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来临,人们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气温下降了不少。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吃火锅的时节,不仅火锅店的生意开始红火,就连家庭用的小火锅,也被从储物间中取出,准备派上用场。
小火锅
由于如今的中国人口味多样化,各式火锅创意不断,除了传统的川渝牛油火锅以外,如今多了鸳鸯锅、四宫格锅、九宫格锅,满足客人们的需求。曾经有人表示,如果你在川渝地区吃火锅,点了一个鸳鸯锅,川渝的朋友们还愿意和你一起吃,那说明这是真朋友。
九宫格火锅
当然了,无论在川渝地区,点上一份鸳鸯锅,只吃清汤那部分是不是很丢脸,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吃火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吃辣,就吃清汤,就点鸳鸯锅,这是对自己身体负责,可千万不要硬撑着面子,和川渝那些常年吃辣吃麻的火锅高手们争个面红耳赤。
鸳鸯火锅
鸳鸯锅,既有红汤,也有白汤,又能吃辣,又能吃清淡。半红半白的锅底,难免让人想到阴阳太极,难道这就是寓意着鸳鸯锅包罗万象,选择多样化?再看鸳鸯锅中间那块隔板,专门做成S型,难不成真的和我们的“阴阳”有什么关系?
鸳鸯火锅
实际上,这弯曲的S型隔板,只是外貌上酷似我们的阴阳太极图,其中也没什么深意。这又让人产生另一个疑问,为什么鸳鸯锅中间的隔板不做成直的呢,直板不是更能节省材料吗?但鸳鸯锅显然更常用S型的隔板来分割两边不同口味的汤。其实,这鸳鸯锅是有历史的。
鸳鸯火锅
最开始发明鸳鸯锅的人,是重庆市的火锅协会会长何女士。何女士本身是重庆人,自己家也开火锅店,看了太多重庆人带外地人来吃火锅,外地人被火锅辣得不行,只能想办法改良火锅。
传统的重庆火锅
最开始何女士发明的锅,灵感来自*陵江和长江,不同颜色的江水汇集于此,于是鸳鸯锅的中间有一个隔断,然而因为火锅的隔断高度不够,火大了以后,两边的汤就会混合到一起。
绿色的嘉陵江和*色的长江
改良后的火锅隔断加高了高度,何女士又请工匠在隔断上做个图案,工匠便在隔断上做出了类似鸳鸯的一对小鸟,于是客人们想点两种锅底的火锅时,就说来一个“鸳鸯锅”。然而,鸳鸯锅虽然好看,但是图案复杂,成本太高,又不好清洗,何女士又精简了鸳鸯锅的图样,变成了现在的太极八卦锅,最后定了型。
鸳鸯火锅
事实证明,这精简过的鸳鸯锅,的确经久耐用,而且很受外地人的欢迎。同时,火锅里若是用直板当隔板,直板很容易变形,导致隔板和锅边沿出现缝隙,不能紧密贴合,做成S型的隔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时间更长一些。怎么样,这鸳鸯火锅的讲究可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