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VOL为什么鸳鸯刀不甚有 [复制链接]

1#

?提示:点击上方武侠茶馆↑
  金庸作品广为人知,其中大部分只怕大家已是滚瓜烂熟、熟极而流了。


  唯独《鸳鸯刀》却不甚有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想来只怕还是因为它是中篇而非长篇的缘故——在金庸全部十五部作中,相对较不出名的恰恰是三部中篇小说,即《越女剑》、《白马啸西风》和这部《鸳鸯刀》。而台湾远景事业公司出版的“金庸作品集”中亦只收入十二部长篇小说,而将这三部中篇小说予“开革”。于是这几部中篇小说便越发不能“出书头地”了——再进一步而言,中篇武侠小说之不出名,决非因为出版家不喜欢出版它,更主要的原因,只怕还是因为中篇武侠小说远不若长篇武侠小说那样“过瘾”。换句话说,以中篇的篇幅来写武侠小说,远不如长篇小说那样让人“痛快”。中篇武侠小说固是难写,且更为难精。
  即便是金庸这样的绝顶高手,要想在“三招两式”之中就让人“心神迷醉”,只怕也是极其不易。更何况金庸先生本人乃是一位“大”家,有大气魄、大胸臆、大境界、大手笔,只怕不免也要“大篇幅”来与之相配。而似《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这等的“小巧腾挪”的动作,金大侠也难以施展其一身内外兼修的功夫。
  然而,即便是在这几部难写更难精的中篇小说中,金大侠也依然出手不凡,各尽其妙。以《白马啸西风》叙情之缠绵悱恻幽惋哀伤,而《越女剑》写事则疏朗俊逸清新怡人,这里且不多说。
  这部《鸳鸯刀》总共不过三万七、八千字,是《越女剑》字数的一倍,又是《白马啸西风》的字数的一半。可以说是中篇里的“中”篇。比之金庸先生本人的长篇大作,虽不免略为逊色一筹,但比之其他高手的招式功力,只怕还是高上一招,强上半式。


  如题所示,这部作品的妙处,正在这“趣”与“曲”二字之中。

 金庸先生常道,他之所以要写武侠小说,其原因及其目的首先在于“娱乐自己,兼而娱乐他人”。至于金大侠于“游戏”之中显出了其“道行”的高深,“内功”到处照样“飞花摘叶,伤人立死”,那是更高一层次的话题,我们在别处自要讨论。而这“娱乐”与“游戏”二字,其实也不可轻视。且不说即便是“纯粹的”娱乐或游戏非但并无不可,而是多多益善。而真正地能够“娱乐自己”又能“娱乐他人”的作家作品又有多少?其实难得。
  《鸳鸯刀》的妙处,首先是一个“趣”字。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江湖谐趣图”。


  小说劈头盖脑第一句便是:“四个劲装结束的汉子并肩而立,拦在当路!”其势是何等的紧张惊人,试想,若是黑道上山寨的强人,不会只有四个,如是剪径的小贼,见了这么声势浩大的镖队,远避之唯恐不及,那里敢这么大模大样地拦在当路?只怕是武林高手,持强挟艺而来劫镖无疑了。且越是貌不惊人、满不在乎的人物,越是武功了得。是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此等等。
  又谁知,这四位劲装结束、挡在当道、满不在乎似是胸有成竹并大言炎炎自称是“太岳四侠”——“咱大哥是烟霞神龙逍遥子,二哥是双手开碑常长风,三哥是流星赶月花剑影,区区在下是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并将押镖前来的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的总镖头、“铁鞭镇八方”周威信吓得半死并不顾面子“有事各西东”地逃走……的四个宝贝原来竟个个武功稀松平常,见识亦是差劲的“浑人”!看到此处,不能不使人哈哈大笑,忍俊不禁。


  金庸能写人生百态,而写“浑人”更是他的一绝。《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周伯通、《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等等这一干“浑人”只怕要“青史留名、永垂史册”了。在这《鸳鸯刀》中,金大侠牛刀小试,自是格外地得心应手。

(深有同感?长按识别上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