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我走慢着,简爱这是吹响冲 [复制链接]

1#
网络长销书《简爱》英文版

“让我走!”——慢着,《简爱》这是吹响冲锋号了吗?

《简爱(JaneEyre)》是我读的第一本英文原版小说。在一定读者群体中,这本书的影响是长盛不衰的。

很多人知道这个作品,其实是因为同名电影,这部电影有许多版本,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是上海译制片厂引进的年由美国导演戴尔伯特·曼(DelbertMann)执导的版本。因为配罗彻斯特的邱岳峰、配简爱的李梓等传神再现了整部影片,后来还专门出了唱片版、录音带版“电影录音剪辑”等周边产品。

图书版的发行则是另一种情况。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年4月21日~年3月31日)早在年就出版了《简爱》,当时甚至不能用真名,而用了一个男性化名(柯勒·贝尔),之前她试图发表作品被人训斥,因为“写作不是女人的事”。等到勃朗特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同时出版,轰动英国时,女作家才被社会所接受。

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出现了,但民国翻译的版本都不够忠实原著,甚至出现了改写成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译本(周瘦鹘),没有引起多大回响。年,译制片《简爱》上映,第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出版了祝庆英译本《简爱》。借助电影效应,这个版本一印再印,发行了几百万本。《简爱》终于成为国内最为著名的翻译小说之一。

《简爱》的故事,几乎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当然书中女主人公比作者自己更特立独行,作者把自己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都安排让故事女人公来完成。

作者生活的年代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鼎盛时期,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想想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时期发生,年英国占领香港),英国开创了一个长长的经济繁荣稳定期,统治者非常强调社会的井然有序和道德观念,故事的主人公简爱作为一个家庭教师,居然敢挑战主流阶级观念,这在当时的确是夺人先声的,请看这段话:

“letmego!DoyouthinkbecauseIampoorandplainIhavenofeelings?Ipromiseyou!ifGodhadgiftedmewithwealthandbeauty,Ishouldmakeitashardforyoutoleavemenow,nowasitisformetoleaveyou.ButHedidnot,YetmyspiritcanaddressyoursasifbothofushadpassedthroughthegraveandstoodbeforeHimequal.”

电影对白是这样的:“让我走!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得,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和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听听,这样的呼喊,那些要设立众多门槛,严防自己社会地位受损的上层阶级维护者怎么能不发抖?配音版李梓对这段话的充满激情的演绎,加强了这段话的效果和意义,比原版电影更出彩,使这段对白影响深远,成为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深受欢迎的经典电影片断,也一再出现在一些综艺节目和小资们的文艺婚礼上。

那么《简爱》是不是就算扛起了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大旗了呢?且慢,还早呢,维多利亚时期虽然财富涌入英国,却是靠着船坚炮利从全世界殖民地掠夺来的,自然没有妇女什么事,女性除了相夫教子,能得到的工作依然是女教师、女管家之类,在像夏洛蒂·勃朗特这样有才华的女性的不懈努力下,女作家才终于也成为女性的一种出路,整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作家群星灿烂,除勃朗特三姐妹,先后还有简奥斯汀、乔治爱略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等。

此外,还有很多不那么出名的女作家,比如专事写作“维多利亚地下小说”,因而“不宜”出名的,数量就更多了,她们一起组成了一股冲击现存秩序,争取女性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力量。这个过程也被非常多的英国文学作品记录和反映出来。但英国女性真正获得独立,还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有社会秩序被打破之后的事了。

《简爱》作为文学经典,大量进入中国文学课堂,给中国读者带来许多文学营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吸取了文学营养的中国作家们开始反馈了,借助《简爱》的故事“套路”,创造了一种网络文学类型出来,那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能够推陈出新当然不错,原意可能是想颠覆一下“门当户对”的传统,遗憾的是,在这类故事里,却很难找到简爱那种对精神独立、人格平等的强烈追求,反而有大肆渲染“丑小鸭逆袭成功”,出身卑微女性借貌(色)上位之嫌,思想性比起《简爱》是严重的倒退。但这类小说却在年轻读者中颇为流行,经常占据网络文学排行榜。这里面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和社会现象?它的社会学意义希望专家们能认真加以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