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松血溅鸳鸯楼,连端茶倒水的小丫鬟也没放 [复制链接]

1#

实事求是地讲,武松不是一位侠客,也没做过“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壮举,他所做的看似为民除害的事,实际上都是为了他自己。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得出来,他“连丫鬟都没放过”可能是出于本性。

武松的快意恩仇是被逼出来的

武松是一个正面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把武松定性为英雄呢?是因为他铲除了很多坏人,有男盗女娼的西门庆;有不守妇道的潘金莲;有强取豪夺的蒋门神;也有欺压劳苦大众的张都监等等,总之,在我们看来,这些人都“当诛”,而武松替我们做到了,所以我们赞美武松,称武松为大英雄。

武松敢作敢为、豪气冲天、为民除害快意恩仇,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但是大家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武松所做的一切、他所“除的害”都与他自己有关,换句话说,武松的壮举都是为了自己,要么是替哥哥报仇,要么是为朋友“出气”。

由此可见,武松的侠义是大打折扣的,是掺杂了他个人利益在里面的,而不是纯粹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既然如此,武松的行为就需要重新考量了。动不动就杀人,这可不是普通人所为,毕竟大宋也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封建王朝。

武松连丫鬟也不放过,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武松并不完全是一个英雄,从某种角度看,武松的身上是带有一定匪气的。

那么,武松不放过丫鬟也就多了另一层解释:有可能嗜杀成性。

在“鸳鸯楼”事件之前,武松已经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了,他亲手宰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当然了,长兄如父,哥哥被这对男女害死,他手刃仇人也不为过。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两条鲜活的人命啊。

这里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吧:有句话叫做“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大意就是说,一旦你做过某些事之后,你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下次再做的时候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武松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自己并没有受到死刑,只是被发配而已。也许在他看来,杀人也不过如此,换句话说,在武松的眼里人命也许没有那么珍贵吧。

所以就有了血溅鸳鸯楼,他先是在飞云浦干掉了两个公人以及蒋门神的两个徒弟,之后又在张都监府里来个团灭,这其中就包含了那个无辜的倒水丫鬟。

另外,武松没放过丫鬟,有可能是一时冲动、没有收住手

大家应该有过这种经历:当情绪过于激动或是冲动的时候,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想象一下武松当时的情景:一个人深入仇人家里,他气冲斗量、血灌瞳仁,而对方的每个人都想置他于死地,当他有机会反击的时候,他又怎会理智地分析谁该杀、谁不该杀呢?

所以说,小丫鬟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武松本意没想杀他,她的老板也没想让她当挡箭牌,只是她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场合里,结果搭上了自己的命。

武松的悲剧结局

无论武松有多么高的武义,无论他是多么地深得人心,但最终都难逃命运的安排——一个悲剧小人物。

起初,打死猛虎的武松已经得到了县府的任命,他的人生也开始走向正轨,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潘金莲和西门庆联手把武二郎推向了深渊。

从此武松走向了另一条路,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他也无法再回头,甚至是一错再错,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成了一个贼。

英雄末路,还是末路上的英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