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翻阅《天龙八部》的时候,是不是被书中玄幻神奇的武功招式以及天马行空的奇遇所震撼?的确,那个时候还没有修仙、盗墓和穿越小说,金庸的武侠著作可谓是所向披靡、一家独大。
不过长大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才赫然发现,金庸的《天龙八部》看似励志,实则却是一部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武侠巨作。
特别是在晚年金庸的改动之下,《天龙八部》更是将“众生皆苦、求而不得”八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求而不得
《天龙八部》共有三位主角,分别是段誉、虚竹、萧峰。
段誉身为大理国的王子,为了逃避练武离家出走,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坠落悬崖,练成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三大神功。
为了赢得神仙姐姐王语嫣的芳心,段誉闯荡江湖、舍生忘死,最终和王语嫣在枯井里相依相偎、互吐情愫。可谁能想得到,在新修版《天龙八部》的末尾,王语嫣竟抛弃了段誉,重投表哥慕容复的怀抱。段誉似乎也见怪不怪,转身带着钟灵、木婉清等美女返回大理,继而登基为帝。
虚竹原是少林寺的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和尚,他一心向佛,决定将余生奉献于青灯古佛之下。可事与愿违的是,虚竹却接连破戒,还和西夏国的公主梦姑有了三日鱼水之欢。
由于毕生心愿求而不得,上了缥缈峰的虚竹只能呆呆地望着牌匾上的“灵鹫宫”三字怔怔出神,幻想将那个“宫”字改为“寺”,好让这些婆婆、姑娘全做尼姑。
至于萧峰更是凄惨至极,他为丐帮两肋插刀,却被兄弟在背后捅了一刀;他和耶律洪基义结金兰,却在雁门关和耶律洪基反目成仇;他深爱阿朱,却在误会之下,亲手将阿朱击毙于小镜湖。
纵观金庸全集,没有哪个主角会将心上人打死的,阿朱为何必须死?
二、阿朱为何必须死?
细看过《天龙八部》的武侠迷们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萧峰打死阿朱的剧情设定似乎有着相当多的漏洞。
原来在马夫人的蛊惑之下,萧峰认定阿朱的生父段正淳是雁门关事件的带头大哥。然而萧峰可是丐帮帮主,纵横江湖多年,深知尔虞我诈、人心隔肚皮。萧峰如此胆大心细,他为何仅听从马夫人的一面之词,就要置段正淳于死地?
要知道的是,带头大哥在30年前就已是武林中极有威望之人。反观段正淳,5、60岁的他30年前也只是一个奶油小生,如何做得了德高望重的带头大哥?
其次,伏击萧远山一家是因为慕容博假传消息,群雄担心中原的武功秘籍落到契丹人之手,这才埋伏在雁门关伺机而动。再看段正淳,他不是中原人氏,而是地处边陲之地的大理人,段正淳如何要成为带头大哥多管闲事?
其实,阿朱之所以必须死,和萧峰的历史原型大有关联。
三、萧峰的历史原型
众所周知,金庸的大部分著作都沿用了真实的历史,在金庸的书中还涌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和金庸虚构的江湖中人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既然如此,萧峰的历史原型又是谁呢?他就是《水浒传》的打虎好汉武松。
可别以为笔者无中生有,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里就屡屡提及了《水浒传》里的人物。好比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就是梁山好汉郭盛的后代。此外,丐帮长老使的武功则是鲁智深留下来的疯魔杖法。
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借着张三丰提及了方腊,说他是北宋末年的明教教主。
因此,你若细细剖析萧峰身上的一举一动,就会发现他和武松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武松人高马大,而萧峰则是一个魁梧的壮汉,二人做事都是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在面对困难险阻的时候,又都是临危不惧、气吞山河。
尤其是在对待兄弟上,萧峰和武松都是有情有义、肝胆相照。这样看来,萧峰、武松二人的性格脾气以及体型特征的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武松酷爱喝酒,在路过景阳冈和大闹快活林的时候,武松都有痛饮美酒的经历。再看萧峰,萧峰和武松一样也是酒不离手,不管是以一人之力力挫群雄的聚贤庄之战,还是以寡敌众的少室山一役,萧峰也都是痛饮一番之后再大显身手。
第三,武松在景阳冈徒手打死一只大虫,而萧峰背着阿紫在长白山也用一对肉掌和猛虎搏杀。
第四,武松被嫂嫂潘金莲勾引,而萧峰则被马夫人撩拨,二者都是严词拒绝,继而引来了风波变故。
第五,武松被人张都监陷害,被迫落草为寇、逼上梁山;而萧峰则被马夫人诬陷,最后众叛亲离,远赴辽国。
第六,萧峰打死了未婚妻阿朱,而武松也亲手杀死了即将洞房花烛的未婚妻玉兰。
原来武松在飞云浦反杀了要加害自己的歹人。在武松的逼问之下,他终于知道张都监早就和蒋门神串通一气。武松气不过,于是就有了血洗鸳鸯楼的后续故事。
在一番大杀特杀之后,武松如愿以偿地报了大仇。就在武松准备拂袖而去之时,他碰到了未婚妻玉兰,在武松看来,玉兰虽然美丽动人,但她终究和张都监狼狈为奸,于是武松手起刀落,亲手杀了和自己有婚约在身的未婚妻。
看到这里,就能理解阿朱为何必须死了,只因金庸要将萧峰写成像武松那样的悲剧英雄。不过略有不同的是,武松为了宋江的招安计划赴汤蹈火,最终痛失一臂到六和寺出家,而萧峰则是为了化解辽宋两国的战事,最后用自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又悲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