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是越剧改革的扛旗者,这一点在《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一书中也显现得很明显。在袁雪芬艺术生涯中,《祥林嫂》是意义重大的一部剧,被视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袁雪芬在不同时期前后四次演出《祥林嫂》的经历,这出剧不打断改编,在各个时代都以新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袁雪芬
袁雪芬第一次出演《祥林嫂》是在年5月6日9日(预演),当时这是越剧界第一次预演,之后雪声剧团在上海公演,袁雪芬领衔主演,田汉和鲁迅夫人许广平都曾观看这部剧。演出在上海掀起了越剧狂潮,这出剧日夜两场,连演出三个星期,场场爆满,上座率达到了%。
袁雪芬
当时演出的《祥林嫂》分五幕十场,另有序幕和尾声两部分,戏中还增加了一些鲁迅小说中没有的情节。参加这部剧演出的演员有范瑞娟、陆锦花、张桂凤、应菊芬等人。年的时候,这出戏就被拍成了电影,建国之后还曾获得锦旗。当时周恩来总理曾表达了希望她们继承鲁迅精神,继续加工《祥林嫂》。
鲁迅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鲁迅先生去世二十周年。上海越剧院本着体现原著精神对《祥林嫂》进行了重新改编,并于当年10月19日在上海大众剧场演出。新版《祥林嫂》仍旧由于袁雪芬饰演祥林嫂,范瑞娟饰演贺老六。其实早在年袁雪芬就曾提出过改编这出剧的想法,可当时只在剧团内部排演了一下,并未拿出实际的成果,更没有公演。年的改编上演算是弥补了袁雪芬的这一遗憾,而这一次扮演祥林嫂已经与上次相隔十年之久了。
袁雪芬饰祥林嫂
年,上海剧坛出现了一批“鸳鸯蝴蝶派”的戏,低级而荒诞不经,袁雪芬在年5月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时,重新排演了《祥林嫂》,想要借以匡正当时的剧坛不正风气。这次对《祥林嫂》的改编可以说几乎是脱胎换骨的手术,甚至沿用十多年的结构都打破了,新戏将原作的十幕分十四场。扔掉了当初版本“太像话剧”的毛病,更加戏剧化。
袁雪芬
年,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十一周年,上海越剧院再度修改加工《祥林嫂》一剧,以男女合演形式进行排练,仍由袁雪芬饰演祥林嫂,贺老六则由史济华来演,鲁四老爷由于徐瑞发来演。这一次扮演祥林嫂,距第三次已过了十五年,距袁雪芬首次扮演祥林嫂已有21年之久。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将《祥林嫂》拍摄成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屏戏曲艺术片。
袁雪芬
袁雪芬有一篇名为《重演祥林嫂》,她在文章中说:“今天在艺术舞台上再现祥林嫂的悲剧,正是为了不让祥林嫂的悲剧在今天生活中重演。若要说这个戏有什么现实意义,那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
(完)