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贾母吃一顿饭为什么那么谦让,还要剩下半碗 [复制链接]

1#

贾母初嫁贾府的时候,那是鼎盛时期,家业兴旺,还经历了数次接驾的世面。现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不怎么管事了,在贾府仍然有崇高的威望,说句话还没有人不听的。

她既阅历丰富,还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在抄检大观园以后,王熙凤就累病了,中秋的活动也不能参加。吃饭的时候,贾母突然想起吃粥,尤氏送来一碗红稻米的,贾母吃了半碗就不吃了,她停下来吩咐丫环们。

“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贾母是贾府的一号人物,自己私下里还积蓄了不少钱物,何况自己人也老了,吃不了多少,一顿饭还这么谦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一顿饭里面能够看出什么情形?

第一,说明贾府入不敷出,已经危机四伏

贾府近千人的开销,每天要耗费多少银两。而各处的收入又在减少,田庄那边乌进孝已经收不到往年一半的租子,只靠袭爵的俸禄,那只能是坐吃山空。

所以管理银库账房事务的林之孝提出要适当减人,要将那些年纪大的婆子和太多的丫环略略减一些;鸳鸯说如今什么事“都是可着头做帽子”,就如这饭食是定量的,突然增加一个人就不够吃了,意思是一切花销不能再那么大手大脚。再说外头还不时有太监们来讹诈,一次就得白丢一二千两银子。

第二,说明好东西吃不起,从今后要将就一点

尤氏送来的一碗红稻米粥,贾母只吃半碗就舍不得吃了,因为这是陕西的胭脂米,它养人,王熙凤有下红之症,所以贾母叫给王熙凤送去。这里也体现了贾母对孙媳妇王熙凤的疼爱。同时贾母还让把其他人孝敬的饭菜退回去,并吩咐以后这个规矩就不要了。这不是破坏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而是要减省子女门店麻烦,节约开支。

这里还要说明的一是这半碗粥是干净的,并不是贾母碗里吃剩下的,这个贾母还不至于于此糊涂。二是以后这红米要少买或不买,因为这个是贡品,价格有点贵。从这餐饭就可以看出,这一大家子就只是跟贾母一个人熬了一碗,是特别照顾的。

第三,说明有几个人要照顾一点,不能一概而论

这几个人是谁呢,就是贾母刚才吩咐送菜去的贾宝玉、林黛玉,还有贾兰。即使是这几个人也不是特别吩咐厨房里做的,而是大老爷贾赦、外头老爷、还有王夫人等孝敬贾母的,贾母只是象征性地尝了一两口。

同时贾母也是告诉大家,特别是王夫人,这几个人是要好好爱护的,谁要是跟他们过不去,贾母就不会放过谁。这里贾母有可能是针对昨天晚上抄检大观园的,贾母一定知道晴雯被叫去训话的情况,因为鸳鸯就是贾母的耳目,鸳鸯那脑袋瓜子比谁都聪明。

第四,说明贾母喜欢热闹,希望留住贾府的繁华

贾母说了,就喜欢人多吃饭那种热闹。所以她想打破规矩,不要分桌,让大家都上来围着吃。贾母还提前吩咐王夫人八月十五要在院子里赏月,不要因为怕冷就改地方,多穿几件衣服就行。

吃饭前贾母听到江南甄府获罪抄了家,这几天来京治罪,心里非常不舒服,她隐约感到自己贾府的不妙。所以在接下来的中秋夜赏月里,贾母亲自安排,要听悠扬的笛声,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到天亮。按照迷信的说法,就像过年守岁一样,守岁的人越多越好,时间守得越长越好。

贾母的一餐饭,惦记着这个,惦记着那个,表示了贾母心里的隐忧。她担心家族的未来,担心林黛玉没有依靠,担心自己的来日无多,她想这恐怕是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了。

外头有压力,内部有矛盾,贾母有预感,贾府真的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