不说拿出两银子,骗王婆和潘金莲说要娶嫂嫂,跟侄女迎儿一起生活。

这一回,武松对潘金莲可是真的欺骗。等到潘金莲穿上红衣服嫁过去,发现等待自己的竟是一场血腥的谋杀。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武大的女儿,武松的侄女迎儿目睹了武松杀人现场,非常害怕,一直在哭。武松却说:“孩子,我顾不得你了。”然后把迎儿锁在门内,收拾东西投奔梁山而去。

一句“顾不得”,让武松的形象坍塌了,武松执着的复仇,并不是为了血肉亲情,而是满足自己空洞的道德观。

那作者为什么要把武松写成这样呢?这是作者为了写出刻意的“无欲望”,禁欲依然是走向毁灭的原因,这也是《金瓶梅》读来令人感到绝望的原因。

我们看《金瓶梅》里的武松,会觉得不对劲,跟水浒里的武松一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水浒传》里的武松,行走江湖,用拳头说话。《金瓶梅》是商业社会,和气生财,看重的是交易。在这样的世界,只有真实的人性和膨胀的欲望,没有英雄传奇。

可见,把英雄切换大现实社会,也会成为冷血之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