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茉莉属茄科鸳鸯茉莉属常绿矮灌木,是华北夏季露天摆放和冬季室内布置的优良盆栽花卉。鸳鸯茉莉高50至厘米,单叶互生,花大多单生,少有数朵聚生的。花冠呈高脚碟状,有浅裂,花期4月至10月,单花开放5天左右。
鸳鸯茉莉繁殖可用压条和扦插两种方法。鸳鸯茉莉扦插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剪取2年生的枝梢,长5—8厘米,扦插后要保持20—25℃的温度和80%—90%的相对湿度。
2个月左右可生根,鸳鸯茉莉压条繁殖在3—4月进行,对充实的1—2年生枝进行刻伤,采用盆压或高压法都可以,待鸳鸯茉莉的枝条长出新根,即可剪断后移栽上盆。
养殖鸳鸯茉莉的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培养土为最佳,不耐盐碱,可用黑山泥、草炭土、松针土、腐叶土配制,掺入少量的河沙,以利于排水透气。
鸳鸯茉莉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在夏季气温超过30℃的晴朗天气,需要适当遮阴,保持60%的透光率。冬季要将鸳鸯茉莉移入室内保温,温度保持10℃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鸳鸯茉莉喜欢充足的阳光,在春秋两季要给予鸳鸯茉莉充足的阳光,可以将鸳鸯茉莉向阳的地方,在夏季高温时,要适当遮荫,以免强光暴晒戳伤鸳鸯茉莉叶片。在冬季,可将鸳鸯茉莉移入室内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
盆栽养殖鸳鸯茉莉,管理较为粗放,在鸳鸯茉莉生长季节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防止盆中积水。在天气干燥时,经常向鸳鸯茉莉植株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因为鸳鸯茉莉不耐碱,施用肥料时注意不要用碱性的肥料。
盆栽养殖鸳鸯茉莉在每年早春时节要翻盆换土,换盆时宜留1/3左右的宿土。换上新的培养土重新栽上植株,放在阴凉处养护一段时间,再正常栽培。鸳鸯茉莉生长慢,分枝多,鸳鸯茉莉开花后需对过密的枝条适当修剪。
鸳鸯莱莉虫害主要有粉虱、叶蝉、介壳虫、红蜘蛛等,病害偶有叶斑病、白粉病。一般用40%氧化乐果乳油、蓟蚜净0倍液等喷施可起到防止虫害的发生。用65%的代森锌、50%的多菌灵、75%的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倍液喷施可起到防止病害的作用。
花朵初开为蓝紫色,渐变为雪青色,最后变为白色,由于花开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双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为“昨天、今天、明天”,这形象地描绘出其花色的特殊变化。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